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赫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興安盟 137400)
2016年12月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做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因此,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各類課程中有所體現,為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準備。高職英語是高職院校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做好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融入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首先,教師在教學重點知識的傳授上,更加關注英語語言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思想上的積極引導。雖然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達到了高職英語總體目標,但是卻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習技能的結果,而缺失了進一步確立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機會。其次,由于英語課程特點,使得英語教材內容的編排上出現很多跨文化知識,弱化了中國文化。最后,有些教師不善于挖掘高職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有些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學習,來強化在高職英語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2]。因此,教師除了要傳授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鍛煉英語語言技能外,還要加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樣學生在未來的職場中才會越走越遠。其實,在高職英語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激勵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優秀實例,課程思政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優秀實例,并進行探索和討論,從而形成激勵自己的方向標,增強學習英語的動力,促進學生學習的力量。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中的實踐,會激發學生更加愛國的情懷,激發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深度。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做為引導者需要加強自己的思想政治學習和儲備,這無形中也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高職英語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原有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下,增加了素質目標,其中素質目標涵蓋內容較多,包括德育目標,如從學生關心的時事熱點、熱門話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在課堂中滲透思政元素,把德育教育做到實處;還包括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場景模擬設置,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與其專業和未來崗位要求相結合,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良好的職業 道德。
課程選用的教材是《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第二冊的內容,同時把TED演講及CCTV9中的內容做為補充資料。這里包括8個單元,每個單元有不同主題,教師要根據其主題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課堂。

教學內容及思政元素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研究,完成教師在單元教學主題下的各項任務,使得學生不僅學會了必備的英語知識,也在團結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更好的規劃人生,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堅守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等。
單一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教育體制,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特點?!罢n程思政”在高職英語中的融入更需要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其做到潤物無聲。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也可以采用項目化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以Unit 5 為例,課前,教師在線上發布微課,根據本單元主題內容Medical Emegency,通過課前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和以人為本的大國情懷。課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為學生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同時思考相應問題。然后在課堂中布置任務,討論如何救助他人,并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知道如何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幫助他人。這不僅鍛煉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相應英語基礎知識,也加強了學生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課后,讓學生就本課文內容在云課堂中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反思和總結。通過這樣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課程思政多次融入學習過程中,緊跟學生心理特點,緊抓當前形勢,深入學生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立德樹人融入全程,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師要不斷探索高職英語教學中思政元素如何更好地融入,讓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