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珉
摘 要: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有序的班級管理、良好的班級風氣,不僅是教學的保證,而且是有效學習的基礎,更是學生一些良好品質和習慣養成的主要途徑。所以,如何管好小學班級,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是每一個小學班主任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管理方法
小學班主任不但要有高尚的師德師風,還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心、有共情心,這樣才能走進懵懂無知的學生的世界,才能了解他們貪玩、好奇的心理需求,在教育中達到和諧統一,照顧學生,啟迪學生,幫助他們確定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習、發展。那么,小學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做好這一角色,完善班級管理,為學生建立一個融洽、和諧的學習環境,更好地培養學生、促進學生發展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如下幾點。
一、關注小學生的心理
心理學雖然成形很早,也在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重點關注學生心理的時間并不長。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有很多學生由于心理問題對他們的人生造成影響。因此,學生心理成為社會、學校、家長關注的重點。在教育中我們常聽到人們議論,現在的學生都是玻璃心,可見學生的心理給家長和社會帶來的擔憂。班主任作為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老師,又有專業的教育經驗、技巧和知識基礎,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通過一些教育手段,結合各種途徑,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首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我們知道小學生對一個事物的認識正處在萌芽階段,認識模糊,是非判斷不清,作為班主任在對他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利用一切機會進行引導,對學生進行一些積極思想教育。比如,愛國、傳統美德教育等,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不再迷茫。其次,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從小學養成與人真誠交往的能力,不但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拉近與同學、老師間的距離,還能徹底消除學生心里的孤獨感,增強學生自信。所以,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要利用一切機會為學生創造條件和適合的環境,促進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等。作為班主任,在管理中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老師在管理、教育中關注學生心理,就一定能融入相應的心理教育,為學生更好地成長創造條件。
二、讓學生熟悉、牢記一些制度
以往發現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提到制度,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與學生一起制訂相關的制度。可是對于制訂后的制度以及小學的一些相關手冊,學生的熟悉程度我們并不關心,這就導致這些制度、守則形同虛設。在這個流程式的問題基礎上,要想管理好班級,首先要調動學生,結合班級實際情況,與學生一起制訂班級制度、規章,并結合考勤、成績、衛生、品行等,制訂獎罰制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不但要讓學生熟悉自己制訂的一些規章制度,用制度來約束自己,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更要讓學生熟悉和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小學生守則,如《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文明規范手冊》《小學生紀律守則》等。這樣學生才會在有意無意中去踐行、去遵守,久而久之養成習慣,成為學生品行中的一種美德,成為學生成長和學習中的一股力量,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提高班主任的素養
作為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關系最緊密的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并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使學生越來越好呢?那就是自身的魅力、工作能力,與學生相處的技巧。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班主任,要想有效管理班級,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就得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首先,多閱讀。通過閱讀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掌握了解學生心理的途徑。其次,多反思。不管是對一些理論還是管理實踐中的一些做法,班主任老師都要積極地結合管理結果進行反思,為下一次有效地管理做好準備。第三,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學校為了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與經驗,會定期組織老師外出學習。班主任老師要珍惜并抓住這樣的機會,進行學習、交流,吸取先進的經驗,豐富自己的管理知識、方法和經驗,為自己能與學生更好地相處、更好地管理班級做好鋪墊。
總之,班級管理是保證教育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也是保證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手段,尤其是小學班級管理,更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等。所以在管理中更要從學生的需要和成長規律出發,采用最恰當的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娜.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法探討[J].新課程(上),2015,2(9):20-21.
[2]于金芝.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培訓,2015,6(18):26-27.
[3]唐惠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入[J].新課程(上),2016,4(13):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