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蘭
(循化縣人民醫院,青海 循化)
子宮肌瘤在臨床是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類型之一。臨床將該病癥分為兩種類型,即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1]。患者患有良性腫瘤時,若治療不及時,則存在轉化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一旦患者出現子宮肌瘤病變,則必然會引起患者嚴重的內分泌失調,且手術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大出血,并引發其他并發癥[2]。因此,選擇科學的手術方式治療子宮肌瘤至關重要。目前,臨床主要采用經陰道手術與腹腔鏡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本文觀察分析給予子宮肌瘤患者分別行陰道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64 例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 年12 月至2020年6 月收診的需行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依據所行手術方式不同,將其以每組32 例分為腹腔鏡手術組和陰道手術組。所選患者中,年齡均23-49 歲,平均年齡為(35.09±2.19)歲;子宮肌瘤直徑為2.1-4.7 ㎝,平均直徑(3.0±0.6)㎝;肌瘤種類:38 例患者為單發肌瘤,26 例患者為多發肌瘤;婚姻狀況:46 例患者為已婚,18 例患者為未婚。所選患者中,均未曾有過盆腔手術病史。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對比P>0.05,存在有統計學差異。
腹腔鏡手術組予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方案治療,陰道手術組予患者行經陰道手術方案治療。
腹腔鏡手術組:一是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并對其行全身的麻醉。二是采用常規穿刺法,在患者腹部行穿刺,且將氣壓值探制13mmHg 左右。三是手術醫生選擇切口位置時,需以患者子宮肌瘤大小、位置、形狀而定,且需同時判斷患者臟器是否存在粘連現象,以此確定患者體內子宮肌瘤數量。四是行手術前,醫生需先將垂體后葉素注射在患者子宮肌瘤四周,之后再行肌瘤剔除術,即通過旋切器將子宮肌瘤旋出,手術畢[3-5]。
陰道手術組:一是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后,采用無菌巾充分暴露其陰道及宮頸[6]。二是手術時,①先將陰道切開,且延長切口,以更好探查子宮肌瘤位置,準確判斷子宮肌瘤形狀以及數量。②將垂體后葉素注射在患者子宮肌瘤四周后,再一次性將子宮肌瘤剔除。③縫合切開的子宮創面,同時需確保子宮無出血現象。④將引流管放置在患者陰道位置,以利于將殘留粘液引出[7]。
兩組患者手術后均需行抗生素藥物治療,以預防感染。
觀察分析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影響。主要指標有: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觀察分析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指標有:子宮壁血腫、盆腔積液、體溫升高、感染。
在對本次手術治療結果分析過程中,所涉及觀察指標數據均通過軟件SPSS17.0 進行統計及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若組間對比結果P<0.05 時,則說明存在有統計學差異[8]。
腹腔鏡手術組各指標數據均略高于陰道手術組,且組間對比結果P<0.05,說明各指標對比存在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影響對比(±s)

表1 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影響對比(±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胃腸恢復時間(h)腹腔鏡手術組 32 119.70±1.87 198.53±1.82 2.86±1.77陰道手術組 32 71.33±1.34 170.28±1.45 1.44±1.17 t-145.21 83.83 4.61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腹腔鏡手術組明顯低于陰道手術組,且組間對比結果P<0.05,說明并發癥發生率各指標對比存在有統計學差異。見表2。

表2 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子宮肌瘤作為女性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以往臨床多采用傳統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因手術創傷面較大,術后患者疼痛感較強,再加之患者術后內分泌失調等癥狀出現,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8]。近年來,伴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經陰道手術已成為臨床最為常用的治療手段。
本次分析結果表明,分別給予所選患者腹腔鏡手術與經陰道手術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得以改善。結果提示:一是腹腔鏡手術適用于無致密粘連子宮肌瘤患者、無既往盆腔手術史患者,這樣手術治療過程中,可減少術中出血,有效規避鏡下瘤腔縫合難的問題,且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手術風險降低。二是經陰道手術符合女性身體特殊構造,具有疼痛感低、創傷小,且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同時,對于患者子宮壁的影響低于腹腔鏡手術,手術安全性相對較高。經陰道手術治療過程中,由于是在可直視下行手術操作,因此,對于較深肌瘤的觀察更加直觀與精確,縫合瘤腔更可靠,同時,該手術可以較好的保持子宮的完整性,尤其是對患者內分泌功能影響較小。該手術的缺點是受陰道腔隙大小影響較大,因此,對于較大肌瘤或者多發性肌瘤治療難度較大[9-11]。由此可見,經陰道手術更適用于基層或者社區醫院。
綜上所述,給予子宮肌瘤患者分別行經陰道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均獲得一定臨床療效,且兩種手術治療方案均各具優勢,因此,醫學人員在對患者行臨床診療時,需視其具體病情,確定需采取的手術治療方式,以確保臨床療效,促進患者快速康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