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亞 張倩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足部,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負擔整個人體體重的關鍵,同時,也是站立和行走的重要身體結構,根據相關研究,足部有著較高的骨折發生率。如果不能及時有效采取措施,則必然會對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研究[1-2]發現,對于足部骨折患者,除了配合良好的治療,還必須不斷完善護理方案,幫助患者快速康復。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79例足部骨折患者,選擇綜合護理干預方案,對其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做出如下報道。
選擇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79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9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分布區間為18-66歲,平均年齡為(45.39±10.33)歲,重物砸傷20例,高空墜落傷15例,撞擊傷4例,觀察組4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分布區間為20-66歲,平均年齡為(46.58±11.22)歲,重物砸傷19例,高空墜落傷17例,撞擊傷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方案,具體包括:(1)術前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病房環境、醫院環境的介紹,讓患者盡快消除對周圍環境的陌生感,由于患者足部發生骨折,在給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患者還會伴有劇烈的疼痛問題,因此,患者往往會伴有脾氣暴躁、焦慮不安等情緒,甚至對治療產生抗拒。因此,護理人員應該積極與患者取得溝通,給予患者幫助和鼓勵,耐心指導患者,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2)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給予患者維持手術室溫度和濕度處于合理范圍內,醫護人員必須準確操作,相互配合,手術器械和藥物的傳遞。護理人員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3)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營養干預,囑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滿足患者自身營養需求。術后,抬高患肢,維持患者舒適體位,有利于靜脈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減輕肢體腫脹的問題。給予患者局部冷敷,能夠有效達到止血和鎮痛的功效。將冰袋縫制在雙層毛巾內,有效防止肢體凍傷的問題。在支具外固定期間,鼓勵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具體包括功能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功能恢復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下表1和表2。

表1 兩組患者足部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足部骨折是骨科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足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必然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不良影響。對于足部骨折患者,手術方案是常用的措施,但是,為了保證治療的效果,護理工作必不可少。為了保證足部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必須對患者采用全面的、綜合的護理干預,有效保證患者的康復效率。常見的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涉及術前心理疏導、術中觀察、術后干預和功能鍛煉等,在護理流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讓患者在面對病情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在護理實踐中,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向醫生匯報,避免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同時,在術后,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功能鍛煉的指導,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患肢的康復。在本次研究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優良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在護理滿意滿意度方面,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與相關學者[3-4]的報道具有相似性。
由此可見,給予足部骨折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促進足部功能的恢復,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