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偉偉,劉夢馨,梁棟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院感染科,河南 鄭州 450042)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此病的治療周期長,使用藥物種類多,藥物不良反應大,常導致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療效[1-2]。此外,肺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確診后常有焦慮、悲觀、抑郁、恐懼和憤怒等心理反應[3-4]。而以往的護理模式主要加強對患者提供院內干預,患者出院后,失去專業醫護健康指導及用藥監督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影響預后[5-6],因此為肺結核患者加強延續性護理服務十分必要。本文旨在研究為肺結核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服務的使用效果,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收集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196 例肺結核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肺結核的臨床診斷標準[7],且為首次發病者;(2)符合抗結核治療適應證,可接受正規的抗結核藥物治療;(3)無精神類疾病,且認知水平、意識、智力均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肝功能損傷、腎功能不全、免疫缺陷性疾病者;(2)哺乳期、妊娠期婦女;(3)有酗酒史者;(4)對抗結核藥物過敏,無法完成治療者;(5)拒絕加入或無法配合隨訪者。接受延續性護理者為試驗組,未接受延續性護理者為對照組,兩組各98 例。對照組中男95 例,女3 例;年齡23~65 歲,平均(34.6±5.2)歲。試驗組中男96 例,女2 例;年齡22~35 歲,平均(30.2±5.0)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結核專科護理干預,具體做法:患者完成住院抗結核治療后,在其出院時發放宣教手冊,并給予相關指導,具體告知其復查時間、復查項目、用藥注意事項,此外,不給予任何院外的護理干預。試驗組患者則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方法:(1) 在科室主任的指導下,成立延續護理組,護士長為組長,組員包括副主任醫師1 名、主管護師1 名、護師/護士 2 名,均接受肺結核專業知識培訓且考核合格,并進行心理學專業學習,能夠對患者進行獨立的心理輔導。(2)住院期間隨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做好記錄,建立表格和檔案。(3)在出院前1-3 天,由責任醫生、護士對患者進行出院前教育,具體內容包括當前治療情況、出院后注意事項。此外,由延續護理組對其疾病康復情況和心理狀態進行系統評估。(4)在出院當日,由責任護士發放宣教手冊,并給予相關指導,具體告知其復查時間、復查項目、用藥注意事項。(5)延續護理小組成員每周對患者進行1 次微信或電話隨訪,對患者的突發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置,解答患者的疑問。(6)每周定時向患者發送肺結核的相關診療知識。(7)每個月舉行1 次肺結核專題相關的講座,提供健康咨詢。兩組患者按以上方法均干預6 個月以上。
(1)干預6 個月后,參照用藥依從性評價量表( 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8]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該量表的評定項目包括患者的家庭社會支持性、文化程度、藥物不良反應、既往治療成果、日常生活等。評分標準為0~10分,≥8 分為完全依從,6~7 分為部分依從,<6 分為不依從。(2)在患者末次隨訪時,采用癥狀自評量表( SCL-90)[9]評價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SCL-90 內容包括抑郁、焦慮等9 大項,共450 分,分數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單項分數≥2,表明存在障礙。
采用SPSS 18.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數據差值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描述,采用c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和心理狀態的影響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延續組完全依從率、不依從率分別為62.3%、7.1%,均優于對照組的49.0%、2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延續組患者SCL-90 各維度總分、平均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陽性項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2。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其潛伏期強,傳染性強,治療時間長,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嚴重影響人類生存健康,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影響,其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10]。經調查發現,多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以下表現:(1)部分患者診斷為肺結核后,擔心傳染同事及家人而減少與外界接觸,參與集體活動減少,心里負擔較重;(2)肺結核導致工作、生活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給患者帶來一定精神壓力;(3)隨著耐藥結核的增多,治療中不乏癥狀反復、使用藥物增多、療程延長者,其易出現恐懼、緊張等情緒,對疾病能否治愈憂心忡忡;(4)擔心抗結核藥的相關毒副作用引起肝損傷、尿酸升高等并發癥;(5)部分中老年患者長期患有多種基礎疾病,診斷為結核后易產生悲觀情緒,個別患者甚至抵觸治療。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積極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幫助其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早日回歸正常工作、生活顯得極其重要[11]。
表2 兩組患者SCL-90 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SCL-90 評分比較 (±s)
組別 例數 強迫(分) 人際關系(分) 抑郁(分) 焦慮(分) 敵對(分) 恐懼(分)對照組 98 3.67±1.38 3.59±1.35 4.03±1.22 3.64±1.24 3.58±1.17 4.15±1.33延續組 98 2.14±0.83 2.05±0.82 1.93±0.88 1.83±0.64 2.06±0.75 2.14±0.78 t 值 15.818 35.583 35.591 43.105 19.936 24.681 P 值 <0.05 <0.01 <0.01 <0.01 <0.05 <0.01續表1組別 偏執(分) 精神病性(分) 軀體化(分) 總分(分) 陽性項數(個)對照組 3.06±1.27 2.95±1.06 3.08±1.35 237.93±41.33 58.36±7.35延續組 1.93±0.85 1.85±0.77 2.26±0.94 158.37±35.63 42.87±6.98 t 值 18.957 15.557 43.625 52.579 18.895 P 值 <0.05 <0.05 <0.01 <0.01 <0.05
延續性護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家庭探訪、微信以及其他聯系方式,對患者進行的院外健康護理服務[12-13]。大量國內外研究表明,延續性護理對改善肺結核患者的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14-16]。本研究結果顯示,延續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亦表明延續性護理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此外,本研究亦提示,延續組患者SCL-90 各維度總分、平均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陽性項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延續性護理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能夠提高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其心理狀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