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紅
(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婦科,山東 濟南)
子宮腺肌病是婦科患者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該疾病的發生機制主要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到女性子宮肌層中,因此導致發生病變[1]。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月經失調、痛經、經血量多等。在中年經產婦女中,該疾病比較多見。但是近年來隨著接受剖宮產手術以及人流手術的人群不斷增多,使得發病年齡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2]。對此類患者的臨床治療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治療方法。在腹腔鏡廣泛使用的背景之下,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成為了治療子宮腺肌病的常用方法[3]。為了更好地提升手術效果以及安全性,本研究在術前讓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本文對相應的效果進行分析報道。
研究的時間范圍為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選擇在本科接受手術治療的58 例子宮腺肌病患者,根據接受的治療方案不同,將其分成兩個組,詳細分組情況如下:(1)預處理組(米非司酮預處理+ 手術)共有29 例患者,其中最小患者年齡為36 歲,最大年齡為52 歲,中位年齡(45.18±4.24)歲;接受治療之前的子宮長徑平均是(9.92±0.70)cm;其中有8 例合并子宮平滑肌瘤,有4 例患者存在盆腹腔粘連情況,還有4 例患者合并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2)常規組(直接手術)共有29 例患者,患者的年齡介于38-53 歲,統計平均年齡,顯示為(45.26±4.37)歲;手術前,該組患者的子宮長徑平均值為(9.88±0.67)cm;該組患者中的合并癥類型同上。入選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對治療用藥不存在禁忌證,且患者均資料完整,對治療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配合度較高。治療之前的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對照研究價值。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規、肝腎功能、B 超等檢查,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4]。之后分別給予不同治療方案。
1.2.1 藥物治療方法
預處理組患者在接受手術前,先給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具體方法:給予米非司酮片(生產廠商: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347),每片藥物的規格為25mg,給患者12.5mg/次,1 次/d,讓患者連續按照以上方案服藥3 個月,在此期間對患者的血常規、肝腎功能、B 超等做好檢查。之后讓患者停藥,并在1 周內安排患者接受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常規組患者不接受藥物治療,直接進行手術。
1.2.2 手術治療方法
協助患者上手術床,給患者實施全身麻醉,起效后,調整患者體位為膀胱截石位,對手術區域做好消毒鋪巾等常規處理后,將舉宮器放置到患者的陰道,建立人工CO2氣腹,使腹壓保持在合適的水平。之后在腹腔鏡下進行相關韌帶、血管的切除離斷,使子宮被完整地切除下來,并從陰道將子宮拿出,然后在陰道中使用紗布堵頭進行填塞,腹腔鏡下將陰道殘端縫好。進行盆腔的沖洗,看盆腔創面是否存在出血情況,無異常后,將紗布堵頭拿出,并對腹部創口進行縫合。做好術后的抗感染治療。
對如下指標實施組間對比:(1)術前兩組子宮長徑、血紅蛋白;(2)術中出血量、輸血率、手術時間;(3)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率。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 軟件,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s),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于常規組,預處理組患者的子宮長徑更小,血紅蛋白水平更高,兩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另外,對預處理組患者在用藥期間加強不良反應觀察,研究顯示,有1例患者在服藥初期出現惡心癥狀,但是程度輕微,后自行好轉,沒有影響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他患者均無不適癥狀、肝腎功能損害等情況出現。詳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術前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子宮長徑(cm) 血紅蛋白(g/L)預處理組 29 8.20±0.53 105.08±10.93常規組 29 9.88±0.67 92.34±15.64
預處理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平均(90.38±10.13)min,術中出血量為(56.12±5.97)ml,所有患者術中均未輸血,以上指標均比常規組更優,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術中指標
預處理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比常規組更短,同時并發癥也更少(預處理組3 例,均表現為術后發熱,常規組6例,表現為發熱5 例,陰道殘端愈合不佳1 例),組間比較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對比
近些年,受到宮腔手術人群增多、多次妊娠、分娩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子宮腺肌病的發病率有所升高[5,6]。該疾病會對患者的月經、妊娠等都產生不良影響,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其中藥物療法不能根治疾病,因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術[7]。隨著微創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子宮腺肌病的療效更加確切且安全。而在術前給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有利于使子宮體縮小,并糾正患者貧血情況,因此能夠促使手術更為安全的實施,使術中出血率降低[8,9]。本研究顯示,藥物聯合手術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