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胡長娥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平頂山院區眼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白內障是一種受人關注的健康問題,對患者的日常生命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發展,對生命健康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白內障的治療不僅在于身體層面,患者意志力更是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控制白內障的癥狀,采取科學有效的手術護理干預方案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1]。因此,本文圍繞護理配合模式對白內障手術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影響的主題,從我院2020 年1 月到2020 年9 月接收的眾多白內障手術患者中隨機抽取10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再將這100 例白內障手術患者的100 只眼作為目標對象,根據隨機數字的原則將其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最終的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評價指標,現將有關內容報道如下。
從我院2020 年1 月到2020 年9 月接收的眾多白內障手術患者中隨機抽取10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再將這100 例白內障手術患者的100 只眼作為目標對象,取得我國醫學倫理會批準后開始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單眼發病。其中男46 例,女54例,年齡49 歲~90 歲,平均(68.14±5.69)歲,根據隨機數字的原則將其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20 例,女24 例,最低年齡49 歲,最高年齡90 歲,平均(68.35±5.16)歲;觀察組男26 例,女30 例,最低年齡52 歲,最高年齡89 歲,平均(69.02±5.97)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63 例,高中以下37例;疾病類型:中老年性白內障55 例,并發性白內障34 例,創傷性白內障11 例。所有患者提前簽有知情同意書,對研究內容知曉并表示愿意積極配合試驗進行下去。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文化程度、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實施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來進行治療,但各自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如藥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添加護理配合模式,如:術前、術中、術后三階段全面護理,以及心理干預,運動鍛煉等。具體步驟如下:
1.2.1 手術前護理
該階段的主要內容為評估病情程度,做好患者眼部實際情況的記錄,做好術前檢查,標記好手術區域,并通知患者具體的手術時間,向患者大概介紹手術流程及其方法,安撫患者情緒,給予患者及家屬足夠的信心和鼓勵,提升配合手術的積極性,如果患者術前感到過度緊張的話,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消除患者疑慮。同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沖洗淚道和滴眼液等術前準備工作。然后就是手術室內的環境也需要準備,確保無菌操作,以及器材的充足,檢查整體手術室環境。
1.2.2 手術中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病情指標有無變化,及時采取措施控制,并用溫和的言語向患者詢問不適,并積極給予安撫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和對抗疾病的意識。合理使用提前準備好的止痛藥物,在患者需要時給予患者適量的劑量,以緩解患者的疼痛[2]。實時測量患者在術中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指標,來判斷患者的情況是否出現異常。無菌操作在實際的手術過程中需要做到嚴格監控,灌注液要做到通暢,最后在手術結束前在患側眼部涂抹抗生素眼膏,再用消毒過的紗布包扎。
1.2.3 手術后護理
結束后,讓患者保持去枕平臥的狀態休息,關注敷料是否脫落,移位等,并按時定量使用滴眼液,指導患者的飲食和藥物,保持大便通暢[3]。請勿用雙手擦拭雙眼,避免細菌感染。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存質量,作為衡量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其中治療效果包括患者的眼壓及視力的恢復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患者的生存質量的評分采用視功能損害患者生存質量量表進行分數評定,該量表分為四個層面,即癥狀與視力、身體機能、社會活動、心理狀態[4]。得分越高,意味著情況越好。
本實驗數據采用SPSS 17.0 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效果具體包括:眼壓及視力變化、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患者滿意度放在最后來進行詳細討論,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視力和眼壓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1)明顯比對照組12%(6)控制得更低,住院時間(6.2±1.4)也明顯短于對照組(9.5±1.8),數據差異明顯且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護理一段時間后,兩組患者的視功能損害患者生存質量量表得分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觀察組的癥狀與視力得分為(63.28±7.45)分,對照組為(34.21±5.39)分;觀察組的身體機能得分為(36.28±11.86)分,對照組為(20.48±9.02)分;觀察組的社會活動得分為(33.28±15.77)分,對照組為(13.56±12.46)分;觀察組的心理狀態得分為(32.89±12.56) 分,對照組為(17.48±10.62)分,對比發現觀察組的癥狀與視力、身體機能、社會活動、心理狀態四個層面得分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且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差異明顯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凡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的眼內部晶狀體蛋白質變性從而發生混濁現象,都稱為白內障[5]。常見的誘發因素有老化、遺傳、眼部營養不良、免疫代謝異常以及創傷、毒素、有害輻射等,患者一旦患上白內障后,從眼部進入和光線由于晶狀體混濁而無法透過,進而物像也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患者看到的景象是模糊的[6]。一般白內障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升高呈現上升趨勢,常見于中老年群體。作為一種重要的眼部疾病,如果不加以及時治療很可能導致失明,故而如何治療白內障,是醫院和醫生們應該努力思考的問題,也是臨床治療的重要任務。目前運用比較廣泛的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是運用最為廣泛、優勢最明顯的治療方案,但對技術操作技巧要求較高,常由于不正確或不熟練的操作容易誤傷角膜,而且任何手術都不排除對患者心理的刺激,所以對患者身體和心理的護理,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7]。
本研究從術前、術中、術后三階段入手,對白內障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專業有效的護理配合,通過對患者不同階段的觀察,調整特定的護理配合措施,以減緩患者的惡劣的病情,幫助患者順利康復。患者出院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不明顯,對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進行調查發現,患者的各項身體機能指標都有明顯的恢復,具體表現在視力癥狀、正常生命活動、以及社會心理、等層面。
綜上所述,護理配合是一種非常有成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白內障手術患者的視力、眼壓等身體情況,促進患者康復,還可以從量表發展到質變,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活水平,給予患者最大的信心去面對生命中的曲折與坎坷,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同時,也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總之,護理配合這種科學有效合理的護理模式對于白內障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極大的作用,值得提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