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參
尊重學生差異的教育是良好數學教育的重要體現。教學需要面向普遍學生,更要尊重學生差異。學生認知水平有差異,但教師應給予所有學生平等的關注與幫助。教科書是適用于全國適齡兒童學習的讀物,具有通用性與一般性。正是因為這樣,教師若想實現因材施教,使每個兒童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數學教育,那就需要教師結合當地教育情況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解讀教材。
一、教材研讀的重要性
教材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其中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師研讀教材有著重要的意義。如在教學《倒數的認識》的時候,課堂的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研讀教材的深刻程度。有教師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師:同學們,見過這些字嗎?(出示課件)召——另,音——昱,旯——旮。
生:見過。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漢字上下顛倒了。
師:是的。漢字中的這種現象很特殊。在數學中,倒數就是具有這樣的特殊現象。
師:(在黑板上出示了等分數)你們能寫出這些分數的倒數嗎?
學生非常容易地將倒數寫出來了。
師:(在黑板上出示了0.4、3等分數)那同學們能不能寫出這些數字的倒數呢?
然而,學生回答不出來。
同樣是教學“倒數”這一節課,也有教師這樣進行教學:
師:我們來比賽,看誰能最快把橫線上要填的四個數字算出來。
學生立刻拿起筆計算,生怕別人算得比自己快。
師:(笑著說)我不需要筆算,我都能立刻把結果算出來。
接著,教師迅速地寫上答案。學生很驚訝,但仍然不信服,覺得老師課前就算好了。
師:如果你們不相信,你們就當場給我說一個分數,我都能馬上算出這個分數乘以什么數等于1.
一場師生挑戰賽立即開始,學生們很興奮,教師回答得迅速而準確。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心服口服了,而且學生對教師的特殊技能產生了好奇心。
師:大家想知道老師快速得出答案的原因嗎?這個技能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有關哦。
兩位教師不一樣的教學方式產生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第一位教師的導入看似很新穎,但是這樣的導入方式重點突出了倒數的外在形式,學生的學習重心有所偏移。因此當數字不再以分數的形式出現時,學生自然不知所措。第二位教師一開始便抓住倒數的本質內容進行導入,學生便能明白互為倒數的兩個數乘積為1,學生一開始就抓住了倒數的本質。兩位教師的教學差異主要體現在對教材研讀的深入程度。如果教師不能深入理解教材,不能有效抓住教材重難點的話,教學設計的方向也會有所偏差。
二、教材研讀策略之理解教材編寫意圖
研讀教材,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準確地把握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基礎,更是教學的切入點。怎樣才算是真正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呢?我們可以通過解決幾個問題達到理解編寫意圖的目的,分別為:①教材編寫這個內容的原因是什么;②為什么教材要用這個素材呢;③這個素材好在哪里;④教材的旁注與空白是什么目的。教師可以通過新舊教材、不同版本教材的對比,思考什么是可變的,什么是不可變的。可變的往往是形式,不可變的往往就是實質。
如:“9+幾進位加法”的教學內容。教材以笑笑數兩箱牛奶為情景導入教學內容,其中一箱牛奶有9瓶,另外一箱有5瓶。對于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學生運用直接數數的方法進行計算;有的學生運用了“湊十法”,將5分成1和4,則9+1=10,10+4=14,最終得出正確答案。也有學生在運用湊十法時,將9分成5和4,則5+5=10,10=4=14,也能得出正確答案。教材中多種方法的呈現是符合學生思考問題的思維的,也體現一種算法多樣化的理念。但是,這時智慧老人卻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別的方法嗎?”這一句話的引導是促使學生思考運用計數器解決問題。在運用計數器進行計算時體現了滿十進一知識點。這也意味著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讓孩子在多樣化的計算中,體會哪一種方法是最優的,從而選擇最優方案進行計算。
三、教材研讀策略之抓住教學重難點
解讀教材應該把突出教學重點作為基本要求,把握教學重點是研讀教材的重要目的。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十幾-9的退位減法”。
本節課是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科書借助學生熟悉的“買鉛筆”情景,幫助學生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具有基礎性的鋪墊作用。學生學習退位減法是以此為基點的,基礎不打好的話,會對學生后續學習會產生障礙。在解決“還剩多少支鉛筆”的問題過程中,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二是借助直觀模型探索算法。對于在整體中去除部分求剩余部分的解題情景,學生能明確這是用減法計算的。所以,探索算法就是這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
四、教材研讀策略之挖掘教材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的呈現的方式比較隱蔽,不像概念、公式、定理等顯露出來,學生也不易發現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解讀教材時潛心挖掘,有意識地將轉化、對應、集合、函數、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逐步加以滲透,為學生以后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總結與思考
北師大版教材主要以“生活情境+問題串”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教材中的問題串有三種呈現方式,分別為遞進式、并列式和分散式。在每一種形式的問題串下都有相應的問題解決方式,而這些問題串的設計及解決方式往往就體現了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教材解讀不應忽視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揣摩,更應該通過對編寫意圖的揣摩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最后,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對小學生而言,闡述數學思想方法較為深奧。學生學習數學思想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應該是一個長期滲透長期感悟的過程。所以教師也應該端正態度,在日常的教學工作挖掘數學思想方法并體現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唯有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