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明,張開偉
(貴州中醫藥大學,貴州 貴陽)
肩痛病是以肩部疼痛為主癥,伴肩關節功能不同程度活動障礙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2]。Abboud 等通過臨床檢驗方式發現血脂含量在全層肩袖損傷患者中的表達明顯升高,考慮血脂對肩袖損傷有附加作用。Carbone 等發現吸煙與肩袖損傷的發生及肩袖撕裂的程度呈正比關系,考慮與尼古丁減少氧對組織供應有關。既往多項研究發現肩痛癥多發于女性患者,且以右手為主,認為該病有明顯優勢手差異[3]。馮金升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所致肩痛常發生于優勢右手;Porcellini 等則發現鈣化性岡上肌腱炎所致肩痛長發生于女性[4];但也有相關研究證實在凍結肩發病患者中并無優勢手差異[5-9]。
共收集296 例首次以肩痛為主癥、伴功能障礙患者,所有病例均來自2017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住院部。通過肩部特殊體格檢查、平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關節鏡結果共納入279 例,排除17 例,其中腦卒中所致肩痛2 例,腔鏡術后4 例,頸型肩痛5 例,肩袖撕裂伴撕脫性骨折6 例。
納入標準:①住院通過查體、輔查明確為肩痛病的患者;②無其他肩部疾病,如肩關節脫位、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肩關節腫瘤等引起肩關節骨性或周圍軟組織結構變異的疾病;③意識清晰,依從性好,能夠配合采集臨床資料的患者[10,11]。
排除標準:頸型肩痛、腹腔鏡術后肩痛、腦卒中伴肩痛等繼發性肩痛者[12]。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完善MRI 檢查。肩袖損傷檢出165 例,其中岡上肌損傷檢出139 例,岡下肌損傷檢出48例,肩胛下肌損傷檢出30 例,部分為合并損傷,以肌腱信號強度局限性增加,肌腱走形變薄,部分伴有積液等為主要表現,由此可知在臨床的肩痛病患者中,大多數是與肩袖損傷相關,而不是普通的肩關節疼痛,由此可見要重視肩袖損傷,做好相關檢查[13-15]。
本研究統計學分析均采用SPSS25.0 軟件完成。檢驗方式以χ2檢驗為主,部分采用單樣本t 檢驗及數據統計,本實驗中P>0.05 均無統計學意義。
吸煙史與肩痛病及肩袖損傷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就總的分布來看肩痛病及肩袖損傷患者中均以既往有吸煙史患者多見,是無吸煙史病例2 倍之多,提示肩痛病及肩袖損傷患者中以既往有吸煙史患者較為多發。見表1。

表1 吸煙史與肩痛病及肩袖損傷關系(n)
在女性患者中右手較左手發病率高,但男性患者中則左手較右手發病稍多,肩痛病無優勢手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差異。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發病部位分布(n)
肩痛病發病率較高,尤其在勞動人群中多發,所以在臨床中較為多見,很多因素都能引起肩部疼痛,而通過對肩痛病患者進行各項資料及數據整理分析,可以了解一定區域內和一定相關因素中肩痛病患者的疾病發生及發展的相關規律及過程,對特定人群進行特定的宣教和指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甚至消除患者的病痛,可以讓大眾做到既病防變,未病先防[16-18]。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中輔助檢查為核磁共振,在測量時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誤差,而在收集數據過程中,部分數據是以患者主觀感受為主,評判容易有偏差,不夠客觀,樣本量較小,采集樣本周期短,以相關時間段內部分來院就診患者為主,只能代表一定區域內和時間段內的群體,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會避免產生這些問題。
肩痛病在很大程度上與肩袖損傷相關,而在臨床過程中容易忽視肩袖損傷,通常會認為是肩周炎導致的病痛從而導致病情的延續發展,所以在臨床過程中要重視肩袖的檢查,對肩袖要有重要的認識,不能簡單處理,而肩袖損傷的一部分患者可以通過健康宣教及相關中醫保守治療之后恢復健康,總結肩痛病發展的相關因素,可以一定程度上更全面地了解肩痛,在臨床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相關鍛煉,可以有效地規避肩痛病繼續發展的風險,在臨床上具有較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