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玲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湖北 秭歸)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多發于子宮以外的位置,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宮體肌層或者子宮腔引起的疾病,發病率較高,致病因素為內分泌紊亂,多發于生育期女性,以盆腔包塊、疼痛和不孕為典型臨床癥狀,伴有月經異常、痛經、性交痛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引發不孕,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不良影響。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妊娠結局,保留患者生育功能[1]。目前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由于藥物治療無法改善患者子宮內膜囊腫等癥狀,取得的臨床效果有限。所以臨床主張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又分為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其中傳統開腹手術雖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會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損傷,所以使用范圍有限;而腹腔鏡手術則能夠準確找到病灶部位,指導醫生手術操作,是一種治療效果較好的治療方式[2]。基于此,為進一步探究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特選擇兩種不同手術方式進行對比。
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1 月對本院收治的74 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年齡區間在27-3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7±3.5)歲;病程最長為10 年,最短為1 年,平均病程為(5.9±2.3)年。按照病理類型劃分包括10 例不孕癥史患者,11 例非經期腹痛,9 例性交痛患者,3 痛經史患者,4 例經期肛門墜痛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區間在25-37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9±3.7)歲;病程最長為8 年,最短為2 年,平均病程為(5.6±2.5)年;按照病理類型劃分包括12 例不孕癥史患者,10 例非經期腹痛患者,8 例性交痛患者,2 例痛經史患者,5 例經期肛門墜痛患者。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差異明顯較小,P>0.05。可做進一步分析和對比。
兩組患者均實施全身麻醉方法,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并抬高患者頭部和臀部,若患者出現嚴重盆腔粘連、手術困難或者不孕癥,則需給其應用舉宮器。給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研究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操作方式為三孔操作方法[3]。兩組患者進行手術前均需根據患者病灶累及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類型,手術步驟為粘連松解、內膜異位病灶進行電凝處理,剔除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4]。術后給患者服用孕三烯酮膠囊治療,藥物治療時間共計3 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若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未改善,婦科檢查和B 超檢查結果顯示未發生變化則為無效;若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婦科檢查和B 超檢查結果顯示未發現異常則為有效;若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婦科檢查和B 超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則為顯效。兩組患者手術情況,主要從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等方面進行評估。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 對腹腔鏡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和χ2檢驗手術情況和臨床療效,并分別使用(±s)、(%)表示,若P<0.05 則代表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75.67% vs 94.59%)更為理想,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不同治療方式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比不同治療方式的兩組患者手術情況(±s)

表2 對比不同治療方式的兩組患者手術情況(±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肛門排氣時間(h)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研究組 37 5.11±1.27 27.23±1.47 84.37±20.59 103.14±54.34對照組 37 7.39±1.54 42.17±1.37 107.33±25.67 155.23±41.66 t-6.9478 45.2250 4.2440 4.6274 P-0.0000 0.0000 0.0001 0.0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具有侵襲性強、廣泛種植、易復發等特點,多伴有腹部疼痛、肛門墜痛、痛經、性交痛等癥狀,會對患者卵巢和輸卵管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嚴重時還會阻礙輸卵管受孕,增加患者不孕的風險。該疾病的發病機制是由纖維組織粘連、增生導致,以實質性包快或者結節為典型臨床特征,易引發疼痛、盆腔粘連牽拉、血管擴張、經血逆流等病癥,給患者身心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傳統內科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雖能夠阻止病灶生長,但是由于受周圍纖維粘連和陳舊性血液的影響,藥效會受到抑制,藥物一經停用,疾病再復發的風險較高。
由于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過程中不僅要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還需促進患者生育功能的恢復,所以必須利用手術治療方式清除病灶,分離粘連組織,灼燒病灶,并重新建立盆腔正常解剖結構,以幫助患者順利受孕。而腹腔鏡手術屬于一種微創的手術治療方式,具有創口小、恢復快、術后疼痛感輕、切口美觀等優點[5],既能夠切除病變組織,又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組織。該手術模式還可使腹腔直接作用于病灶,具有視野清晰、開闊等特點,可對患者子宮、卵巢等部位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判斷是否出現盆腔結核或者盆腔粘連等現象,并可發現闊韌帶后葉、子宮直腸凹陷等部位的小病灶[6];其次該治療方式還能促進妊娠,改善患者不孕癥,降低不良反應,使患者能夠在經期過后正常受孕。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組患者手術情況和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由此可見,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能夠縮短患者治療時間,緩解患者疼痛感,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在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意義[7]。
綜上所述,將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能夠避免卵巢表面穿透皮質,并對間質內縫合處理,從而減少粘連,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