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過后,最大的、對整體家電市場都有影響的新聞不外乎原材料上漲一事。一直以來,原材料的價格對整個行業影響之大、之廣,都是倍受企業密切關注的,大企業經常以期貨的形式大規模采購部分原材料,就是為了讓生產成本穩定,減小或消弭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
這一波上漲,其實在2020年6月就已經開始了,只是這一次上漲持續時間長,上漲幅度大,終于在最近2~3個月引起企業大范圍的漲價。
據報道,近8個月以來,銅漲了38%,紙漲了50%,塑料漲了35%,鋁材漲了37%,鐵漲了30%,玻璃漲了30%,鋅合金漲了48%,不銹鋼漲了45%,IC漲了100%。進入2月底,原材料價格徹底失控,以20%、30%的幅度瘋狂跳漲。
以上幾乎涵蓋了家電產品生產涉及的大部分原材料。比如家電用銅,空調行業的用銅量就是家電行業用銅風向標。不同廠家的空調用銅量不太一樣,有的1P分體壁掛空調,內機里的銅材大概在2Kg左右,外機里的銅材大概在4Kg左右。有拆解廠家表示一臺1.5P空調能拆出10Kg左右以廢銅為主的金屬。而塑料、鋼材、鋁、玻璃等等,更是在各種家電產品之中都有應用,因此原材料的價格對于產品成本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那么原材料上漲對于家電終端市場的影響有多大呢?是否會讓市場需求雪上加霜呢?
短期來看,價格上漲還有可能會對購買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剛需。為了應對有可能的持續上漲,剛需消費者可能會提前購買計劃。而需求不那么強的消費者,將可能會更關注“414”、“618”、“雙11”以及企業促銷。
中期來看,價格上漲會促進中高端產品的份額擴張。一旦低價產品難以存續,那么中高端產品的性能優勢將受到消費者青睞,是不是要“摸高”一下,也許會成為更多消費者的考量。同時,企業向中高端產品的轉型也會加快。為了應對宏觀環境等因素對企業生產的影響,更多的企業會選擇以中高端產品為發展重心,這會在較大層面上影響整個產業的格局和發展。
遠期來看,行業洗牌將在所難免。家電行業在失去了紅利期之后,需要比拼企業的抗壓能力,不良泡沫會被壓縮掉。而且,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這本來就是行業的運行規律,只不過價格上漲會加速這一趨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