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素婷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小兒腹瀉病在臨床兒科疾病中是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兒童腹瀉的主要疾病癥狀為腹瀉、腹痛、嘔吐等[1],不僅給小兒造成嚴重的痛苦,而且損害小兒的身體健康。在中醫學中,此種疾病屬于 “泄瀉”范圍內,中醫認為,小兒消化功能不佳,外感六淫、內傷乳食都是造成其出現生脾胃功能紊亂的原因,引發泄瀉。為提升小兒腹瀉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在對患兒實施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配合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2]。本次研究就將中醫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其中,取得了理想的療效。
研究資料為本院在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收集到的小兒腹瀉患兒共計126 例,全部患兒均經過臨床檢查確診且全部由家長代為簽署同意書,隨后將全部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63 例與對照組63 例,其中觀察組63例,男性患兒有20 例,其余為女性患兒,患兒的年齡為6個月至6 歲,平均年齡為(3.52±1.23)歲;病程為0.5-5d,平均病程為(3.00±0.47)d。對照組63 例,男性患兒有28 例,其余為女性患兒,患兒的年齡為6 個月至7 歲,平均年齡為(4.12±1.14)歲;病程為0.5-6d,平均病程為(4.22±0.58)d。對比兩組患兒的基礎資料情況,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臨床可比性[3]。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中醫護理,主要為辨證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內容:
1.2.1 濕熱泄患兒的護理
對于濕熱泄患兒的中醫護理,應遵醫囑予以常規禁食的原則進行,囑家長給患兒準備好冬瓜水、藕汁等,食物要溫涼狀態給患兒食用,主要是吃清淡的流食,并堅持多餐少食的原則進食,不要給患兒吃辛辣刺激、油膩性的食物[4]。并依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給其應用退熱1 號方中藥灌腸治療,以及時緩解發熱癥狀。此外,囑患兒家長在患兒排便之后用溫水清洗患兒的臀部及其周圍皮膚,并將植物油涂抹至局部,以避免濕疹的發生。針對存在不良情緒的患兒,護士可以通過游戲、唱兒歌、講故事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及時緩解患兒的焦躁情緒,從而提升其治療積極性。
1.2.2 寒濕泄患兒的護理
對于寒濕泄患兒的中醫護理,護士要嚴密觀察患兒的大便性狀[5],對患兒的機體表現有詳細了解,囑患兒家長注意給患兒保暖,更是嚴禁冷風對患兒腹部直吹。同時,護理人員叮囑患兒家長為患兒煮姜茶,并配合紅外線燈照射治療。此外,選擇患兒的風池穴、龜尾穴進行推拿,能夠顯著緩解患兒的腹瀉情況[6]。
1.2.3 傷食泄患兒的護理
針對傷食泄患兒的中醫護理,護士要通過詢問患兒家長了解患兒腹瀉前的飲食情況,遵醫囑予以常規禁食。并對患兒的腹痛情況做到密切觀察,等到患兒的腹痛情況有所好轉之后,指導患兒家長予以藥物沖劑,同時配合消食劑,例如麥芽水、山楂水等。與此同時,在治療期間,護士要根據患兒的病情予以稀粥、蘋果等易消化食物[7],并指導患兒家長日間加強與患兒的互動,減少日間睡眠,加強晚間觀察,促進患兒的作息規律正常。
將全部研究資料均納入統計中,應用SPSS18.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對比數據用χ2檢驗,用(%)表示,時間對比數據用t檢驗,用(±s)表示,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s,d)
組別 例數 癥狀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63 2.52±1.22 3.22±1.22對照組 63 5.22±1.00 6.11±1.21 t 3.221 3.112 P 0.000 0.000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舒適度的對比(±s,分)

表3 兩組護理舒適度的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舒適度評分觀察組 63 98.00±2.00對照組 63 5.34±3.12 t 3.221 P 0.000
小兒腹瀉病在我國屬于臨床兒科的高發疾病,導致此病發病原因較多[8,9],影響小兒身體健康發育。在中醫學中,小兒腹瀉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內傷乳食。在對小兒腹瀉病的臨床治療中,需同時配合常規病情監測、消毒隔離、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10],但是經過臨床研究發現,常規護理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所以,本次研究我們對小兒腹瀉患兒實施中醫護理,依分型結果予以具體的護理干預,在緩解臨床癥狀的同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并針對每個患兒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治療與護理,由此可取得理想的效果[11]。
總之,對小兒腹瀉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及時緩解患兒的疾病癥狀,且患兒的舒適度顯著提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