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婷
摘 要:教育者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并組織其進行體育活動,而且還應該教會學生怎么正確地為人處世,從而將學生培養成一個身心健康、樂觀積極的人。新時代下,教育者更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積累智慧,在合作中寬以待人,在生活中健全獨立人格,而要想實現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首先就得搞好體育教育。
關鍵詞:體育教育;作業布置;檢查評價
一、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及形式
1.與體育課堂教學、健康知識結合,圍繞開展的教學內容,配合體育單元教學,有意識地設計預習或知識積累型的體育家庭作業。如學習“武術”單元時,教師提前布置前置性作業單,讓學生上網查找關于武術的起源及概念、主要運動形式有哪些、基本知識和運動特點、中國武術的精神是什么等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掌握體育健康知識與運動技能,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2.與體質健康達標測試相結合,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展開體測項目設計,其內容包括坐位體前屈、1 min跳繩、50m跑、50m×8跑、仰臥起坐等。
根據學生特點,考慮個體差異等因素,針對不同水平階段標準,科學地、分層化地安排體育家庭作業的所屬內容,規定其項目如下:(1)力量型鍛煉,如舉小啞鈴(或以裝有水或沙子的礦泉水瓶予以替代,采取上舉以及朝向前、側方的平舉練習)、平板支撐、俯臥撐、擺臂訓練、蛙跳、弓步跳、深蹲起等;(2)耐力素質練習,如耐久跑、快速跳繩以及開合跳等;(3)靈敏度訓練,如單腳支撐下的平衡訓練、左右橫跨、2m~3m觸物往返跑等;(4)柔韌練習,如劈叉、壓腿或肩等;(5)速度訓練:小步跑、原地快跑、高抬腿等。為提升上下肢配合的協調性,每次于上述項目中抽選2~3項,強度控制中等水平,練習時間宜控制于30min~40min。
3.與自選、自創內容相結合。自選內容屬靈活機動型,既可以是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項目,也可為親子合作類運動,如合作跳繩、足球、爬山、籃球、羽毛球、輪滑、踢毽子或觀看大型體育賽事等;自創內容則是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和更大的空間,使學生和家庭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學校會定期向學生征集各種有新意、可操作的自創類練習項目,鼓勵學生找出有可用價值的廢舊物品并將其變廢為寶,如將布沙包、可樂瓶、舊報紙等制作成相關器材,并將改造后的器材用于鍛煉中,如礦泉水瓶可以代替小啞鈴進行輕器械操,還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靈敏性練習等。
二、體育家庭作業的具體實施
1.設計規劃,做好準備
因為體育家庭作業是于學生自己家進行的,故而家長的工作尤為重要,必須爭取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再者,為鼓勵學生勇于參與體育運動,每天均需嘗試給學生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并要求家長予以督促或與學生一起參與。為落實作業的完成質量,前期學校設計了“家庭體育鍛煉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了學生喜歡哪些運動項目、家庭鍛煉習慣和頻率、希望選擇哪種鍛煉方式、父母會陪伴鼓勵你去鍛煉嗎等。調查統計顯示,小學生家庭體育鍛煉的參與率約80%,每天鍛煉的學生約占30%,每星期鍛煉2~3次以上的學生約70%,有體育器械的家庭約70%(學校為中高年級每位學生配置籃球一個加自制器械),接受過體育培訓的孩子90%,家人陪伴鍛煉的孩子約40%,喜歡體育鍛煉的孩子約95%……
2.集體合作,穩步推進
在學校領導、班主任和體育組的合作下,通過班級QQ群、空中課堂、班級宣傳板報、家長會、釘釘群等宣傳形式讓家長明確作業布置的意義與目的。今年我校響應 “停課不停學,天天鍛煉”線上教學活動,設計出豐富多彩的家庭體育鍛煉活動,體育教師借助體育教學指導資源制作推出了居家鍛煉的系列視頻、體能訓練+X提升練習、運動常識小課堂,將體育課與家庭作業里面涉及的相關技術動作要領、練習次數要求制作成微視頻,讓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動作要求,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孩子在家練習。
三、體育家庭作業的反饋及檢查評價
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學生未能按時完成作業,課堂運動能力欠缺,課后與學生了解溝通得知缺乏自覺、自主性,未能有效監督,于是我們設計了體育家庭作業記錄表,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作業表中設計了練習內容、練習次數、成績標準對照表、完成情況、家長評語,學生自我評價、師評相結合的形式。經學校領導小組審核通過,每月初發放體育家庭作業記錄表。家長根據作業單上的任務清單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作業任務,并進行記錄。
總之,在近三年的探索實踐中,“小手拉大手,運動健康齊步走”已成為耿小的運動風尚,運動中的個體、家庭、團隊為了實現目標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有擔當、敢于挑戰、吃苦耐勞、寬容悅納、遵守規則……運動中,人人都是滿滿正能量的傳遞者。
參考文獻:
秦雪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