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海,孫彥榮,錢倩
(江蘇省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宿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n-CoV)感染導致的肺部炎癥,WHO 將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nCoV。自2019 年12 月武漢首次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越來越多人被確診[1]。疫情爆發期,本病區嚴格限制陪護一人,實行門禁管理、語音播放宣教、憑陪護卡入內,有效管理陪護。隨著國家防控工作的開展,醫護人員的全力抗疫,2020 年5 月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不可松懈,但患者置身于陌生環境,缺少家屬呵護,這樣容易使患者產生陌生、恐懼、無助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從而影響治療效果[2]。近年來,飽含人文精神的敘事醫學不斷被倡導。落實人文關懷,讓護理充滿溫度,讓醫患、護患關系及社會關系更和諧,已然成為當今及未來醫院護理管理的主旋律[3]。良好的家庭支持能有效降低個體的應激反應嚴重程度, 社會支持會給其帶來心理、生理上的安撫,明顯改善個體身心健康和生活滿意度[4]。訪談可以走進患者內心,了解患者對陪護的需求,于是我們構想通過訪談法,了解患者對親屬陪護需求,從而解決陪護護理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隨機抽取2020 年6 月至2020 年8 月入住消化內科的46 名患者,男25 名,女21 名,平均年齡52 歲,原發疾病包括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消化性潰瘍、胃腸息肉。排除不愿意配合及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患者。
訪談46 名患者(編號N1-N46),獲取患者對親屬陪護需求的真實想法,進行歸納總結,從而落實陪護方案實施。
N1-N8:我和我老伴共同生活半輩子,去哪里她都跟著我,照顧我吃穿的,突然分開真不適應,現在躺在這里,實在也難受。
N9-N12:我這反復還在出血、有監護儀,藥物一直在用,我一個人實在也不方便,能讓我家人陪我么?
N13-N18:護士,看你們都挺忙的,也沒法一直陪我,我其實能走能動的,連個經常說話的人都沒有,我實在也不舒服、明天我要手術,雖然是小手術,那我也害怕呀,也需要人照顧。
N19:俺閨女可孝順了,人也很優秀,單位人都喜歡她,這次我生病了,她還特意請了幾天假照顧我來了,護士大姐啊,你們就讓她陪我幾天,這樣幾天后她也能安心上班,我心里也高興。
N20-21:護士,待在這里,封閉的,還有各種儀器,我挺不適應的,你讓我老伴進來陪陪我吧。
N22-N29:護士,突然和家人分開,感覺空落落的。
N30:護士,你們挺好的,也很細心,但是我擦身子,上廁所,你們小姑娘的,我實在也不好意思,大便我都不好意思在床上解,你還是讓我兒子來吧。
N31-33:護士,我這術后恢復挺好的,家里人總給我打電話,想來看看我,要不也不放心,你讓她來陪我吧。
N34:護士啊,我這病我知道,難治,腹水這么厲害,反反復復,估計也堅持不了多久了,家里人孝順,想著送到市里最好的醫院,可能就不一樣了,其實我自己清楚,最后我只想看看家人。
N35-N39:護士,你們就讓我孩子來陪我吧,她們不在,她們也擔心,我在這里也不方便,你們也忙,也沒辦法一直在我身邊。
N40-43:我也想家人陪,但是她們都忙,說實話,怪難受的。子女都有孩子照顧,需要養家糊口,實在也沒法來照顧我。
N44-45:我覺得你們照顧得很好,家人來不來都行。
N46:我不想見我閨女,就圖我那點退休金,我這次生病就因為這個她和我爭吵,把我氣得好多天沒好好睡覺,也沒吃藥,肝臟又不好了。
患者陪護需求,見表1。

表1 患者親屬陪護需求匯總[n(%)]
經固定陪護一人制度實施,護理滿意度從95.6%提高到98.4%,無新發交叉感染病例,無冠狀病毒疑似、確診病例。
根據防控要求開展固定陪護一人:(1)在患者要求陪護的前提下每位患者允許1 個親屬陪護,需要達到健康碼綠色,門診為其免費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方可陪護,且戴好口罩。(2)陪護具備完全自我照護能力和協助他人的能力,年齡大于18 歲或者小于70 歲。(3)護士每日為每一位陪護人員量體溫2 次、觀察有無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不適癥狀,如發熱或有不適癥狀不允許陪護。(4)簽陪護安全管理制度告知書,主動參與安全管理及疫情防控,減少隨意出入病區、隨便串門、每次出入憑借陪護卡,主動出示鍵康碼,配合測量體溫。 (5)規范進行手衛生。(6)患者出現病情變化,陪護配合治療,便于醫護人員緊急搶救。
深入訪談,了解患者對親屬陪護需求,大部分患者都有自己依賴的照護對象,習慣他們的陪伴和照顧,如果突然分開,會覺得不適應、不方便、出現心理落差。醫護人員的優質服務代替不了親情。之前也有研究表明,探視陪護管理制度的實施,從患者和家屬角度來講, 既能滿足患者和家屬情感和精神的需求, 又能充分表現出家屬的積極性, 從而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5]。疫情常態化時期,針對患者需求,允許患者依賴的1 個親屬陪護,照顧患者的生活,減輕心理壓力。同時也滿足家屬的心理需求,避免了家屬與醫務人員之間的沖突[6]。同樣也可以避開對患者刺激的人和事,避免情緒激動導致疾病加重。
親屬固定一人陪護,避免探視人員較多,從某種程度上減少患者被感染的風險。閆雅鳳等[7]對 ICU 的探視制度進行了改進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患者滿意度和家屬滿意度均有所提高,醫生和護士每天向家屬解答問題的次數明顯減少,而且不影響醫院感染率。有研究也表明,科學的探視陪護制度可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8]。
綜上所述,開展固定陪護一人護理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滿意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9]。時下提倡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康復護理、延續性護理。親屬固定陪護有利于讓患者及家屬參與到疾病的自我管理、在院管理以及出院后延續管理中。整個醫護患及家屬共同參與評價改進的過程可以讓患者及家屬出院后更好地進行疾病管理。固定陪護相關管理既減少更多親屬的探視,減少交叉感染,也能控制病毒傳播途徑,控制病區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及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