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星 劉歡歡
刻字藝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依托,延續中國書法和篆刻藝術的某些特質,用現代理念來表現漢字文化。[1]面對傳統的繼承與現代的創新,學校要先側重學生的思想內涵建設,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古典文學,增加傳統文化底蘊,提高文化修養。在此基礎上,發揮刻字藝術特有的語言,運用現代刻字理念以自身個性化語言來反映審美、理想、情操,通過藝術作品讓人們感知并接受,運用藝術家巧妙的構思和精神情感的表現來彰顯刻字的精神境界。[2]結合刻字藝術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創新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
(一)教學內容設置應在豐富書刻理論知識、實現書刻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之外,注重拓展中國傳統文化,如詩詞、成語、名言等方面的文化知識儲備,如讓學生多接觸經典書籍,提高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同時還要借鑒其他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教學內容要明確書刻技能僅僅是手段,而書刻的內容才是表達主題的決定因素,書刻藝術作品所蘊含的主題內容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并決定著藝術品質的高低。
(二)教師講授一方面應更重視書刻教學內容的生動體現,加強學生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書刻藝術審美理念、創作意圖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自身要加強教學理論研究的創新,先從歷史維度縱向對比,再對當代書刻教育方式進行橫向整理和研究。注重從對傳統書法教學理論到現代刻字教學理念的創新,從不同角度對刻字技法、創作、欣賞與批評等內容進行教學和探討,逐步形成學科化、系統化、規范化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活動要多種形式相結合,增強書刻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善于運用啟發、討論等教學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讓學生多學習、多借鑒,尤其要多向傳統藝術借鑒。書刻教學活動的基礎是刻字技能的訓練,根據書法專業特點開展創新性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書刻實踐中提高認識,逐步引導學生重視傳統文化,夯實基本書刻技能,提高審美水平。
現代刻字是以書法為基礎的創新型藝術創作。因此,現代刻字與書法的技法要實現創新性的交融。對于書刻技法的創新培養不只是為了提升學生刊刻技能,更是讓學生具有書法家的功力,有藝術家的性情,能從篆刻、雕塑、繪畫等美術門類中多角度感悟漢字性情和思想內容。[3]具體培養內容主要是書刻的章法、刀法、色彩等方面。

張星民《宣王中興》 選自文化藝術報出版社《現代刻字作品集》
(一)書刻的章法延續了書法和篆刻的章法形式,用刀法以多維空間構思呈現。[4]其與書法、篆刻有共性,但更具有差異性。培養學生掌握好書刻藝術的章法構成規律,要讓學生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營養。對于虛實、疊壓、呼應、線量、殘破等章法的處理[5],鼓勵學生嘗試對比研究不同的章法在書法、書刻,以及其他藝術門類中運用的效果,更好地掌握藝術作品的不同表現方式。同時,開拓創新思維,對書刻章法在書法基礎上的演變與發展,追根溯源并創新運用,達到不同的表現效果,起到引導性的作用。
(二)書刻的刀法分為陰、陽、浮刻等。在培養學生掌握不同刀法時,先讓其認識書刻刀法類似于書法的筆法,但又不同于筆法。刀法的運用可以借助木材天然的紋理,粗細不同的筆畫用不同的刀感來表現,通過筆畫之間的穿插與空間處理以期豐富層次與加強對比。培養學生創新以刀法表現書刻筆法的方式,注重運用不同的刀法體現不同的書體特點,就是對理論教學的一種具體實踐。學生親自實踐運用,體會起刀、運刀、收刀的連貫性,學習掌握運刀的節奏、力度、方向,能夠加深對理論學習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書刻條件創新刀法以獲得豐富自然的肌理效果。書刻運用刀法的技巧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它不是簡單的機械運動,而是藝術的精神創作活動,是物化于外的藝術表現。
(三)書刻的填色是與書法、篆刻等最大的不同,這一創作元素為書刻形式與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掌握色彩形式構成規律是書刻創作色彩運用的基礎。書刻作品一般可通過顏色冷暖、明度、純度的變化來表現書刻者的情感,所以學生要領悟色彩選用應服務于主題表現這一主旨。引導學生把握色彩冷暖的特征,要與其所要表達的主體精神以及自身審美情懷相契合,明白是人賦予色彩思想、個性、情感,并使人的思想意識與色彩之間產生感知效應。培養學生根據這一特點對色彩進行運用,傳遞和表達情感并引發觀眾對作品產生聯想。色彩的構成和上色技法方面要大膽創新。通過色彩漸變、色彩對比、色彩空間的創新,鼓勵學生以新的時尚、多元的時代氣息,給觀眾留下視覺想象的巨大空間。
現代刻字正是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創新,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對文字進行變形、重構,同時通過表現不同刀法的質感、色彩的調和等加強視覺效果。這些方式的大膽運用要求學生在進行刻字藝術作品創作時要有極強的創新思維和能力。[6]而學生創新的思維和能力主要可以從技法表現、意境表達、審美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培養。
首先,技法表現。現代刻字藝術的創作形式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創作形式由傳統的平面陰陽刻轉向立體的交叉刻,特別是筆畫的疊加處理、偏旁的借用來打破傳統刻字的舊模式。因學生是專業科班出身,技法實踐上容易拘泥于帖、碑。在書刻過渡時,往往直接照搬傳統書法。然而好的書刻作品,既不能舍棄優秀書法傳統,也不能照搬書法,關鍵在于把握好繼承傳統與個性創新的“度”。刻字創作從技法上不僅要吸取書法的優秀傳統,而且要創新運用書法創作的思維方式。如對文字進行設計:老師教授學生怎樣讓文字更好地融入章法之中,在考慮空間布白、疏密關系、穿插關系等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考慮紋路與筆畫之間的關系,即怎樣更好地利用書刻“載體”即原木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同時將傳統的陰刻、陽刻、透雕、浮雕等技法融會貫通[7],培養學生創新運用漢字形態與色彩變化,引導學生在一塊材料上能同時進行二維或三維空間的雕刻,多維度充分表現作品的視覺效果。
其次,意境表達。現代刻字藝術創作中意境的營造需通過內容和技法來表達。對于書刻藝術創作,刊刻內容的選取應引起重視,其直接反應創作者的文化修養,且是作品“意境”高下的具體體現。目前刊刻創作的內容多以成語、詩詞佳句為主,多取自儒家或道家經典等,鑒于此,我們應鼓勵學生創新刊刻內容,從其他角度如地域性詞語等進行選取和挖掘。因刊刻的內容即為主題創作內容,內容選定后便用來訓練學生進行書刻創作,以培養其運用刊刻的內容作為切入點,結合書刻的藝術語言以反映作品的內涵。對于刊刻技法如刀法、肌理、色彩等先要服務于刊刻內容,學生對技法運用的訓練也尤為重要,故應追求書刻效果和表達境界來創新刊刻技法,以提升學生真正實踐并創新的能力。因此,在引導學生追求書刻藝術的意境表達上不僅要依靠書刻藝術語言“形而下”的技法表達,更要追求其“形而上”精神層面的表達。培養學生把唯美的語詞內容和高超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創新并完美地結合起來,書刻的意境之美自然而然能夠營造并充分得到表達。

現代刻字教學設計

焦巍《周原遺址》 選自文化藝術報出版社《現代刻字作品集》

王凱《召公勤政》 選自文化藝術報出版社《現代刻字作品集》
最后,是審美能力。書刻作品創作的審美取向傾向于重技或重意,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就是指導學生尋找創作作品的審美定位的過程。書刻藝術審美蘊含于書法藝術之中,但書刻藝術打破了空間的束縛,拓展多維度構成。在創作實踐教學過程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先以重意為出發點,發散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同時讓學生多學習、多借鑒,尤其要多向傳統藝術借鑒,鼓勵學生參觀書法、繪畫、篆刻等展覽,從觀展中得以啟發,提高其審美能力;再以重技為落腳點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平面構成、立體構成、書刻線條變化、著色明暗等表現手段,將書刻藝術超越書法藝術之外,從而提升藝術品味;另外還要尊重學生的創作個性。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與眾不同的創作風格和審美能力,學生勇于展現個性、大膽創新,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創作積極性,更多地進行創作實踐探索,進而加深對書刻作品“美”的理解與認識。[8]
刻字藝術課程是書法專業(本科)開設的一門專業拓展性課程,在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課程主要講解刻字立體與空間的基本形式、刻字肌理的語言形式、色彩構成的基本形式等知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刻字藝術的原理并掌握刻字藝術的創作方法。[9]通對刻字立體與空間的概念、肌理的處理運用、色彩的構成與運用等知識的講授,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于刻字的審美、操作過程有系統的了解,培養學生深入理解并喜愛刻字藝術。創新教學設計,宜側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堅持學以致用。[10]在授課過程中多媒體和動手交互使用,傳授知識點的同時,強調刻字藝術的實踐性,打牢學生的基本功,從而提升學生能力,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應注重因材施教與個別輔導,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去。

梁鋒《斗雞臺》 選自文化藝術報出版社《現代刻字作品集》
現代刻字藝術是書法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當代高等書法教育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本文從結合刻字藝術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的創新培養、刻字與書法技法交融的創新培養、刻字藝術作品創作的創新培養三個方面探索現代刻字教育培養模式,為現代刻字教學如何更好地適應書刻藝術未來多元化發展方向提供思路。旨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和潛意識,讓學生在繼承書法這一傳統藝術的同時,創新性發揚現代刻字藝術,讓更多人去關注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
注釋:
[1]孫連忠.當代刻字藝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書法,2017(18):170—172.
[2]李勝洪.刻字藝術尚處于發展轉型期[J].中國書法,2019(23):70—71.
[3]付貴才.現代刻字藝術芻議[J].黑河學院學報,2013,4(6):102—104.
[4]宋立.地方高校書法學科建設的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大學書法,2019(4):51.
[5]賈夢強.書刻藝術發展傾向研究[J].書法賞評,2019(2):28—31.
[6]魏波.“現代刻字藝術”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J].藝術科技,2019,32(5):64—65.
[7]張小民.淺析現代刻字創作[J].書法賞評,2018(5):69—71.
[8]劉嘉睿.現代刻字藝術創作的情感表達[D].保定:河北大學,2019.
[9]馬為驥.書法空間創造中的主客觀統一芻議[J].大學書法,2019(7):141.
[10]劉東芹.論書法文字學課程建設的內容和方法[J].大學書法,201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