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骨折疾病主要指的是由于外力的破壞使得人體的骨骼完整性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主要致病因素為暴力因素,這種因素也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致病因素。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骨折疾病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在發生骨折后,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痛苦,且骨折患者的病程較長[1],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均會受到明顯影響,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在對骨折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基礎上,還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本次研究對骨折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理想的干預效果。
研究資料均為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是在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收治的骨科骨折患者,共計收入患者80 例,這些患者均經過相關檢查確診為骨折疾病。隨后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0 例與對照組40 例,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證實了本次研究的可行性[2]。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生活護理、健康宣教、基礎護理等[3]。
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1.2.1 心理干預
骨折患者因為要承受較大的疼痛,又因為疾病的因素不能正常活動,所以,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會出現復雜的心理異常情緒,而患者在發生不良心理情況的時候,則會對治療理想效果的取得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目前的臨床護理中,對患者的心理情緒情況進行分析并積極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是很重要的[4],作為護理人員,要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情況,并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回答患者的疑問,使患者心理有歸屬感,進而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1.2.2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在飲食方面要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蛋白質,以及時地補充鈣質,以此加強骨折的愈合速度[5]。囑患者飲食要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禁止暴飲暴食,還要囑患者不要吃生冷且刺激性強的食物,建議患者多吃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多喝水,預防便秘,促進康復。
1.2.3 嚴格監測患者的病情
叮囑患者要以抬高患肢的體位休養[6],因為這樣的體位能夠促進靜脈和淋巴液的回流,緩解患者的肢體腫脹程度。要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血氧飽和度、脈搏等體征變化和皮膚溫度、顏色等情況,同時需要密切記錄肢體遠端動脈搏動情況。及時觀察并按照要求更換敷料,針對石膏邊緣皮膚,護理人員要加強觀察,每日清潔,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及時處理。
1.2.4 疼痛護理
骨折患者最為嚴重且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疼痛,有些患者的疼痛程度嚴重,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進而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7]。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積極實施疼痛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耐心地為患者解釋疼痛出現的原因,教會患者深呼吸等有效放松方法;也可以給患者播放輕松的音樂或者鼓勵患者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因此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達到緩解疼痛癥狀的目的。針對過度疼痛的患者,可給予其按摩護理,或者嚴格遵照醫囑給予鎮痛藥物。
1.2.5 康復護理
針對環境中的恢復情況,護理人員要有效地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的外展、內收、前后擺動等運動鍛煉,若患者的耐受性良好,那么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增加上肢負重練習、下床站立、床邊慢走、扶拐負重行走等訓練,但是要注意度,不要過度鍛煉[8,9]。
應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如果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骨折愈合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有效率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對比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患者在發生骨折疾病后,會出現疼痛、腫脹、肢體畸形、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通常患者的病程較長,對于護理服務有著較高的要求。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只能滿足骨折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護理內容單調且時效性差[10],因此,常常不能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而本次研究應用的優質護理措施,這種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此種護理模式以患者作為工作的中心,強調要深化護理專業內涵,全面地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不斷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對骨折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及時滿足了患者的身心需要,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改善,及時地預防各種并發癥,促進患者骨折愈合,改善其關節功能[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