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舒
在經濟快速化發展過程中,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的“綠色信貸”與傳統信貸相比,由于風險問題的多樣化和高頻發生率,在打破我國當前經濟穩定性發展格局的同時,也不利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鑒于此,本文主要剖析了當下“綠色信貸”的常見風險,針對風險問題的高頻發生原因就處理對策展開了深入探討,由此為“社會、企業、商業銀行共贏”局面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
為貫徹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近年來用以保護生態環境的資金投入比重在不斷增加,“綠色信貸”由此應運而生,但相比傳統信貸業務,綠色信貸業務在推廣過程中由于收益低、風險高等一系列問題的存在,推廣工作開展成效始終未能達到預期的推廣目標,長此以往在破壞周邊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不利于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采取針對性處理對策規避綠色信貸風險問題的發生,是目前行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巨大挑戰。
伴隨經濟的快速化發展,各種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化,在這種環境下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的“綠色信貸”應運而生。與傳統信貸相比,“綠色信貸”業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它主要指的是企業通過借助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一些金融機構對生態環境保護流動資金的扶持,用以降低企業發展過程中處理生態環境問題的資金壓力,以便于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從業務范疇來看,傳統信貸業務內容較為豐富,而綠色信貸業務主要集中于“環境保護”,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它除了考慮利益風險外,更加傾向于“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等因素。就目前來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某些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綠色信貸業務的風險發生率始終高居不下,現階段常見的綠色信貸風險問題主要包括:
環境風險
在綠色信貸業務落實過程中,由于環境的不可控性,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會出于對自身經濟效益的考量,忽視了對周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導致周邊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同時大幅損害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形象。從某方面來講,環境風險作為綠色信貸的常見風險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商業銀行面臨著巨大的輿論風波,對“社會、企業、商業銀行共贏”局面的構建具有極強的破壞力。
信貸風險
“信貸風險”顧名思義,就是企業在接受綠色信貸業務后取得的經濟收益未能達到預期的收益目標,在進一步擴大了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影響力的同時,對社會穩定性格局的構建也是十分不利的。就目前來看,導致“信貸風險”問題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企業采用了不合格的生產設備、大力投資了高效益高污染的項目等,針對上述問題商業銀行往往無法做出事前準備工作,而當問題發生后企業也無法履行合同中的相關條例和內容,企業發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阻礙。
法律風險
為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近年來政府機構和有關部門就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法律法規進行了進一步完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企業行為,避免了他們使用不達標的規格設備,但在實際生產運營過程中,由于在多元化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競爭愈演愈烈,部分企業為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大批量使用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工廠設備,在影響企業生產質量的同時也嚴重違法了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加了企業聲譽風險和法律風險的高頻發生。
內因剖析
現階段綠色信貸風險問題的高頻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商業銀行內、外因素共同影響導致的,其中內因作為主要誘因,主要包括——過于依賴于環保部門給出的風險評估、銀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以及風險管理模式傳統化。就目前來看,在進行綠色信貸業務時,商業銀行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綠色風險評估體系、指標和流程,對企業評估工作的開展大多依賴于環保部門,但由于環保部門在評估時過于關注企業的技術層面,同時環保部門部門管理漏洞問題的存在,都導致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難以落實到位,工作形式化問題十分嚴重。除此之外就由于當下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是股份制,在管理時權責劃分不明確問題十分嚴重,再加之銀行風險管理機構的缺失和風險評估技術的落后性,在綠色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銀行無法對企業做出較為客觀準確的評價,對銀行領導層決策的判斷也由此造成了一定影響。
外因剖析
從某方面來講,除了內部因素外,政府部門對綠色信貸業務推廣工作的不重視以及計劃經濟產業時代歷史遺留問題等外部因素,也對“社會、企業、商業銀行共贏”局面的構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在經濟快速化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雖然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但保護工作的開展由于涉及的利益關系較為復雜,給某些不正規借貸公司和高污染企業的經營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再加之當下我國政府部門針對上述問題的懲處力度較為薄弱,難以起到有效的警戒作用,信貸業務的開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阻礙。
加強商業銀行與環保部門之間的合作交流,構建完善的合作機制
在綠色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由于環保部門與商業銀行之間信息交互的滯后性,再加之評估內容的不統一,導致商業銀行無法依據環保部門提供的內容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導致后期信貸風險問題高頻發生的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性發展。為從根本上降低信貸風險問題的發生率,商業銀行需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與環保部門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構建完善的合作機制、指標評測系統和反饋機制,通過將企業污染指標納入企業信用考核,以便于保證信貸金額落實合理化的同時,確保信貸業務推廣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最終為為“社會、企業、商業銀行共贏”局面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
構建專業化的信貸業務團隊,提高信貸業務水平
在綠色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信貸團隊專業化水平從某方面來講,也是影響信貸業務風險問題發生率的重要因素,對于區域經濟可持續和社會穩定性發展而言也是不容忽視的。為從根本上進一步降低風險問題的發生率,現階段商業銀行需從根本上提高對專業人才選拔和培訓的重視度,具體來件就是銀行需成立專業的綠色信貸部門,通過提高部門人員的選拔標準為專業隊伍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在選拔工作結束后,商業銀行需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由此在全面提高人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考核體系和獎懲制度,以便于在充分挖掘人員潛能的同時,調動人員工作積極和社會責任感。
言而總之,在當前新市場經濟常態下,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從某方面來講為降低企業生態環保保護的資金壓力,近年來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的“綠色信貸”業務得到了有效推廣,但相比傳統信貸,“綠色信貸”的高頻風險問題也給社會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為此就綠色信貸風險問題進行針對性處理,對推動國家國家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威海市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