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游
(長治市圖書館,山西 長治 046000)
新時代下,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明確公共圖書館的定位及發展方向,與時俱進,推動公共圖書館的創新。一般來說,公共圖書館開放式服務模式就是建立一個開放式的服務平臺并制定開放式的運行機制,使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參與到公共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活動中來,從而加強公共圖書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信息交流,同時,也可以更好地豐富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獲取途徑,進而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信息和文化服務。在創建開放式服務平臺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及人員首先需要了解當地實際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構建合理的信息雙向交流平臺,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征集和發布相關活動的需求,進而充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而且,通過使用信息交流系統,廣大讀者更便捷地獲取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及時將存疑或者不確定的信息資源等反饋給工作人員,進而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質量。其次,廣大讀者可以借助知識發布系統將自己的閱讀體會等進行發布,這樣不僅能夠體現出新時代下公共圖書館開放服務工作的特點,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順利進行[1]。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及主導作用的發揮,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創新公共圖書館時,相關人員應該正確認識推動圖書館服務方式多元化發展的重要作用。新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應該充分考慮當地不同年齡層和文化程度用戶的需求,根據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比如為鄉村老人創建合理的“老年人空間”,向他們提供健康飲食等讀物和信息資料,或者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老年人的喜好,并為他們提供相應的信息資源。而且,相關負責人可以創建合理的青少年閱讀俱樂部,并為青少年們定期提供健康、積極向上且富有正能量的圖片、視頻和書籍等等,從而更好地激發鄉村青少年的閱讀熱情,在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幫助他們明確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2]。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我們目前已經全面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以用戶為中心”不僅符合了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理念,更是互聯網時代下的核心價值觀,現階段內,我國所建設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主要是基于空間和信息資源展開的,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在開放平等的互聯網大環境下,傳統的公共圖書館范圍有限,信息資源比較簡單,而且服務模式比較單一,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行業服務發展需求,新時代下,互聯網技術能夠為公共圖書館的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圖書需求匹配,基于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應該始終遵循用戶至上的發展原則,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其他方面的建設。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地區對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比較低,而且當地管理部門和農村干部未認識到建設公共圖書館的重要性,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當地的經濟建設方面,甚至部分鄉村沒有圖書館和閱覽室等,或者部分鄉村的圖書館已經名存實亡,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文化檢查。據數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民人均文化服務投入經費不到兩元,更不要說具體到鄉村圖書館的經費。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非常落后,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幾乎沒有,甚至部分農村的閱覽室等成了村民的棋牌室、雜貨鋪等,無法為對文化學習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有效的幫助[3]。
近幾年來,我國實施了“村村通”,并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同時,也為大部分鄉村地區建立了有線電視網絡和無線電系統等,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地區人們生活和生產所使用或者傳遞的信息資源非常有限。目前,我國大部分鄉村地區缺少相關高素質人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供信息資源利用率。另外,近幾年來,雖然我國從事農業技術的人員越來越多,但高精尖人才的占比非常少,無法滿足“美麗鄉村”建設的需求。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加強公共圖書館并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是勢在必得的。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鄉村地區的少年兒童在課外獲取知識信息或者接受其他教育的途徑非常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少年兒童綜合素質的提高,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大部分兒童很少見過其他少兒讀物,更不要說深入閱讀。但少年正是對周邊事物抱有極大好奇心的階段,部分兒童在接觸到課外讀物時往往無法區分內容的好壞,這就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雖然我國正在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為農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但仍有部分家長選擇進城務工,許多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就導致農村少年兒童精神文化比較匱乏,社會上不良的文化活動往往會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不良影響[4]。
社會教育泛指一切以傳授知識文化來影響和改變人的活動,屬于一種廣義教育,公共圖書館的教育就是社會教育的一種,與主題圖書館等固定圖書館相比,公共圖書館所接觸的普通讀者范圍更廣,而對于大多數普通讀者來說,公共圖書館的教育作用更加突出,可以更好地開展更大范圍的社會教育。而且,公共圖書館可以有針對性地為不同讀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信息資源,進一步充分發揮起傳播科技信息的作用。另外,公共圖書館可以更好地豐富鄉村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使農民們在工作的同時更好地放松自己,提高自身的德、智、美修養。
“美麗鄉村”建設目標的需要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作為支撐,對于農民來說,農業科學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而公共圖書館可以向鄉村農民提供更多關于農業科學技術和新成果等相關文獻,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農民們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高鄉村勞動者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另外,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進一步開發利用離不開專業技術知識的支持,而公共圖書館館藏的信息資源能夠更好地為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對于我國大部分鄉村地區來說,文化扶貧與資金扶貧和技術扶貧同等重要。公共圖書館為鄉村農民提供了一個實現自我學習和再教育的有效場所,借助公共圖書館向農民們宣傳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給農民們提供上門借還書的服務,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優異成績,但同時,道德建設方面出現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我國青少年的發展,因此,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依然是刻不容緩。公共圖書館中豐富的館藏是思想道德建設的資源庫,而且,其以引導為主的教育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青少年和其他年齡層人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并接受了越來越多的知識教育,從而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鄉村思想道德建設。
首先,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該明確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和作用,在充分了解當地文化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加強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從而更好地確保基層人民群眾都能夠享受到公共圖書館帶來的知識,享受信息時代所帶來的文明成果。與此同時,各地應該充分發揮各級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優勢,盡可能地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其次,“美麗鄉村”建設中各級政府部門和人員應該充分了解本地區人們對文化知識和文化活動的不同需求,將網絡信息、電子資料和圖書等合理地融入公共圖書館中,進而不斷提高信息資源的傳播速度和利用效率。同時,相關組織部門和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創新和豐富文化服務形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另外,相關負責人可以定期組織鄉村人民群眾參加讀書學習活動,以正確的輿論來引導人們,不斷提高鄉村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覺悟,進一步充分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除此之外,相關人員可以設定主題日,并在當天主推與農業技術和農業生產相關書籍、圖片、視頻等信息資料,這樣可以吸引更多人們參與到這類活動中來,幫助農民提高糧食安全,進一步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綜上所述,對于“美麗鄉村”的建設來說,公共圖書館必不可少,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圖書館不僅為社會主義時代下鄉村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而且也順應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圖書館拓展服務和延伸的功能。總之,公共圖書館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對提高鄉村整體文化素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強本固基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建設并不斷完善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