文/李騰宇(寧都縣農業農村局)
贛州市寧都縣全面把握“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要求,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著力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取得成效。
寧都縣因地制宜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縣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40萬噸以上,去年設施蔬菜總面積達3.8萬畝,躍居全省首位,初步形成了以糧食產業為龍頭,蔬菜、臍橙、黃雞為主導,油茶、白蓮、茶葉等若干個區域特色產業為延伸的“1+3+N”農業產業發展格局。該縣的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縣的省、市級龍頭企業總銷售額達163521萬元,實現利稅1279.76萬元;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從事產業化經營增收達21310萬元,戶均增收4330元。同時,該縣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全縣已有41個農產品通過該認證。全縣綠色農產品認證面積54579畝,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7282畝,擁有臍橙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2.1萬畝。
“十三五”期間,寧都縣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面積20.18萬畝,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初步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機能進、高穩產”的現代化農田格局,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縣還持續開展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2%,單位耕地面積的化肥使用量降至275千克/公頃、農藥使用量降至2.934千克/公頃。全縣新培育稻漁、稻蝦、稻蛙、蓮蝦共作養殖面積1800畝,實現了水域無污染的生態良性循環漁業。該縣打擊電魚、毒魚、炸魚等違法行為得力,琴江河流域全面禁捕,保護了水生態環境。
在農業農村改革方面,該縣縱深推進,全面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縣299個村都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同時,寧都縣多措并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面消滅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截至2020年底,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12969.23萬元,村均43.3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706元。
2019到2020年,該縣整合涉農資金2700余萬元,專項用于農村衛生廁所改造。2019年改造農村戶廁8222戶;2020年全縣農村無衛生廁所住戶實現清零。在污水治理方面,2018到2020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下撥寧都縣1.4698億元,主要用于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該縣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73套,服務人口8.3萬人。同時該縣加大資金投入,全面實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了全縣24個鄉鎮、299個行政村、3622個自然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常態化。在“空心房”整治方面,全縣累計完成整治面積809.45萬平方米。農村“臟亂差”得到全面改變,涌現了如小布鎮大土樓村、陂下村和木坑村,東山壩鎮坪田村和小源村等一大批村莊整治建設精品村點。
為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寧都縣還籌集資金建設了國道G236、省道S319、省道S323三條“四好農村路”示范路,完成縣道升級改造50公里、鄉道雙車道拓寬改造95.4公里、村道窄路面拓寬改造21.4公里,安排了1.5億元完成村內主干道建設,25戶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達100%,群眾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此外,寧都縣近年成功打造了7個國家級森林鄉村、9個省級森林鄉村及小布鄉村森林公園和海螺灣鄉村森林公園,大力發展油茶和毛竹產業,形成一支1508人的村級護林員隊伍。
寧都縣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縣委、縣政府授予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表現優秀、成績顯著的文明鄉鎮7個、文明村居160個,現有全國文明村鎮3個、省級文明村鎮7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鎮村數的50%以上。該縣去年組織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開展送戲下鄉活動240場次、送電影下鄉4769場次,在廣大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299個農家書屋和各鄉鎮文化綜合站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縣組建了332個紅白理事會,建立了5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試點站,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深入開展了“百善孝為先”主題教育、婚喪禮俗專項整治、“三沿六區”亂埋亂葬專項整治、“贛南新婦女”運動、農村賭博問題專項治理、“寧都新風尚”運動、道德“紅黑榜”評議發布工作,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工作常態推進。
寧都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截至去年,寧都縣共建有產業扶貧基地191個,實施項目342個,投入扶貧資金2.7922億元,通過產業扶貧基地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脫貧攻堅以來,投入3.06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268個、設置光伏公益性崗位3208個,投入3.89億元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作,實現村村通動力電、戶戶通生活用電,電壓低、電壓不穩的問題基本解決。
該縣還著力推進城鄉教育水平均衡發展,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面完善鄉村學校教學配套設施。該縣累計投入1.203億元推進農村學前教育項目,實現了全縣24個鄉鎮都有1所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累計投入41.047億元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硬件建設;教育扶貧實現了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共資助學生23.5萬人次,發放資助金額1.72億;簽訂生源地助學貸款合同2.07萬份,貸款金額1.67億元。
在養老、醫療方面,寧都縣自2016年以來,累計為21.7萬人次貧困人口補償醫療費用10.4億元,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個人自付比均控制在10%以內;累計投入4.5億元用于基礎設施、設備改造,全縣公有產權村衛生室達190所,基本實現了每個行政村均有一所達標村衛生室的目標。此外,2015年開始該縣規劃易址新建或改擴建農村敬老院9所,2018年開始加大資金投入近2000萬元,對全縣公辦養老機構的部分軟、硬件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建設農村互助養老設施95個。截至2020年底,寧都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07萬人,參保率96.6%;享受待遇人員9.9萬人,養老金發放金額每年1.34億元,發放率達到98%以上。
該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縣貧困搬遷群眾中的405戶736人發展了臍橙、蔬菜、白蓮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建成微田園(菜園子)17個,惠及全縣17個安置區825戶3434人。依托各類產業資源,寧都縣創建扶貧車間174個,就業扶貧產業基地64個,開發公益性崗位13523個。今年寧都縣實現就業人口232001人(其中脫貧人口60149人),縣內實現就業的就有23361人。2020年4月26日,省政府正式批準寧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整縣高質量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