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遠 何新穎 李衛民
患者,男,73歲,因“乏力、腹脹3周”就診于我院消化科。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入院查感染十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91.302 s/co;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21.673 m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223.567 s/co;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0.003 s/co。生化全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76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41 U/L,堿性磷酸酶:176 U/L,谷氨酰轉肽酶:113 U/L。HBV DNA:1.86×106拷貝/mL。AFP:862 ng/mL。上腹部MRI平掃+增強:肝內多發占位,考慮惡性。穿刺病理:考慮肝細胞癌,結合免疫組化:CK8/18(+),Glypincan-3(+),Hep(+),Ca199(-),CK19(-),SYN(-),TTF-1(-),Ki67(+20%),符合肝細胞癌,中分化。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索拉非尼抑制腫瘤生長,2月后復查肝功能基本正常,HBV DNA較前下降,肝臟MRI:腫瘤較前縮小,療效評價PR,繼續抗病毒及靶向治療。5個月后復查肝臟MRI:病灶較前增多、增大??紤]病情進展,停用索拉非尼,予納武利尤單抗200 mg治療。治療前查甲狀腺功能、肌紅蛋白、肌鈣蛋白1、BNP、抗核抗體譜、心肌酶均正常,心臟彩超提示:主動脈瓣退變伴反流,左室舒張功能減低。2周后復查肌鈣蛋白、肌紅蛋白、心肌酶較治療前升高,心電圖:竇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伴ST-T改變,心臟彩超:主動脈瓣、二尖瓣及肺動脈瓣反流,左室舒張功能減低。心臟MRI:左心房及左心室擴張,室壁運動減低。后患者出現活動后胸悶,乏力,吸氣性呼吸困難,無胸痛、肌痛等不適。綜合考慮為PD-1相關心肌損傷,給予甲強龍2 mg/kg沖擊治療,同時根據心內科會診意見予營養心肌,改善心肌代謝等治療。根據心肌酶、肌鈣蛋白、肌紅蛋白等結果激素逐漸減量至停用。治療1個月后心臟各項化驗檢查基本恢復正常,復查心臟MRI:左心室心肌PSIR信號不均勻,考慮左心室心肌陳舊性纖維化?;颊甙Y狀減輕,繼續隨訪3個月患者未再出現相關癥狀及心肌酶學變化。
討論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臨床應用的逐漸增多,其導致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開始引起人們重視。irAEs主要涉及皮膚、內分泌、肝臟、胃腸道和肺,其他少見的免疫相關毒性包括神經系統、心臟、風濕免疫、腎臟等方面[1]。其中免疫性心肌炎發生率較低,但是一旦發生往往十分嚴重,甚則危及生命[2]。這更要求我們要重視免疫性心肌炎的預防及早期診治。

注:左心室心肌PSIR信號不均勻,考慮左心室心肌陳舊性纖維化。
免疫性心肌炎的臨床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特異性不強,癥狀出現時間和實驗室檢查異常并不一致,并且其診斷金標準心肌活檢在臨床工作中非常難以開展,所以醫師診斷本病往往比較困難。因此一旦患者出現胸悶、憋氣、胸痛、心悸等癥狀,一定及時檢查,同時請心內科等多學科會診協助診治。即使無癥狀,如有心肌酶、肌紅蛋白、肌鈣蛋白等指標異常也應密切觀察,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本病的治療,目前多個國外指南均推薦糖皮質激素是治療ICPIs誘發心肌炎的主要藥物,建議早期、大劑量使用,同時注意長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3-4]。但目前我國臨床病例報道較少,尚無相關指南推薦,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出適宜我國患者的綜合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