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菊芳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方法是數學的行為,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顯得尤其重要。下面我以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嘗試與猜測》中的“雞兔同籠”問題為例,談談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是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
一、列舉嘗試,使學生領略枚舉思想
因為學生在前面的租車方案的學習中已經有了列表的經驗,因此在“雞兔同籠”的列表法的教學中,學生輕而易舉地就可以猜出籠子里有幾只雞,幾只兔?但學生的慣例時通過表格一一的列出來,而不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悟來調整雞和兔的只數。這時,我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同學們,如果列舉后得出的總腳數比題中的原有的總腳數多,我們就要減少兔子的只數,增加雞的只數,反之,也是一樣的?!比缓笪以谧寣W生自己在嘗試、猜測、驗證中得出結論。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用枚舉法來解決問題,從中領略枚舉思想。
在學生掌握列舉法后,我又把題中的數字變大,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巴瑢W們,這時我們又該怎么辦呢?如果我們跟前面的方法來一一列舉的話,會怎樣呢?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我拋出這些問題后,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他們一致認為可以利用“取中”或“跳躍”的方法來列舉,從而達到解決策略優化。
教學到此,我覺得時機比較成熟時我適時的介入引導:“同學們 ,如果我們遇到數據更大或用‘雞兔同籠的方法解決相應的數學題時,我們雖然可以用列表法來解決,但同學們會感覺到比較煩鎖,這就是列表法的不足之處。有沒有比較快捷的方法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另一種方法——假設法?!?/p>
二、動靜結合,使學生感悟假設思想
在學生的期待中我出示書本第95頁的例題: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雞兔各有幾只?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用假設法進行解答,先假設籠子里全是兔或全部是雞,進行計算出雞和兔的只數。方法有如下兩種:
1.通過假設法的算理:第一步:先假設籠子里全部是兔子,用20只 ×兔子的4條腿=80條腿;第二步:用現有的腿數80條-原有的總腿數54條=多出來的腿數26條,第三步:看每只兔比每只雞多出幾條腿,第四步:用多出的總腿數26條 ÷每只兔比每只雞多出的2條腿=雞的只數,第五步:用總只數20只-13只=7只(兔的只數)。在五步的計算中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假設法的思維過程。
2.學生只有單純的“靜態”推理對知識是難以有深層的理解的。因此,我上課時結合課件進行動態的演示:如用○表示20個頭,用/\表示兩條腿。在大屏幕上用彩色畫出20個頭,然后在每個頭下面畫2條腿,如圖:
數一數有40條腿,跟原來的54條腿少了14條腿,我們就用不同的顏色的線條在原來畫的每個頭下面再添兩條腿,兩條兩條的加,加多14條。如圖:
然后讓學生去發現頭下面有4條腿的就是兔子只數(7只),兩條腿的就是雞的只數(13只)。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學生既感興趣又從中感悟到了假設法的魅力。
三、尋找等量,使學生領悟代數思想
在教研時我們科組的成員都在猶豫,在教參書里沒有要求我們教師要教方程。怎么辦?其實從孩子的思維和學習數學的連貫性出發,讓學生領略方程解法的魅力也未嘗不可。
針對五年級學生解方程的能力,我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該設誰為x。在學生感到不知所措時我適時的引導學生看我設的過程,我先設兔有x只,那么雞就有(20 -x)只。從而得出方程等量關系式:雞的只數x×2+兔的只數(20 -x)×4=總腿數54,解得x=7,于是,雞有20 -7=13只。方程的解法思路比較簡單。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找等量關系的方法,也讓學生認識到解決策略的多樣化,并從中領悟到代數的思想和方法。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