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沖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四川 自貢)
哮喘也稱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氣道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癥狀,大多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有哮喘家族史,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呼吸道疾病等合并癥,肥胖,吸煙等,是該癥的高發人群;病情易反復、難根治,多數患者可通過臨床藥物治療控制癥狀[1]。而重癥哮喘,是指哮喘癥狀嚴重,伴有一些慢性疾病癥狀,病情波動,常發生急性加重,且用藥物未能控制的狀態;重癥哮喘患者主要表現為呼吸受阻、窒息、胸悶、呼吸心率增快等,嚴重者會有寂靜肺或呼吸乏力、發紺,甚至昏迷,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2]。本文對兩組重癥哮喘給予不同治療措施后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指標數據的對比分析,探討對重癥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
根據本次研究的目的需要,對本院2018 年9 月至2020 年9 月收治的重癥哮喘患者相關資料數據進行了整理和分類,從中篩選出124 例符合本研究弱酸納入標準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選樣本均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和觀察組(內科綜合治療);所選樣本均經本院臨床確診為重癥哮喘患者,且均對參與本研究知情,愿意配合進行相關調查、授權使用其相關資料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樣本男女性別比例為68 ∶56;平均年齡(51.35±9.50)歲;平均病程(2.45±1.50)年。相關資料數據分組后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患者在入院后實施常規治療,包括各項生命體征監測,根據病情進展使用靜滴甲基潑尼松龍注射液及H2 受體拮抗劑法莫替丁等,同時給予患者口服白三烯調節劑、孟魯司特 10mgqd、B2 受體激動劑丙卡特羅 25ug BID 或緩釋茶鹼片 0.2g BID 等治療措施[3]。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實施常規基礎治療措施的同時,配合采取呼吸內科綜合治療措施:(1)霧化吸入治療[4]。藥物選用布地奈德(2mg)、異丙托溴銨(500g)及4ml 生理鹽水,用法用量,2 次/d,劑量隨患者癥狀表現調整;(2)機械通氣治療[5]。根據患者病情及癥狀,對達到機械通氣指征患者,給予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按照相關流程標準及患者癥狀表現設置相關參數;(3)中藥輔助治療。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給予患者小青龍湯、玉屏風散隨癥加減,腎氣虛虧嚴重者,增加杜仲;脾虛嚴重者,增加薏苡仁[6];水煎溫服,1 劑/d,分早晚服用,7d 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參考方劑:“小青龍湯以麻黃、芍藥、細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隨癥增減;玉屏風散包括防風、黃芪、白術,其他藥物隨癥加減”[7]。
1.3.1 相關癥狀消失時間
該指標包括患者在治療后氣促、嘟鳴音、咳嗽、喘息4種癥狀消失用時;指標數據根據患者臨床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并根據統計結果計算并對比各項指標的小組數據均值。
1.3.2 肺功能、血氣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接受相關治療后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 力 呼吸時肺活量(force vital capacity, FVC)、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血氧飽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8]4 項指標進行相關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組間指標均值的對比分析。
1.3.3 治療有效率
根據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按照顯效(癥狀緩解顯著或消失、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癥狀緩解、指標基本恢復)、無效(癥狀及相關指標無變化)三級進行患者例數的統計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本研究獲得的指標數據,均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數指標及比例關系表示為(n,%),計量指標以小組指標數據平均值±標準差表示(±s);以相關數據組間對比差異,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氣促、嘟鳴音、咳嗽、喘息等相關癥狀緩解及消失所用的平均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癥狀消失平均用時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相關癥狀消失平均用時對比[(±s),d]
組別 例數 氣促 哮鳴音 咳嗽 喘息對照組 62 4.05±1.25 5.30±1.50 7.15±1.20 3.65±1.50觀察組 62 2.45±1.55 3.20±1.30 5.50±1.45 2.25±1.03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及血氣指標小組均值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患者肺功能、血氣指標組間對比(±s)

表2 治療后患者肺功能、血氣指標組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FEV1 FVC PO2 SaO2對照組 62 4.55±0.25 2.85±1.15 62.50±2.85 85.45±8.65觀察組 62 3.05±0.50 3.25±0.45 74.50±2.50 95.85±9.05 P-<0.05 <0.05 <0.05 <0.05
根據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相關指標檢查結果綜合評估統計,觀察組患者僅3 例患者治療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16%(59/62),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80.65%,50/62)。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哮喘患者的臨床常規治療以吸氧、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保持呼吸道暢通等方法,結合使用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β2 受體激動劑、白三烯調節劑、緩釋茶堿等藥物,緩解和控制臨床癥狀,改善和恢復患者肺功能及血氣情況。本次研究通過對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常規治療措施的同時,增加使用布地奈德及異丙托溴銨進行霧化吸入,配合使用中藥方劑調整患者免疫功能的呼吸內科綜合治療,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相關指標數據的統計和組間對比,充分證實該治療方式較常規治療起效迅速、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對重癥哮喘患者,臨床實施內科綜合治療措施,能夠加快患者相關癥狀的緩解,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氣指標,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