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霞
(閩江學院 圖書館,福建 福州 350121)
智庫(Think Tank),即智囊機構、智囊團,最初也被稱為“思想庫”,是指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1]。國外學者對智庫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而我國學者開啟智庫研究的時間比西方晚了至少20年[2]。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智庫的建設和發展,智庫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自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后,隨后幾年中,中央、部委層面先后審議出臺《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涉及智庫建設的決定、意見、方案等規范性文件,政府部門對智庫建設的重視和推動,在社會上引起“智庫熱”現象,學界對智庫問題的關注度也不斷攀升,研究成果隨之劇增。部分學者對智庫研究成果進行了相應的梳理,如吉亞力等[3]對1996年~2013年我國智庫熱點主題進行研究,將國內智庫研究的熱點主題概括為:智庫運作及影響力研究、智庫的角色定位研究、國外智庫研究、新型智庫建設研究等;陳琴等[4]對1998年~2014年我國智庫研究態勢進行可視化分析,指出我國智庫研究經歷了從智庫的內涵及外延研究到歐美智庫發展模式研究,再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研究3個階段;李純等[5]對2006年~2015年十年間有關智庫主題文獻進行分析,指出我國智庫未來會向多元化、獨立化、國際化發展,非官方智庫將加速發展、“智庫模式”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也是我國智庫未來發展態勢;李悅鳴[6]對1998年~2016年中國智庫理論研究的前沿進行分析,認為我國智庫研究的時代性、發展性突出,智庫研究“專業化”趨勢顯著。為了解我國智庫研究最新進展,在已有研究基礎上,筆者選用CNKI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的智庫研究文獻為研究樣本,從論文年代分布、資助基金、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引文情況、研究主題等視角,總結現階段我國智庫發展的主要特點,智庫研究熱點和前沿主題的演進,并展望其未來研究發展趨勢,以期為我國智庫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筆者以中國智庫作為研究對象,選取中國知網(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設定檢索條件為“篇名=智庫”或者“關鍵詞=智庫”,為突出樣本數據的學術代表性,期刊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時間選擇從不限到2019年,檢索時間為2020年6月10日。共檢索到1 944篇記錄,Excel方式導出后,對文獻進行人工篩選,剔除包括會議通知、論壇講話及不相關的文獻,共得到文獻1 432篇作為本研究的樣本數據,時間跨度為2001年~2019年。
采用文獻計量方法,通過Excel軟件,從年度分布、資助基金、被引頻次,對樣本文獻進行統計,分析智庫研究的發展概況;運用詞頻分析法通過統計樣本文獻中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來發掘智庫領域的研究熱點,探討該領域的研究趨勢。
文獻的年度分布可以作為劃分研究階段和解釋研究進展的定量化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智庫研究的發展水平及建設背景。利用Excel繪制出智庫研究發文量的年度分布圖(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智庫研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1年~2013年),文獻數量少,2001年~2008年間,年發文量為10篇以下,2009年~2013年間年發文量總體上呈現緩慢上升趨勢,說明該領域的研究還處于基礎累積階段。第二階段(2014年~2016年),2014開始年發文量迅速攀升,2016年達到峰值,共檢索到273篇,說明學界開始高度關注該領域的研究,這一走勢與黨和政府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在政策扶持和各類基金資助下,智庫研究十分活躍,研究成果數量呈直線上升趨勢。第三階段(2017年~2019年),2017年開始,發文量略呈下降趨勢,該階段智庫研究理論有了一定的發展,實踐及成果等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
1 432篇論文中,受基金資助的論文有685篇,占樣本論文總量的47.84%。資助10篇以上論文基金主要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77篇,占各類基金資助論文總量的26.22%。

圖1 智庫研究發文量年度走勢
分析文獻的來源期刊,可以了解該研究領域的主要情報源。本研究中,樣本數據中的1 432篇論文分布在303種期刊上,刊均載文約5篇。發文量居前20位的期刊有情報雜志、情報理論與實踐、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圖書情報工作、國外社會科學等,共載文547篇,占總載文量的38.25%(見表1)。

表1 發文量居前20位的文獻
合著率可以反映一個領域內論文的合作寫作情況,進而可以反映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情況以及本學科領域內研究的深入情況[7],本研究樣本數據1 432篇論文共有作者2 637人次,平均每篇1.65人次。論文的作者數量分布如表2所示,獨著論文787篇,占論文總量的54.96%;合著論文645篇,合著率為45.04%,其中兩位作者和三位作者合著的論文分別占總量的31.15%和9.29%。獨著、兩位作者和三位作者合著論文數量為總數的95.4%,即絕大多數論文由一位作者獨著、兩位或三位作者合著。對樣本數據1 432篇論文的作者按第一作者統計,發表6篇以上的高產作者有9人,分別為徐曉虎、李清剛、任福兵、王莉麗、張旭、梁宵萌、譚玉、田山俊、王文等。

表2 論文作者合作情況
文獻的引證關系能客觀地反映出科學文獻之間的內在聯系[8]。被引頻次是體現學術研究成果的影響力與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樣本文獻被引次數達到20次以上的論文如表3所示。根據論文題目、摘要和關鍵詞(擇要查看原文),20篇論文研究主題主要歸納為智庫概念研究、國外智庫研究和新型智庫建設、圖書情報機構在智庫建設中的作用等四方面。其中,14篇發表于2014年和2015年,占高被引論文的70%。

表3 被引頻次居前20位的文獻
2.5.1 主題分類。 對樣本論文的中圖法分類情況進行統計,對于有2個及以上分類號的以第一個為統計標準(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智庫研究文獻主要分布在社會科學類(C類),占研究樣本總量的39%,以及科學、教育、文化、體育類(G類),占樣本總量的43%。進一步統計發現,556篇樣本文獻為管理學類(C9)、228篇為信息與知識傳播類(G2)、85篇為科學、科學研究類(G3)、65篇為世界各國教育事業類(G5),200篇為各級教育類(G6)。
2.5.2 研究熱點變化。主題分析有利于了解我國智庫研究的現狀、重點和方向。關鍵詞是作者對文獻內容的精煉描述,是把握研究前沿問題的重要載體,研究熱點可以反映某個領域中的學者普遍認為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9],如果一些關鍵詞在智庫研究領域頻繁出現,說明其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熱點。利用Excel軟件統計功能對樣本論文中所抽取的關鍵詞分年度進行排序,選取詞頻≥3的關鍵詞(剔除無意義的關鍵詞),得到2012年~2019年智庫研究文獻分年度關鍵詞統計表(見表4),每個關鍵詞后的數字為該詞在樣本文獻中的出現頻次。統計過程中發現,2001年~2011年間,年度關鍵詞比較分散,難以反映研究熱點,因此,表4僅列出2012年~2019年的樣本文獻中出現的詞頻≥3的關鍵詞。
從表4可以看出美國智庫、智庫建設、新型智庫、教育智庫、高校智庫、社會智庫、科技智庫、高校圖書館等歷年多次出現的高頻關鍵詞,為2012年~2019年間我國智庫領域研究熱點。根據關鍵詞的年度分布情況,大致可以看出2012年~2019年間我國智庫領域研究的發展趨勢走向是從中外智庫對比研究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理論和實踐研究。2013年以前文獻比較少,智庫領域研究尚處于基礎積累階段;2014年~2016年,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成為研究熱點,其中,高校智庫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主力軍,其建設與運行、情報支持、影響力等相關研究成為熱點研究問題;2017年~2019年,智庫研究專業化趨勢明顯,教育智庫、科技智庫、地方智庫等相關問題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
通過對2001年~2019年期間CNKI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的中國智庫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發現樣本文獻發文期刊主要集中在圖書情報類期刊,社會科學類和高等教育期刊,文獻作者合著率較高,達45.04%,高被引文獻發表時間集中在2014年和2015年間。根據發文量年度走勢圖,結合文獻研究主題可將智庫研究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1年~2013年),智庫研究處于萌芽階段,2013年以前文獻比較少,在智庫研究方向上,關注國際關系、外交事務和公共政治等宏觀層面的研究。第二階段(2014年~2016年),智庫研究成果迅速增長階段,2013年以后,在國家政策和各類基金支持下,我國智庫研究理論迅速發展,智庫建設也取得實績。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成為研究熱點,而高校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主力軍,研究較為活躍。同時,智庫建設與運行、智庫影響力、智庫的情報支持、中外智庫對比研究等主題成為智庫研究中的熱點研究問題。第三階段(2017年~2019年),2017年開始,發文量略呈下降,該階段智庫研究理論有了一定的發展,實踐及成果等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智庫研究關注重點從宏觀向微觀,運作模式從單一向多方聯合發展轉變,研究內容呈現多元化,研究方向呈現細分化趨勢,應用研究比重不斷增加,各類智庫建設的成效、服務能力和智庫評價機制等逐漸成為新的熱點主題。智庫的基本任務是對政策問題及需求開展深入系統的分析和研究,產生高質量的思想產品,為決策者提供決策咨詢,而決策是由定策、施策、評策組成的動態過程,好的新型智庫,需要充分介入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中期建言、后期完善等所有過程[10],鑒于政策研究問題的宏觀性和復雜性,構建區域聯盟的協同創新的智庫發展格局將是未來發展趨勢,新技術環境下的智庫情報服務體系構建,地方智庫建設及服務能力提升等實踐性研究將成為未來國內智庫研究的重要增長點。

表4 2012年~2019年智庫研究文獻關鍵詞詞頻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