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瑾
我國已經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嚴峻的老齡化形勢使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養老方式面臨重重困難,養老模式的智慧化將是必然的選擇(朱海龍,2018)。智慧養老為化解我國日漸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和切實可行的路徑。通過智慧技術,可以把人力做不到的、做不好的或者是不愿意做的事情交給機器等設備去完成,可有效緩解養老服務的壓力。隨著我國智慧養老的持續推進,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也日漸突顯出來。智慧養老服務人才需要掌握信息技術、醫學、心理學、管理學等跨學科的知識,而當前在養老服務的一線工作人員多為文化素質低、年齡較高的群體。因職業收入、職業聲望或職業空間的限制,高素質的人才不愿意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如何建設一支掌握跨學科知識技能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提高養老服務專業化程度,是推進我國智慧養老進程的基礎和有力保障。高職院校有一端鏈接智慧養老產業,一端鏈接有一定學科基礎知識并愿意投身養老服務行業的學生,在職業人才培養中能夠發揮獨特的優勢。因此,現階段高職院校著手培養智慧化養老服務過程中的復合型人才,是順應市場需求、加強專業建設、符合職業院校定位的必然選擇。
“智慧養老”最早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會提出,當時稱為“全智能化老年系統”,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限制,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左美云,2018)。現階段我國的智慧養老模式逐步同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以及城市養老結合起來,主要是在已有的養老模式中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多種物聯網、互聯網系統和信息平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智慧養老通過改變信息交流傳遞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務管理效率等手段能有效解決現有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各種問題,幫助社區、養老機構及企業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2017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衛生計生委聯合發文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為智慧養老產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指南。隨著國家對智慧養老的推動,智慧養老產業必將走入發展的快車道,勢必會引起智能養老與服務專業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
面向智慧養老的人才需求定位
智慧養老領域主要分為養老服務和養老硬件兩大類。因此,在人才培養中也可以走向兩個方向,偏技術方向和偏服務管理方向。根據目前智慧養老領域人才需求方向,將人才需求崗位大體可定位為:一是社區養老服務、養老機構、健康管理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智慧養老的企業中從事智慧養老產品的開發、智慧養老平臺的研發和維護、養老健康數據庫的數據分析和維護的人員。這些崗位人員需要的是有一定計算機軟件知識基礎的偏研發和數據分析人才,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和醫學方面的知識。
二是在社區、養老機構或相關企業中從事智慧養老運營服務的人員,包括進行線上平臺的運營或線下資源的組織和運營并與線上的資源進行對接。這部分崗位人員主要負責運營線上和線下資源,既需要具有一定的組織運營能力,也需要熟練應用相關的智能軟件或平臺,因此需要一定的管理學、計算機、控制論、信息論等基礎知識。
第三類是社區和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崗位或一線管理崗位。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護理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知識,并能夠熟練操作相關的智能軟件、智能平臺或智能設備。
面向智慧養老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依據智慧養老領域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類型,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我們將智慧養老大數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兩個方向:一是培養掌握計算機和智慧養老的相關技術,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開展智慧養老相關的產品研發和數據分析和應用,并具有一定的軟件開發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另一類是培養掌握醫學、護理學、管理學和智慧養老相關技術,能夠熟練操作智慧養老相關軟件和設備,能夠在智慧養老相關領域進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和運營管理的服務及管理人才。
高職院校智慧養老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定位和專業特色
培養定位:高職學校智慧養老復合型人才。首先,適應智慧養老與服務發展產業的需要,從一定程度上滿足智慧養老與服務行業人才的需求;其次,加強高職學校養老與服務專業的專業建設;第三,培養學生同時掌握扎實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醫學、護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保險學等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智慧養老領域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四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職業忠誠度,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具備對新生事物的快速學習吸收能力。
專業特色:智慧養老專業畢業生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有力保障是專業特色的建設。高職學校在塑造智慧養老專業特色時,除了要把握好人才培養定位外,還需要結合培養目標重點選擇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還是選擇培養服務和管理人才。這要和學校的專業特色、人才需求區域的需求特點結合起來,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水平。
高職院校面向智慧養老的課程體系的構建
從培養目標來看,智慧養老復合型人才的知識能力體系可分方向設置:
第一,從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方向: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并融入相關的養老服務知識。在專業課設置上,重點設置計算機基礎、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互聯網產品開發和設計、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課程;在養老專業知識方面,可設置老年心理學、老年護理學、養老機構運營與管理、管理學、社會學等課程。
第二,從培養服務及管理人才方向:重點培養學生的養老服務方面的知識,輔以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在專業課設置上,可設置老年護理學、急救護理、老年人保健與營養、養老機構管理與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老年人際溝通與活動組織、管理學等課程;在信息技術方面,可設置計算機基礎、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養老設備應用和維護等課程。
第三,從實踐的角度:智慧養老方向的人才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其實踐應用能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在實踐培養方面,首先是課程所對應的實驗實訓;其次是企業短期見習;最后設置時間較長的頂崗實習。
校企合作的智慧養老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在智慧養老在校企合作方面,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在核心專業課的教學上,可以聘請智慧養老領域的專家來校擔任外聘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第二,在師資培養上,選派校內青年教師到智慧養老機構、企業進行企業實踐。請養老企業技術和運營專家指導青年教師如何進行智慧養老平臺建設和運營,如何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應用,以及智慧養老產品和智能化設施的設計及維護等核心問題;同時引入養老企業智慧養老平臺建設案例來進行案例教學,引入智慧養老產品或智能化設備設施進行實踐教學。
第二,定期選派學生到典型社區、養老機構或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工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智慧養老平臺的設計和運營能力,智慧養老產品的設計、智能化設備設施的應用和維護能力。
第三,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首先與典型智慧養老社區合作,以其為載體面向開展實習基地建設,可重點選擇國家發布的試點企業或示范基地;其次,與專業從事智慧養老的機構或企業合作建設實習基地。
智慧養老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給智慧養老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但是怎么輸出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和定位的復合型人才以及如何進行師資的配置和建設也給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需要根據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動態需求調整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并及時的進行師資培養和建設才能培養出各方面條件都符合智慧養老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