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俐璇/山東交通職業學院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中,使所有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培養愛國愛黨、誠信敬業、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大國工匠。2018年的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對大學生思想言行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專業課教師。因此,有效利用專業課堂、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引導同頻共振、加強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十分重要。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是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交叉的工科類專業。《工程巖土》課程是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地質學、土質學。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工程巖土》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其核心任務是能為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設計、施工、維護提供科學的技術指標與依據。據此,該課程的德育內涵主要包含遵紀守法、安全第一、質量至上、杜絕造假、科學檢測、精益求精等。將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高職工科專業課教學中,構建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相互銜接、各有側重的教育體系,將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有機統一,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高職工科專業肩負著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國工匠的歷史使命。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才能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要不斷探索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雙向貫通的培養路徑,不斷實踐職業素養和技術技能雙軌并行的培養模式,把思政工作貫穿高職工科教育教學全過程,真正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為國家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工程巖土》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其主要任務是檢測判定巖土的各種性質,主要內容包括地質學、土質學、土力學等,為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設計、施工、維護提供科學的技術指標與依據。我校《工程巖土》課程48學時,第二學期開設。融入思政元素的《工程巖土》課程,是從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2018級城軌一班(182071)進行。課程要以育人為導向,融入思政元素,必須首先明確其所承擔的思想教育內容。課程組經過反復研討,制定了清晰明確的課程標準。
素質目標:①提高學生獨立操作、總結歸納、團結合作的職業能力;②培養學生科學檢測、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職業習慣;③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安全第一的職業道德;④培養學生爭優創先、質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學過程中,將素質目標關聯的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過程中,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基本實現素能并重的教學模式。在傳授基本原理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習慣、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向培養時代新人大國工匠的教育目標逼近了一大步。
我校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工程巖土》課程教學內容包括三部分:地質學(礦物巖石地質構造的認知、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土質學(巖土的基本物理性質的檢測)、土力學(巖土的力學性質的判定)。
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有機融合思政元素進行教學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教案,都要明確本次課教學的素質教育任務,認真梳理對應的價值元素,充分挖掘內在的思政資源,盡可能地將思政元素無縫融入到課程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傳授中,充分發揮高職工科專業的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引導同頻共振,做到德育智育深度融合高度契合。
講到檢測土基穩定性時,融入了大國工匠朱林榮的先進事跡。朱林榮,一名高鐵安全的“焊衛者”,他用35年時光鑄造著高質量的長鋼軌,為列車的平穩運行保駕護航。他總是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道工序都要達到滿分”,“簡單一小步成就創新一大步”,“這些改進看似簡單,但切實地解決了實際問題,而我們就是要用這些簡單的辦法來解決工作中點點滴滴的問題。”“想法和實際實施之間會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但只要有決心,就一定能克服這些困難。”他的執著、他的認真、他的奮進,成就了大國工匠的傳奇。同學們懂得了,在檢測土基穩定性時,要像朱林榮一樣細致、認真、精益求精,檢測數據才是精確的,才能為工程設計、施工提供科學的依據。
開課前,讓2018級城軌專業學生觀看了2010級學生工作的紀錄片《追夢》,并要求寫觀后感。①學生牛昱寫道,雖然視頻只有短短八分鐘,但學長們背后付出的努力是無數個八分鐘!學長們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工程建設當中,他們也許經驗不足,但他們懷著一顆顆對祖國的赤誠之心,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就是當代工匠精神應展現的模樣!在三年大學生活中,我要向全國技能大賽證書發起沖擊!這三年注定不易,我要放棄的很多(擾亂學習的游戲、網劇,與舍友的周末玩耍等等)。我相信舍棄越多得到也就越多。我要在最美好的青春綻放光彩!②學生于海峰寫道,作為一名曾經的工程兵,我曾參與云南苗尾水電站的大壩建設,看了這個紀錄片感觸頗深,在艱苦卓絕的工作環境下,要保持精益求精的研討與計算,在枯燥無味的施工中要保持執著與創新,他們用自己的知識與執著為工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三年的大學生活,對于我來說時間緊迫,起步晚,年齡大,基礎弱,盡管如此我也有更高的學業追求與職業規劃。我放棄了自己優越的工作,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我就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我將逆流而上不懼困難艱險,努力成為一名國家基礎工程建設的優秀一員。
學生看完記錄片后,都能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更清楚的定位,對自己的專業有更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更明朗的規劃,對自己的青春有更好的理解。在后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他們主動性會更強、積極性更高、創造性更優、參與性更足。加之教師適時適當的引導教育,他們會更快成長為行業骨干技術能手。
知識傳授過程中,引入相關大國工匠、全國勞模先進事跡及反面典型案例,把基礎原理、基本技能和相應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合。課程組在2018年搜集整理交通土建行業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全國勞模等先進事跡案例156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案例,教師引導學生從生命意義、道德品質、職業精神、人文素養等方面深入研討。學生表達各自觀點并進行交流思考,明確作為工程人的社會責任,努力學習并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教師努力實現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專業課堂要真正實現思政與專業無縫融合,對專業課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教師在專業教學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但思政教學素養不夠深,政治理論水平不夠高,思政教學方法不夠多,講授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銜接不夠自然。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專業教師必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結合專業更全面地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更自覺地推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在水般地引導學生成長為德藝雙馨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工程巖土》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多學科交叉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在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根據課程標準確定課程目標,明確課堂思政教育任務,融合思政教學元素,進行思政教學設計,實施育訓融合教學策略,達成課程教育教學目標。以道德素質全面提升和專業技能全面提高為目標,培養學生全面綜合發展能力。在教學設計中,需合理地處理思政教育與技能傳授的關系。要充分挖掘法治意識、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教學過程要促使思政教育與技能傳授自然融合,教學環節要注重道德行為規范教育有機融入,實現教學的主導性和主體性有機統一,教學評價中倡導建立更科學更合理更全面的體系。整個教學設計,挖掘思政資源有機自然融合到專業課堂是關鍵。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筑育人大格局,才能擔負起培養承接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課堂不僅是真理傳播的舞臺,更是價值引領的陣地。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更要傳道,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只有堅持德育智育高度契合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