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云
(內蒙古阿拉善盟中心醫院,內蒙古 阿拉善)
對于初產婦來說,由于對分娩知識、母乳喂養知識、產后康復知識、新生兒護理知識等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存在錯誤認知,因此要想更好地促進母嬰健康,必須要對初產婦加強臨床護理[1]。諸多臨床護理實踐證實,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初產婦的護理中,能夠使護理更具有計劃性、針對性,從而提升護理服務的效率以及質量。本文主要對初產婦護理中使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進行觀察探討。
將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作為本次研究的時間范圍,將該時間段內在本院分娩的66 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產婦分成如下兩組,實施觀察比較:(1)常規組(常規護理)33 例,年齡區間為21-35 歲,均值為(27.42±2.36)歲;新生兒出生體重最高4.1kg,最低2.6kg,均值為(3.21±0.50)kg。(2)路徑組(臨床護理路徑)33 例,年齡區間為20-36 歲,均值為(27.18±2.53)歲;新生兒出生體重最高4.0kg,最低2.5kg,均值為(3.14±0.49)kg。兩組產婦以及新生兒的一般資料相似度均較高,具有較好的對照研究價值。將存在精神疾病、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排除。產婦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簽署了書面的同意書。
常規組按照產婦常規護理方法給予相應的護理,如進行產前、產后的各項常規護理操作,進行健康宣教,進行胎兒情況以及產婦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等。路徑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內容如下。
1.2.1 入院當天護理
在將準備分娩的產婦安排好病房之后,責任護士主動與產婦建立聯系,態度親切的進行自我介紹,并對病房管理制度、環境、設施等向產婦以及家屬進行介紹,同時指導她們識別胎膜早破、臨產的征兆等[2,3]。做好對產婦以及胎兒情況的評估,協助產婦對需要進行的檢查及時完成。把健康知識手冊發放給產婦和家屬,同時多向她們講解實施自然分娩的優勢,并告訴產婦,情緒會影響分娩進程等,讓產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減輕焦慮、恐懼。另外對產婦進行安全教育、排尿訓練、會陰清潔措施等,讓產婦做好必要的準備,更好地適應產后生活[4]。同時告知產婦,分娩時助產士會全程陪伴,讓其不要擔心。
1.2.2 產后第1d 護理
胎兒娩出斷臍后,實施母嬰早接觸,讓產婦與新生兒及早建立親子關系,并協助新生兒吮吸母乳,鍛煉新生兒的吮吸能力。另外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相關指導,讓產婦盡快掌握哺乳方法、技巧,盡快進入到母親角色中,使其對新生兒的照護信心得以增強。產后6h,采取適宜的方式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技巧的系統性講解、示范,對產婦實施乳房按摩等,幫助產婦順利實現母乳喂養[5,6]。此外,向產婦進行新生兒臍部、皮膚、臀部等的護理指導,并指導觀察大小便的方法和相關知識,指導產婦產后清潔會陰的方法等[7]。對各類產后常見生理現象向產婦進行講解,避免產婦出現恐慌情況。
1.2.3 產后第2d 護理
對產婦進行新生兒護理指導,如撫觸方法、沐浴方法、游泳護理等,同時詳細講解新生兒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及護理、治療相關知識等。指導產婦學會判斷母乳分泌是否充足,是否能夠滿足嬰兒需求,并指導產婦產后早期若身體狀況允許,應當及早開展鍛煉,從而更好地預防產后并發癥,促進產后恢復[8]。
1.2.4 產后第3d 護理
通過口頭講解、播放視頻、現場示范、模型操作等方式,向產婦進行產褥期知識的宣教,如常見問題、自我護理方法、各種注意事項、避孕知識等,并做好新生兒的臍部護理。將健康宣教的知識手冊發放給產婦,讓其能夠隨時進行自主學習,上面留有產科電話,讓產婦出院后,如果遇到問題,隨時打電話進行咨詢,并指導產婦及家屬按照兒童預防接種證按時給孩子接種疫苗[9,10]。
(1)統計對比兩組的各項臨床指標,包括母乳喂養率、產后惡露時間、泌乳始動時間、住院時間、宮縮痛程度評分(用視覺模擬評分法,0-10 分,分數越高,疼痛越重)。(2)統計對比兩組的產后生活質量,從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社會功能幾方面進行評價,滿分均為100 分。(3)統計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實施百分制評分法。
統計學軟件及版本:SPSS 22.0;計數資料:差異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進行t檢驗,用(±s)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P<0.05。
路徑組均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n) 母乳喂養[n(%)] 產后惡露(d) 泌乳始動(h) 住院時間(d) 宮縮痛(分)路徑組 33 31(93.94) 2.6±0.4 11.3±1.5 3.7±1.1 5.5±0.8常規組 33 26(78.79) 3.4±0.7 20.4±2.6 5.9±2.4 7.1±1.0
路徑組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n) 生理功能 精神狀態 情感職能 社會功能路徑組 33 71.4±5.6 73.5±6.7 72.8±5.9 75.1±6.6常規組 33 64.9±4.8 65.4±5.1 63.6±5.3 65.9±5.2
路徑組的滿意度評分為(94.6±3.7)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0.0±3.5)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可以使臨床護理更程序化,護理內容更全面,護理效率更高,護理針對性更強。將該護理模式應用在初產婦的護理中,能夠讓產婦更好地掌握分娩知識、母嬰相關護理知識等,同時能夠幫助產婦更好地進入到母親這一角色,使產婦保持更為放松、樂觀的心理狀態。研究結果顯示,該護理模式下,產婦的母乳喂養率顯著提升,且產后惡露時間、泌乳始動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產婦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由此可見,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初產婦護理中的效果顯著,該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