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秋紅 李珊珊/湖南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因此,高校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這一切的頂層設計都必須落實到最基層的黨支部、團支部、班級,只有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取得預期效果。然而,黨團班的職責既相互獨立,又存在交叉和重疊的部分,如何發揮三個組織的系統整合優勢,是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長期探索、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本文運用協同理論,構建黨團班三個組織的系統協同育人機制,實現黨的各項建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

圖1 高校黨團班協同育人機制職能分工模型

圖2 高校黨團班協同育人機制工作模式
高校黨團班協同育人機制通過研究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明確黨支部、團支部、班級的定位,在班級中形成以黨支部為政治核心的團結協作的整體合力,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班建,達成推動黨團班協同聯動機制制度化,切實提升黨支部組織力,打造“三全育人”價值鏈,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黨團班”協同育人機制以黨的支部建設為核心,團的支部建設為抓手,以班級管理為基礎,最終實現黨團班“一體兩翼”格局,協同合作,共同育人。黨支部擔負著聯系、組織、團結、教育學生的重要責任和把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任務;團支部除了協同黨支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主要針對團員開展團務工作,同時給予班委會工作正確的指導和支持,與班委會協同合作搞好班級建設工作;班委會接受黨支部、團支部的指導并主要負責班級的日常建設和管理工作,與黨支部、團支部協同配合、通力合作。見圖1、圖2。
一是職責分工制度,黨支部(黨小組)、團支部、班委會的職責,以及黨支部書記和委員、團支部書記和委員、班長和委員的職責;二是民主決策制度,分為民主選舉和民主決策兩方面;三是培訓交流制度,分為“沙龍式”教育(輔導員老師組織團體輔導教育)、“常規式”培訓(集中學習交流);四是工作考評制度,完善黨員和干部的監督制度、班委會例會制度等。
一是會商機制。每月進行一次黨團班定期會商,互相交流信息和工作,對每個月的工作做出總結,并對下個月的工作做出計劃。二是聯絡機制。扎實推進校(院)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聯系學生、校(院)意識形態工作黨團班聯絡點全覆蓋、校(院)黨團班工作聯絡機制建立等工作。三是聯動機制。完善黨員發展服務中心,即在學院黨委領導下,以學生黨員為主體,協助開展黨務工作。同時,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聯合團支部做好班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實現以組織聯動、責任聯動、載體聯動為主要內容的“四級聯動”體系建設,著力把黨支部、團支部、班集體、寢室四級組織力量擰在一起,不斷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
一是成立學生理論宣講團。宣講團將采用微輔導、微黨課、微報告等方式,采取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國家大政方針,分主題、分階段、分層次深入各黨團班組織進行宣講,引導廣大學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所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弘揚時代主旋律。二是開展黨員“政治生日”紀念活動?;顒訃@“六個一”,即發送一條“政治生日”祝福短信、送上一張“政治生日”賀卡、贈送一份“政治生日”禮物、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并授戴黨徽、進行一次專題談話、舉行一次主題實踐活動。開展黨員“政治生日”紀念活動,力求使每一位黨員記住自己的“政治生日”,銘記作為黨員的責任與宗旨,感受黨組織的溫暖,激發廣大學生黨員爭做合格共產黨員的內在動力,進一步凸顯了黨支部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一是開展“誦紅色家書 育家國情懷”主體黨日、團日活動。活動面向學院全體師生黨員和新生團支部。其中,全體教師黨員以支部為單位組織學習,每個教職工黨支部誦讀、展演一封紅色家書;四個學生黨支部組織集體學習,集體誦讀、展演一封紅色家書;新生以團支部為單位組織學習,每個團支部誦讀展演一封家書。同時,選拔部分教師、學生抄寫紅色家書用于現場設計與展示。二是開展新生紅歌匯。在新生軍訓期間,各黨支部、團支部自選一首紅歌,通過個人演唱、集體演唱、集體表演、集體演繹等形式對紅歌的情感、意境進行剖析展示,向廣大師生展現共產黨的苦難與輝煌。三是構建三大德育答辯體系。在學生各班級分階段舉行“三大德育答辯會”,即新生德育答辯會、學生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德育答辯會以及畢業生德育答辯會,在學生中建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大大地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成立“專業學習師生聯合會”。以校內、校外兩個陣地為相輔相成,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的活動載體,以專業學習、師生聯合、擴大交流、促進教學相長的各專業學習研究社(團隊)為基礎,為學生專業學習、自身成長提供了一個中心、兩座橋梁、三個平臺,實現知識、能力培育和價值觀培育相結合,創建“以生為本,合力育人”的良好環境。
開展先進班集體創建、評比。面向全校各班集體,按照組織申報、開展創建、評審監督、成果匯報、頒獎授牌、建設展示六個過程,有計劃地開展先進班集體的創建和評比活動,開展“創優”班集體建設答辯會,最后將涌現出的特色班集體建設成果進行集中展示。
一是定期開展“書記院長友約”活動。“書記院長友約”是學院書記、院長與青年學生分享成長經歷、解決成長困惑、培養人文素養、探討學習方法的一個創新性文化品牌,由學院書記、院長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每期一個交流主題,學生可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號自愿報名參加。二是開展新生班級風采秀。每個新生班級的班委會通過帶領班級同學一起設計個性鮮明的班服和班徽,征集體現班級整體價值觀的班訓,并在舞臺上通過視頻、舞臺劇、小品、歌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班風班貌及班服設計理念,增強班級同學之間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班級凝聚力,提高創新意識,激發創造思維,促進各班班級文化建設。三是開展寢室文化設計大賽。寢室成員為寢室設計貼合寢室主題的名稱,并對寢室公寓精心設計,最后在舞臺上通過寢室設計、寢室衛生、寢室裝飾、寢室準備、寢室安全、寢室特色講解六個方面對寢室進行全方位介紹、講解,最后評選出精品寢室并進行集中展示。
多年來,人文與管理學院始終堅持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始終堅持以黨員發展服務中心為平臺、以黨團班協同育人工作小組為抓手,不斷探索高校黨團班協同育人生態系統運行機制;以主題活動、平臺建設為支撐點,持續推進高校黨團班協同育人生態系統文化培育機制。從宏觀、中觀、微觀各個層面一體化構建育人工作體系,實現各項育人工作的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2018年人文與管理學院黨委入選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入選湖南省首批黨建工作標桿院系,一名教職工黨員獲湖南省青年黨員示范崗。通過黨團班的輻射效應和學生黨員的骨干作用,我校大學生的人生理想、政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實現了有機的結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確保了學校長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