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玉潔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使得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同時在生產以及消費的過程中,人口紅利都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到新的時期,使得人口的紅利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在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就需要進行深化的改革,以此推出更多的針對性政策,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
我國在近些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使得具有較高的勞動力資源。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對于勞動力資源進行了結構性的調整和完善,進而能夠創造出更多的人口紅利,保障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在分析人口紅利的過程中,與之相對應的正是結構紅利。在三次的產業結構當中,其隨著演進而越發的趨向于合理化的方向發展,能夠有效地在發展過程中,有效地提升拉動力以及資金運用的效率,因此有效地推動經濟的增長。但是對于人口紅利而言,是有著階段性的變化的。在我國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其人口結構特征正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為此未來人口紅利可能會逐漸消失,但是我國的勞動力轉移還是在持續發揮作用,這對于三次產業結構而言,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進行人口紅利的創造,就需要進一步地進行產業結構方面的轉型,以此保障我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
在我國的一些學者研究的過程中,王立勝在2019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人口紅利的出現,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后,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但是由于我國人口轉變進程的縮短,使得人口紅利的周期也在逐漸地降低。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勞動年齡人口以及勞動的參與率正在逐漸地下降,為此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拉動供求關系問題。因此這樣的問題出現,也就直接意味著人口紅利進入到衰減期當中。
所謂人口紅利,就是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勞動年齡人口占據總人口數較大,同時撫養率相對較高,能夠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出更多的人口條件。使得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高儲蓄、高投資以及高增長的效果。
我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人口這一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國依然是全世界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這樣基數龐大的人口數量,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人口數量已經經歷了兩個不同的時期。首先是在計劃生育之前,國家大力的鼓勵生育,使得當時的我國社會生育率較高,但是對于人口而言,始終處于無計劃的增長狀態中。而在全面實行計劃生育之后,使得我國人口的數量逐漸從原本的無計劃增長,轉變成有計劃、可控制的發展。在這兩個不同的時期當中,人口數量有著本質上的變化,不僅僅是在出生率以及死亡率上的變化,同時在人口的發展理念方面,也有著較為明顯的變革,同樣也使得我國的人口結構上,發生了重要的變革。在我國的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新生人口數量大量的增多,其中兒童相對較多,而中年人以及老年人數量較少。使得在當時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由于開展了計劃生育政策,因此有效地控制住人口漫無目的增長,以此也讓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調整。伴隨著之前人數的增長,兒童都成長為青年人,以此成為社會的重要勞動力。這樣的人口數量變化,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使得我國在傳統的經濟,以及在現代的經濟當中,其勞動力發生了一定的流動,以此形成了勞動力資源的全面轉移。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使得我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三次產業而言,占據總體GDP份額有著相應的變化。以此在我國的產業結構當中,形成了第二、第三產業占據產業結構的主體位置。我國在2010年末,其三次產業的就業人數已經有著明顯的降低,而對于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而言,相比直接提升了將近34%。為此,這樣就證明了我國的勞動力,在二、三產業當中的占比,已經高于第一產業當中的勞動生產率。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其人口紅利的影響正在不斷的降低作用力。為此,就需要針對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新常態,以及針對社會總收入的增長,經濟正在面臨全面轉型,需要進一步地進行人口紅利的挖掘,以此有效的能夠在數量以及人口質量方面著手,進行人口紅利的進一步創造。
同時,還需要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社會當中,青壯年的勞動力數量正在不斷地下降當中,因此就需要進行勞動力要素的供給,使得可以從社會儲蓄以及資本積累方面,進行有效的問題處理,避免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針對我國現階段出現的人口紅利問題,需要進行經濟發展結構性的調整,并從辯證的眼光對人口紅利進行分析。
利用人口紅利,促進經濟的持續性增長
對于我國人口紅利的研究依然是學者們的重要話題,雖然在人口紅利消失的時間一直存在著爭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可以受到人口紅利的影響,使得能夠有效地在經濟全面發展和變革的過程中,充分的利用人口紅利,有效的提升社會的就業率,并推動人力資本方面的投入。同時,還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勞動力人口的素質。
其中在提升勞動力人口綜合素質的過程中,是一種順應我國勞動力供給的需求的舉措。尤其是針對青壯年勞動力的不斷下降,使得對于我國的勞動力的實際需求方面,依然處于較高的需求地位當中。因此,就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地進行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加強投資和資本的進入,以此讓我國的勞動力有著較高的水平。這樣才可以有效地創造出人口紅利,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不竭源泉。
在進行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能夠進一步的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以此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長期存在著大量的農民工,以及其家屬都生活在城鎮當中,使得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充分發揮出城鎮聚集的效應。為此,就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的落實戶籍制度的改革,有效的保障農民工市民化的發展。在城鎮當中,有效的保障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服務,以此提供出就業、醫療以及子女入學的各方面政策扶持。這樣就可以推動農村勞動力與城鎮進行有效的融合發展,在推動了產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地對人力資本的提升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以此可以創造出全新的人口紅利。其中,還需要充分發揮出政府的職能,能夠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進而提供出現代化的教育。但是對于我國現階段的發展而言,相比較一些發達國家而言,有著一定的差距性。為此,就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以此能夠有效地讓教育更加公平化發展,并在師資配置問題上處理好工作,保障教育事業的順利開展。針對以一些貧困地區的發展,需要有效地進行課程改革的推進,從而有效地進行教育質量的提升。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起教育人口的輻射范圍,積極的采用多種教育方式,有效的提升教育的質量性。并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定期對企業當中的職工,進行針對性的職業培訓,起到提升勞動力職業素質的作用。
只有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才可以有效地進行勞動力轉移潛力的挖掘,保障投資可以持續性的增長。同時,從一些角度上分析,我國的人口紅利的高低,一定程度上直接取決于農村剩余勞動管理的轉移實現的程度。現階段,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限制農村勞動力進行轉移的因素,以此就需要在發展中,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障礙的清除,有效地推動勞動力呈現著自由的流動。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地將農村地區的勞動力進行有效的轉移,以此提升勞動力的合理配置效率。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僅僅時代的發展需求,更多的是能夠有效地通過城鄉發展的統籌,有效地獲得人口紅利的實現。
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在進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我國的第一產業當中的生產率,遠遠的比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高,但是對于其他產業而言,第一產業的勞動力生產率卻始終不足。為此就使得一旦第一產業的勞動份額降低,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勞動的生產率。為此,需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地加快產業的結構性調整,需要通過對勞動力的解放,能夠有效地將其勞動力,向著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當中流動。使得成為提升勞動生產率的一種重要途徑。這樣一旦在我國的人口紅利消失的時候,就更加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通過這樣的調整,可以讓我國的經濟能夠產生全新的發展動力,十分順應一些高新技術的升級和發展,保障我國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市場競爭力以及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綜上所述,在對淺談人口紅利與產業結構調整分析過程中,需要對我國現階段的人口紅利問題有著清晰的認知,以此能夠針對現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保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順利的人口紅利降低的問題,并能夠積極地創造出全新的人口紅利。
(開封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