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花 劉穎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疊石橋家紡業取得了巨大發展,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導向型、從小作坊向大工廠、從小家紡向大家居的華麗轉變。本文將對疊石橋家紡業發展與轉型的歷史進程及其主要推動因素進行研究,并對其互聯網時代下遇到的新問題提出幾點對策。
研究背景
家紡產業是海門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與富民產業,位于南通市海門區三星鎮的疊石橋以家紡交易市場為依托,以周邊地區產業為支撐,經過4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完整、公共服務和配套功能健全,輻射廣泛的家紡產品生產基地。多年來,疊石橋市場通過“品牌培育、質量檢測、版權保護、海關監管、現代物流、指數發布、流行趨勢發布、游客接待、外來人口管理、電子商務、研發設計、人才培訓以及國際貿易綜合服務”等一系列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積極提高市場品牌孵化、信息發布、研發培訓等能力,先后榮獲多項國家級榮譽。
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目的
(1)通過疊石橋家紡的發展與轉型的歷史進程,對其主要推動因素進行研究。
(2)針對互聯網時代疊石橋家紡業轉型與升級的難題提出對策。
2.研究意義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中國鄉鎮企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疊石橋作為中國鄉鎮產業改革開放的縮影,經歷了從落后之橋到財富之城,從制假黑點到版權樣點,從鄉村攤點到國際家紡中心的華麗轉身,是一個可供研究的成功典例。
通過疊石橋家紡發展的五大階段,對推動其發展與轉型的幾大主體進行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的相關支持政策對家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疊商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精神以及長遠的戰略眼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大因素;“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是給疊石橋家紡的外貿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疊石橋家紡市場發展的主要階段
1.萌芽階段
疊石橋家紡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清朝末年,張謇率先在南通踐行實業救國的宏圖大志利用本地資源大辦紗廠,紡織技術得到大范圍普及。由于疊石橋地處兩市交界,政府疏于管理,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里,農民大量聚集在此地進行物品交換,其中就包括床單、被罩這類現在所謂的家紡產品。
2.成長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家紡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家紡業發展的文件。一方面,針對農村地區的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大量本地農民開始從事家庭作坊式生產,通過本地資源棉花以及傳承下來的紡織技術大量生產家紡產品。另一方面,沿海開放城市政策的出臺,加快了海門沿海地區的開放程度,家紡市場開始活躍起來。改革開放到21世紀前的這段時期是疊石橋家紡市場的起步期,今天的家紡大品牌基本上從這一時期開始奠定了自己的領軍地位。
3.井噴式發展階段
2000年到2005年,疊石橋家紡業呈現井噴式發展。一方面,國內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剛性地帶動了中國家紡業的發展,并吸引了一批行業外資本的進入。羅萊、喬德、凱盛、寶縵等企業飛速發展成為中國家紡行業的黑馬,開啟了加盟專賣體系,并開始重視打造企業形象;疊石橋家紡行業也開始從家庭式小作坊向大工廠生產發展。另一方面,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組織,疊石橋開始開拓國外市場。
4.穩步增長期
2005年以后,家紡行業逐漸進入穩步增長期,逐步形成了以羅萊、夢潔、富安娜為第一陣營,以凱盛、水星為第二陣營,以其他小品牌為第三陣營的市場格局。
5.轉型階段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疊石橋家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近十年來,家紡行業品牌率低、同質化嚴重、市場重疊等諸多問題一一浮現出來,疊石橋家紡的轉型與升級迫在眉睫。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線下渠道開始萎縮,家紡產品購買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電商時代、新零售時代接踵而至。
疊石橋家紡發展與轉型的主要推動因素
1.“一帶一路”倡議
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加強外貿服務平臺建設,引進優質外貿服務企業入駐,引進培育一批跨國型家紡企業和跨境電商供應鏈企業;培育一批本土外貿服務企業做大做強,設立海外銷售公司,帶動家紡走出國門,讓中小企業,個體戶通過“拼箱組柜”方式出口,這也將成為日后出口貿易的一大趨勢。針對一帶一路戰略,政府舉辦了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商采購,帶來了展會經濟,便利進出口,商品渠道的國際化、采購商的國際化水平均有了明顯提升。針對外貿沖擊的問題,加大培訓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減小企業損失;并且組建國際貿易公司,帶領家紡企業走出去(如參加土耳其國際展、波蘭家紡貿易展、法蘭克福博覽會),了解國外市場行情,開闊眼界,主動迎接挑戰,提高應對外貿沖擊的能力。
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積極探索發展家紡跨境電商,建設南通跨境電商綜試區疊石橋站點。建設“一帶一路”進口商品館和境外紡織品采購中心,發展進口貿易、轉口貿易,探索“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貿易格局。通過鼓勵家紡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等方式,促進業務銜接、資源互補,大力拓展國際渠道。
2.地方政府的扶持
政府在人才引進和平臺搭建方面對疊石橋家紡業的發展與轉型至關重要。
在引進人才方面,政府鼓勵企業自主引進人才,同時與名校,如塞爾維亞紡織學院、蘇州大學,東華大學合作成立研發中心,并且從職業技術學院引進緊缺人才,填補職位空缺,為家紡產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創造了經濟效應。
政府的平臺搭建涉及電商、直播、創新創業、物流等方面,對企業轉型與升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電商平臺,政府免費提供了場所和培訓,降低了從業門檻,激發了創業靈感。網紅直播基地利用網紅效應,進行產品推廣。創新創業平臺打造企業綜合體,集生產,辦公,住宿為一體,解決了產業遇到的瓶頸,提升了發展空間。物流平臺規劃了兩百多畝區域建設現代物流園,打造集報關、檢驗、倉儲、運輸一體的綜合物流港。推動市場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小家紡向大家居轉變,從長三角地帶輻射到安徽、山東、浙江等地,吸引外地產業入駐本地,使疊石橋成為貨物集結地。配套平臺加強城市建設,實現產權融合,吸引人才進駐。疊石橋已成為“特色小鎮”,是在特色產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社區綜合體,成為國家四A級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為產業鏈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3.企業家精神
疊石橋家紡市場發展數十年來,涌現出一大批擁有長遠戰略眼光并且有實干精神的家紡企業家,其中大部分是緊抓改革機遇、緊跟時代潮流的農民企業家。在每一個重大的市場發展變化重大關口,疊商群體在強烈的市場競爭危機意識的驅動下,以長遠目光緊抓“一帶一路”等一個又一個機遇。也正是他們推動疊石橋家紡業成為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導向型、從小作坊轉向大工廠、從小家紡轉型大家居的朝陽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可以說,疊商已經和疊石橋水乳相融,一起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面對世界經濟不明朗、中國家紡市場規模縮小等一系列難題,企業家通過打造品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整合物流資源等方式穩定國內市場,拓寬銷售渠道,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主要問題
當前,疊石橋家紡產業依舊面臨著同質化嚴重、融資難、環保生態要求等傳統問題,并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家紡產業面臨居民消費需求升級、渠道多元化拓展、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所帶來的轉型升級迫切要求。在出口貿易方面,家紡企業也面臨著潛在進入者威脅加劇、替代品威脅、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強、外需低迷等威脅。
此外,疊石橋家紡盡管產業規模優勢明顯,但小微企業眾多,發展基礎較差;骨干企業技術水平提升較快,但整體兩化融合普及程度較低;商圈集約化發展水平較高,但一體化協同亟待實現。這些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疊石橋家紡的前景。
對策及建議
強鏈補鏈完善南通家紡產業體系。采用聯合研發、協作生產的方式,與紡紗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加強家紡面料新產品研發,跟蹤家紡消費趨勢變化,并保證面料的舒適性,時刻立足終端消費者的需求。做好家紡面料的漂染印、整理生產和縫制工作,強化資源整合,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
克服家族企業用人唯親的做法,完成家族企業的社會化改造,加強人才的引進。疊石橋家紡中的農民企業家占比非常大,盡管在一定時間段里這些企業隨著社會大潮流不斷壯大,但是久而久之,家族企業會顯示出其特有的弊端。并不是每一位家族企業的繼承者都有著先輩的獨到眼光和強大的執行力,并且大部分的家紡家族企業依舊只是小微型,企業規模較小會導致創新力量、技術力量薄弱,融資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銷售已經不能滿足顧客消費升級的需求,電商行業也面臨“流量紅利期終結”,家紡企業應當緊抓機遇,積極探索和推進“電商+店商”的新零售經營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同款同價、線下門店提供疊加式體驗、消費場景碎片化等方式,進行針對性地推廣和銷售;通過前端門店與后端工廠數據聯通,創造個性化定制與智能制造同步,驅動供應鏈創新與升級。
疊石橋家紡業四十年來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疊商的智慧,盡管當下市場競爭激烈化、銷售渠道化、產品同質化等問題對其發展造成了部分負面影響,但是家紡行業依舊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羅萊、水星等龍頭企業正帶領著一批中小家紡企業開始在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方面作出探索和轉變,家紡行業未來可期。
[本文系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一帶一路”背景下家紡業新零售時代發展策略的研究——以疊石橋家紡城為例(項目編號:202010327015Z)的研究成果。]
(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