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咸劍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數據對傳統經濟學的挑戰,包括大數據給經濟學帶來的影響與沖擊,改變了傳統數據的分析方式。闡述了大數據經濟學的定義與研究內容,重點對大數據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信息經濟學、信息技術等學科之間關系全面分析,大數據經濟學將不同學科以及復雜現象模擬統一,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發揮大數據的“智能經濟學”特征。
關鍵詞:大數據;大數據經濟學;統計學引言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近年來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各領域,改變了傳統經濟學特征。人們對大數據技術的依賴,幫助人們提高了結構化、非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的處理效率,滿足了經濟學的多樣化、量販式信息數據獲取與分析需求,提高了人們的決策力。1大數據給經濟學帶來的影響1.1數據研究對象變成了總體
經濟學發展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可以從傳統抽樣計量研究改變為整體研究。由于傳統抽樣研究質量不高,難以滿足信息需求者要求,大數據技術提高了研究對象的精準性,改變了數據來源方式,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對經濟學領域帶來積極影響。1.2大數據不需要基于假設檢驗的研究
通過數學模型的假設檢驗是不具備全部檢驗的能力前提下開展的,隨著大數據時代發展,數據量日益繁多背景下,通過人工智能挖掘數據,較傳統假設檢驗方法提高了檢驗效率,提高了檢測的完整性和即時性。人們在大數據的影響下,應考慮企業資本結構、行業特點、管理水平等,提高變量因素的完整性,促使經濟學分析決策更加精準。1.3大數據使得因果關系變得不太重要
經濟學重點研究經濟現象,闡明不同經濟現象之間因果關系,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僅僅關注經濟現象以及之間的因果關系難以滿足人們需求,大數據可以通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發現潛在規律和特點,便于決策者分析,具備一定的智能性。大數據弱化了傳統因果關系。例如,分析房屋價格變化影響因素,應關注人均收入、所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但大數據會通過系統搜索引擎內容預測,較傳統預測方式更加精準。1.4傳統的因果關系有時無法驗證
傳統經濟學研究主要是為了深入探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針對新產品上市這一經濟學問題,傳統研究會分析人們購買意愿、舊產品需求等變量因素,但部分客戶會因舊產品價格低廉而購買,反而推動了舊產品銷量。因此,傳統經濟學研究中,難以證實二者存在因果關系。大數據技術可以直接獲取購買舊產品以及新產品數量,分析價格變化規律,很容易證實研究結果,因此,沒有必要對因果關系深入探究。
1.5傳統經濟學研究具有滯后性
由于新生事物發展初期并未形成規律,當成長到一定規模,才能滿足傳統經濟學相關研究。隨著大數據技術推進,對新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可以自動化智能捕捉事物的最新發展動態,經濟學領域在開展相關問題研究過程中,可以快速獲取相關專業數據內容,供經濟學家展開系統性分析。1.6大數據改變了傳統統計檢驗及建模技術與計量經濟學之間關系
計量經濟學基于回歸和統計檢驗具備一定的邏輯性和嚴謹性,隨著大數據發展,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關系采用回歸系數檢驗,如果概率低于0.05,表明變量之間有一定關系,如果概率超過0.05,表明變量之間不相關。傳統經濟學,由于研究對象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因素多,難以對變量全面研究,因此,存在一定的誤差和漏洞,研究結果并不精準。隨著大數據發展,自動挖掘技術可以對大量數據展開分析,遺漏變量幾率較少,裂變式的數據對傳統建模技術產生一定挑戰,影響經濟學發展。2大數據經濟學2.1大數據經濟學的定義與研究內容
大數據轉變了人們發展觀念,對傳統經濟學帶來技術上的變革,整合了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大數據經濟學除了在建模、管理中發揮作用,應在傳統經濟學基礎上進行優化,需要各領域專家與經濟學家及信息技術專家協作交流,對社會學、經濟學、公共管理等帶來一定技術變革。大數據計量經濟學改變了傳統經濟學建模與分析方法,大數據更加注重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弱化了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以大數據為基礎,經濟學分析應借助信息技術建模專家,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幫助決策者提供精準數據信息。大數據經濟學包括生態、環境、金融、農業等諸多領域,以大數據統計學為基礎,提高對各領域經濟學深入研究,探索各經濟學領域之間的依存關系。2.2大數據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的聯系
近年來大數據技術發展迅速,在各領域不斷滲透,與其他學科建立了密切關系,雖然彌補了傳統經濟學不足,但經濟學理論和技術發展尚不完善。有些經濟學問題難以獲取研究數據,沒有數據為基礎,大數據經濟學很難發揮作用,只能采取傳統經濟學解決問題。因此,大數據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二者之間具有互補性。2.3大數據經濟學與信息經濟學的聯系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推動了傳統信息經濟學創新發展,目前包括宏觀和微觀兩種。其中宏觀包括信息產業以及情報經濟學,作為新興學科,應注重信息化技術與產業經濟學的融合。微觀信息經濟學包括不對稱的理論、商品價格、市場走勢以及分析等,利用不完備的信息理論彌補和修正傳統經濟學研究的信息對稱假設。大數據背景下的經濟學推動了大量IT崗位就業,已經逐步轉變為信息經濟學范疇。2.4信息技術為基礎,大數據經濟學與及其它學科的聯系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衍生了大數據經濟學思想,并落實到具體工作實踐中,大數據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作為一個跨學科專業,應融合經濟學、統計學、信息技術、公共管理等相關學科,實現了大規模計算和大容量存儲,提高了各類數據信息整合效率和分析的精準性,為相關學科發展決策提供基本依據。3結束語
大數據在經濟學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經濟學發展日益成熟,可以即時性的獲取和檢驗數據信息,從傳統理論學科轉向計算學科,將復雜現象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實驗獲得精準研究結果,并對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建立互融互通平臺,將理論研究與具體實踐應用密切結合,使傳統經濟學不斷向大數據經濟學、智能經濟學轉變。
參考文獻
[1]洪永淼,汪壽陽.大數據如何改變經濟學研究范式?[J].管理世界,2021,37(10):40-55+72+56.DOI:10.19744/j.cnki.11-1235/f.2021.0153.
[2]洪永淼,汪壽陽.大數據革命和經濟學研究范式與研究方法[J].財經智庫,2021,6(01):5-37+142-143.
[3]汪壽陽,洪永淼,霍紅,方穎,陳海強.大數據時代下計量經濟學若干重要發展方向[J].中國科學基金,2019,33(04):386-393.DOI:10.16262/j.cnki.1000-8217.2019.04.013.
[4]周林彬,馬恩斯.大數據確權的法律經濟學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30-37.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8.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