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俊
(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隨著喉癌手術治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喉癌術后為患者建立人工氣道,可以維持患者呼吸功能,更大限度提升生活質量,讓其更好地享受生活。然而據臨床統計學數據顯示,術后部分患者在院內均恢復效果顯著,且未發生嚴重的不良事件與并發癥;但離院展開居家護理的過程中,會發生較多不良事件,并且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疾病復發或誘發多種并發癥的情況,導致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并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為了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就要在術后遵循綜合科學護理原則,不斷將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應用到患者術后護理中,以保證患者生存率與生活質量。而本次選擇了本院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0 月接收的行喉癌術治療并建立人工氣道患者30 例,研究全過程健康宣教的效果和對居家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
將30 例喉癌術后人工氣道患者于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0 月行手術治療單雙日分成A 組與B 組各15 例。入組標準:符合喉癌診斷標準、無手術禁忌證、溝通正常、知情且同意本研究、出院時病情穩定。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嚴重臟器器官疾病患者。其中A 組女7 例,男8 例;年齡37-73 歲,平均(57.65±7.84)歲。B 組女6 例,男9例;年齡36-74 歲,平均(58.15±8.61)歲。對比以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均予以患者術后常規護理干預,詳細內容包括:(1)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及呼吸狀況,若出現異常,則需要展開對癥護理;(2)部分患者因為術后建立人工氣道導致不適感,以及部分患者發聲受到影響,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進而降低護理依從性。因此,要正確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通過一對一心理干預,分享治療成功案例來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并幫助患者樹立康復自信心,以增加患者配合度;(3)術后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的呼吸、吞咽、咳嗽、排痰,并指導與協助患者保持口腔衛生及個人衛生,減少術后感染事件的發生率;(4)指導患者術后及居家飲食,飲食原則要做到少食多餐、高蛋白、高能量、無刺激、低脂肪;(5)離院前開展出院宣教,將居家護理內容與日常注意事項予以說明,并叮囑患者按時復診。
B 組患者添加全程健康宣教,詳細內容包括:(1)住院階段根據患者接受知識能力,選擇一對一宣講、視頻、知識手冊、科室講座等方式展開健康教育[2]。主要將疾病知識,自我護理內容、方法、技巧等知識進行傳授,并指導患者展開自我護理實踐,同時糾正其錯誤行為;(2)將健康宣教及護理技巧等內容上傳到本院微信公眾號中,以方便患者隨時學習;(3)科室組建氣道護理管理小組,定期對患者展開隨訪調查,通過電話、微信、上門訪視的方式,指導患者居家護理并進行糾錯,以提升患者居家護理正確性與安全性,同時也可監督患者日常生活行為,及時發現風險因素并進行排除;(4)定期邀請喉癌康復師到院展開講座,并邀請患者參加,以不斷地提升患者對護理知識及康復知識的認知,進而提升與改善患者預后質量。
(1)統計3 個月內患者居家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種類與例數,并對比;(2)應用本院自制自護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及管理能力技能評分表(各項均為滿分制),分數越高患者自我效能越強。
在居家護理過程中A 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高于B 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在居家護理自我效能評分中,A 組各項評分均低于B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健康知識水平 自我護理技能 自護責任感 自我管理能力A 組 15 84.32±4.34 81.84±4.97 80.34±4.29 82.27±4.54 B 組 15 93.21±5.57 92.38±4.13 92.11±5.78 94.17±4.79 t 4.876 6.317 6.333 6.9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喉癌病發后會出現吞咽障礙、發音困難、呼吸受限等癥狀。因此,需要對喉癌患者展開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并為部分患者建立人工氣道,以使患者喉功能得到修復,使呼吸與吞咽功能正常。而針對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來說,因其對相關知識認知不全或錯誤,導致其術后出現較多的并發癥[3]。并且部分患者在離院展開居家護理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多種因素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并且隨著癥狀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患者出現更為嚴重的并發癥如肺部感染、氣管缺口感染、痰阻氣道等,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質量。而針對該種現象,予以患者術后必要的護理干預就顯得至關重要[4,5]。而健康教育作為護理服務的組成部分,其通過結合疾病以及患者實情為其進行針對性的疾病宣傳教育,進而使患者正視自身疾病,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人員展開工作。同時通過健康教育還可使患者掌握更多的護理知識,進而促進患者康復,并提升生活質量[6]。
而本次研究將全程健康宣教應用到喉癌術人工氣道患者中,結果顯示B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優于A 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進一步說明,通過對患者展開全程健康宣教,可使其正確認知疾病,進而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展開合作,以加快術后康復。也可讓患者認識到居家護理的重要性,進而使患者積極地學習護理內容,并將其應用到自身的日常護理中。以此來降低居家護理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確保手術治療效果,并改善生活及預后質量[7]。
綜上所述,對喉癌術后建立人工氣道患者展開全程健康宣教干預,其效果顯著,意義重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