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敘英,盧紅梅,李華
(贛州市中醫院,江西 贛州)
失禁性皮炎是皮膚長期暴露在尿液和糞便的侵蝕中所造成的皮膚損傷。有資料顯示[1],全球約有2 億人有較嚴重的大小便失禁,失禁性皮炎發生率極高。人體尿液中的尿素、氨等物質呈弱堿性,皮膚長期處于這種弱堿性潮濕的狀態中極易出現紅腫、潰爛的癥狀[2,3]。人體糞便中的蛋白水解酶與脂肪分解酶等物質會使皮炎發生率提高,同時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和各種真菌,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細菌或真菌感染的現象[4]。目前臨床上對于失禁性皮炎的治療方法是:清洗、潤膚和使用皮膚保護劑等。但由于經濟原因或地域條件受限,治療效果不理想。為了提升失禁性皮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我們在治療措施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本院采用濕毒散方劑治療失禁性皮炎效果顯著,現報導如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60 例失禁性皮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30例。所有患者符合尿失禁、大便失禁和雙失禁定義的診斷標準,患者或家屬同意參加本實驗。排除標準:(1)過敏體質;(2)血液病、糖尿病等對創面愈合有影響的疾病;(3)不配合,依從性差,不符合納入標準者。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對比,結果顯示均P>0.05,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高的對照研究價值。
(1)基礎護理: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全身營養狀態,加強飲食護理,控制大小便,適時留取大便標本化驗,必要時根據破損皮膚分泌物培養情況及藥敏實驗結果使用抗生素治療,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保持患者的床鋪清潔干燥平整,避免褶皺、硬物等磨損皮膚,并防止滋生細菌[5]。定時給患者翻身拍背,避免患者同一部位長時間受壓而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保持患者的皮膚清潔干燥,減少壓瘡、感染等風險。
(2)對照組在上述基礎護理的基礎上,患者每次大小便后及時清理,再用質地柔軟的毛巾蘸溫水輕柔蘸洗肛周皮膚,避免用力擦洗,然后用生理鹽水棉球輕輕擦洗、待干。對皮膚有破潰者酌情予0.5%碘伏消毒創面,氧氣吹干后均勻涂抹氧化鋅。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臀部墊一次性護理墊,防止皮膚直接與床單接觸,避免對皮膚產生不良的刺激。
(3)治療組在上述基礎護理的基礎上,患者每次大小便后用溫水清洗干凈后待干,用濕毒散方劑(黃柏200g,蛇床子100g,煅龍骨200g,青黛100g 打成細粉)輕輕撲于皮膚上,厚度約0.5mm,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大小便污染后及時清理干凈后再撲粉,每天2-3 次。
于用藥后3d、7d 對患者皮膚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潮紅范圍、糜爛面積、疼痛程度及潮紅消退時間,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最高分為10 分(劇痛),最低分為0 分(無痛)。
分為 3 個等級,治愈:經治療后,患者的皮膚完全恢復正常;好轉:經治療后,患者的皮膚癥狀有所好轉,皮膚潮紅及糜爛得到顯著改善;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皮膚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病情有所加重;總有效率 =(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所得數據采用SPSS20.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7%,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潮紅消退時間及皮損消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潮紅、皮損消退時間比較
研究顯示,經過臨床治療以及護理之后,兩組的疼痛程度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緩解,且在用藥后3d、用藥后7d,治療組患者的疼痛癥狀緩解程度更明顯,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觀察時點的疼痛程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不同觀察時點的疼痛程度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用藥后3d 用藥后7d對照組 30 6.01±0.73 5.07±0.62 3.28±0.50治療組 30 5.99±0.82 4.24±0.43 2.14±0.38 P>0.05 <0.05 <0.05
失禁性皮炎是大小便失禁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同時也給護理者增加難度,增加醫療費用[6],對失禁性皮炎的預防、治療和護理已成為研究重點領域。利用中醫中藥特色療法,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實用等優點,容易被家屬及患者接受。本院名老中醫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大量濕疹患者中藥外用治療經驗,研制出濕毒散方劑(黃柏200g,蛇床子100g,煅龍骨200g,青黛100g),黃柏味苦寒,歸屬腎、膀胱、大腸三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蛇床子辛,苦,溫,歸腎經,有殺蟲止癢、祛風燥濕之功;煅龍骨性味澀、微寒,歸心、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收斂固澀作用;青黛性味咸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等作用[7,8]。只需要將方劑打成細粉,在清潔皮膚待干后,直接將中藥粉撲在皮膚表面,厚度約0.5mm。該療法具有物美價廉、操作方便、治療效果良好等優點,受到廣大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的認可。傳統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如何將祖國醫學智慧與現代護理相結合,提供優質的護理內涵,需要我們每一個護理研究者共同努力[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