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文
自主學習教學方式將有效改變“填鴨式”“牽牛式”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自學的知識把握得更加透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新課標”的要求。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動機
在教學中,我經常從三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抓好課堂的導入。課堂的導入部分是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和聚集學生思維的最好開端。比如,我在講解六年級《丁香結》這一課時,我出示梅花、牡丹、菊花等圖片,引導學生回憶文學作品中被賦予某種品格的花草樹木,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激發學生對美的好奇,接著引出的《丁香結》一文。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對丁香結又賦予什么樣的情感?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看個究竟;其次,抓住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競爭感,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最后,正確利用鼓勵性的評價方法,在學生閱讀表現優秀、回答問題的角度新穎或者是讀書認真仔細等方面進行夸贊和獎勵。
二、擺正教師角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
教師如何才能扮演好導演這個引導學生高效參與的角色呢?我的教學經驗是:①更新教學觀念,提升自我素質。因為有淵博的知識,有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才能組合成新的創意;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愛演戲,演好戲。這一點我認為應向學生灌輸愉快學習、享受學習的思想,減輕學生心理壓力,指導學生感悟文章的美;③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又是藝術,思想的結晶,從而激發學生感受教材的欲望,學會自主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習慣,閱讀中提問題的習慣等;⑤除了書本,我還組織學生觀看優秀的中外廣告和影片,讓他們受到更好的藝術熏陶。
三、轉變觀念,他山之石可攻玉
1.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為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爭取在參與討論中獲得自主學習的效益,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語言圖像和聲音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增加了真實感,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學習緊張感和焦慮感,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有針對性地拓展練習
在課堂上,我經常根據課文拓展練習,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比如,我講授六年級一節語文綜合實踐課——《戲曲大舞臺》時,我有針對性地讓學生了解了解中國戲曲的基本知識,學會鑒賞中國戲曲的能力,感受戲曲的魅力;指導學生收集中國戲曲的各種資料并撰寫心得體會,分享戲曲高雅的藝術情趣。
3.巧妙運用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應該以助學生走進文本進行學習,便于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及時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教師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科特點,緊扣教學重難點,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風格,巧妙設計問題,以此形成“合作—討論—探究”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高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四、以教材為跳板,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通過小組合作,到圖書館、上網等進行知識的延伸,從而豐富自己的文學內涵。比如,我上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時,這一單元都是關于抗日戰爭的內容,學生學起來比較陌生,很難懂,于是我就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給學生推薦了一些網站和讀物,來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