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卉
通過調查2017至2019年的全國高校畢業人數可以發現,每年畢業生人數都比上一年增加幾十萬人,這意味著就業形勢會越來越嚴峻。社會僅有的工作崗位是有限的,很難滿足大批高校生的就業需求。高校必須要加強對就業創業的指導,幫助高校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促進高校生在畢業之后可以順利地踏入理想行業,或者是及時創業,保障整個社會的有序運行。
有利于增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責任感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社會各項活動得以有效運轉的基礎,但是就當下很多的青年群體,因為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在畢業之后就出現了一種慢就業的現狀。即是不著急就業和創業,也不打算深造,而是選擇考察、在家陪父母、旅游等,慢慢地思考人生的走向。這種慢就業的狀態一旦長期發展,有些就業者就會生出懶惰之心,不愿意再就業和創新。而通過在高校內部開展創業就業服務,可以讓學生提前規劃自身發展的方向,增加就業創業的責任感,做到未雨綢繆。
有利于提升人才質量,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2020年初全球面臨著疫情的大考,很多的實體店不得不面臨關閉,尤其是一些外貿企業也面臨著虧損。在這種現狀之下,社會工作的崗位在減少,就業人數又再攀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更大。如果可以在高校做好就業創業服務,提前的幫助學生規劃好未來,將教學內容和就業創業內容相結合,就可以保證學生在具有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實踐知識,這對提升人才質量,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氛圍
在新時期的背景之下,很多的企業都開始壓縮人力。比如像旅游業,更是在大力的裁員,這是不利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而高校畢業生無法就業,整個社會的運轉就會出現問題,發展的氛圍也會受到阻礙。比如高校生沒有收入來源,可能就會走上非法的道路。通過在高校內部對學生提供一些就業以及創業的服務,可以讓高校生提前規劃好自身的未來,了解自身想要從事的方向,是選擇就業還是選擇創業。如果是就業,那么就要針對所需要就業的領域探究和學習。如果想要創業,可以在學校內部就開展一些基礎的創業體驗,以保證和畢業時完美接軌,這對于營造一個萬向創新、集體就業的社會和諧氛圍具有重要的意義。
缺乏對就業創業指導的正確認知
在高校內部設置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就是為了高校畢業生能夠順利地就業和創業所服務的,其承載著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重任。但是受傳統觀念影響,一些高校的指導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就業質量。比如在開展就業和創業指導時,教師并沒有為學生分析當下的就業形勢,引導學生選擇合理的就業方向,而是一味地給學生輔導就業時的面試技巧。在創業領域也沒有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開展相應的創業培訓和活動,這也導致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不強。
就業創業的指導方法過于單一
在新時期下,很多高校都意識到畢業生就業的壓力,也在內部設立了創業就業的指導機構,但是并未創新就業指導的方法。比如仍然采用請企業家、專家向學生傳遞就業和創業的相關經驗,或者是學校以開大會的形式宣傳就業和創業,提升學生的責任感。這種指導方式較為單一,且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最終的效果的也并不理性。
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存在不足
當下的一些高校在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時,未根據市場的變化,合理的設置指導課程。比如在開展政治教育中,教師就融入了就業指導,但是缺乏對學生的專業化指導。學生即使能夠了解就業的相關信息,卻無法和實際的技能相結合,也無法科學的做出職業規劃,這顯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完善高校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升對就業創業的重視度
高校雖然創立了就業創業服務機構,但是由于對就業以及創業的認知度不高,也導致在指導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基于新時期下的現狀,合理的對就業創業的服務體系進行完善,如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部門,設立行政部門、心理咨詢部門、就業創業指導部門、實踐活動部門。明確好各個部門的責任,如行政部門做好檔案的管理以及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檔案管理則是在學生進入高校第一年級就應對學生深入調查,包括學生的愛好、學習情況、各種能力等,實施跟蹤調查,不斷完善。通過建立學生個人檔案,便于就業創業指導部門的教師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指導,提升就業創業的質量。心理咨詢部門則是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可以來到心理部門尋求幫助。實踐活動部門的任務就是為學生開展就業創業的相關活動,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設置完善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落實好各個部門的責任,從而保障就業創業服務的效率。
準確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形勢,提升畢業生創業就業的責任感
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提出要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并實施相應的政策幫助其更高質量地進行就業。社會群體要積極的動起來,幫助青少年解決就業創業問題,從該報告中也可以看出國家和政府都比較關注畢業生的就業,這也為高校內部開展就業創業服務提供了指引。通過對歷年以來高校畢業生的人數情況分析,可以發現每年的畢業生的數量都在不斷地增加,這也必然會導致就業崗位和畢業生數量難以形成對等,社會中的一些慢就業現象增加,加之新時期下的疫情問題更導致就業的不穩定性。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更需要向高校生闡明就業創業的這種趨勢,讓高校生能夠具備提前的應對意識。
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課程,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當下的高校生在就業時會出現三類就業狀態。
第一類不能正確認識自我,所選擇的崗位和自身的能力不相符合,又不愿意屈就一些中小型企業,導致難以就業。第二類不明確自身的職業方向,隨意選擇一份和專業、夢想不相符合的職業,工作一段時間又覺得不適合,又開始找的新的工作。第三類不愿意就業,認為工作之后需要受他人管教,按時上班,太過辛苦。從這三類就業狀況分析第一類是對自我的認知度不夠,第二類是缺乏職業的規劃,第三類是缺乏責任心。這種病態的就業思想會直接地影響到學生未來就業的質量。
因此在高校內部就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的課程,讓學生能夠提前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規劃。首先需要通過思想教育,讓高校生能夠了解社會上的每一個崗位都沒有貴賤之分,每一個崗位都是需要人才才能夠運轉的。如果學生能夠在某個崗位上發揮自身的價值,這項崗位對于學生而言就是最匹配的。就目前的市場而言,中小型企業比較多,這類企業看似規模不大,往往潛力是巨大的,且對于人才的需求量較多。對于一些能力并不是很強的學生,可以進入中小型企業進行鍛煉。其次發揮好學生檔案管理的作用。行政部門需要定期的跟蹤高校生在進入高校之后,興趣、能力的變化,并讓高校生在每一年段都設置相應的目標,圍繞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和奮斗。在開展就業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檔案對自我的能力進行判斷,也可以為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指導,便于學生在就業時選擇適合自身的行業和崗位。最后高校還需要升級就業的服務,加強和一些新型的行業進行合作,比如像國家比較關注的電商行業、新能源行業等。在校園內部開展招聘會,為學生搭建就業市場,提升整體的就業質量。
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氛圍,增強高校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
新形勢下,社會的就業壓力是非常大的。在高校內部除了要為學生開展就業指導之外,同時還需要提供創業的服務,增強高校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首先邀請優秀的創業企業家來校開展和創業相關的講座,在校園內部樹立創業的典型和榜樣,增強學生對創業的正確認知。其次在校園內部可以建立創業俱樂部,專門對一些新的行業進行政策的解讀。可以設置一名優秀的創業教師,為學生提供創業服務的指導。也可以聯合各個學科的教師開展一些創業的實踐活動。如像服裝專業的學生,則可以自己設計服裝在校園網上販賣。學校也可以為學生規劃一篇銷售場地,將校園創業成為高校的一種文化。當然創業是存在一定風險的,此時就需要相關的指導老師開展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正確把握形勢,合理進行創新。
新時期高校的畢業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就業狀態。在這種背景之下,高校內部必須要做好就業創業的服務工作,提升高校生對就業創業的責任意識。首先需要為高校生設置就業創業的檔案,提升高校生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其次融入各類就業創業講座,在高校內部設置相應的實踐活動,讓高校生能夠提前的開展一些就業和創業的活動,發揮出高校內部就業創業服務的指導性作用,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本文系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疫情“大考”下高校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路徑探析”(項目編號:20SZB-035)、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教育工作分會2020年度課題“高職院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成因分析及解困機制研究”(項目編號:QGJY2020063)、2019年無錫市職業教育重點項目“打造“1236”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編號:6419CX001)研究成果。]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