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蓮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泉州 362000)
二十一世紀以來,為了實現教育水平的提升,黨和政府更加重視我國教育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把在課堂教學中滲入思政教育,改變課堂教學氣氛,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將思政教育相關理論融入不同學科之中,讓兩者之間產生同向力,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在這一背景下,使得“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它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學活動提供新方向與新思路。作為中職教育工作者,要想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中,為學生發展和進步奠定良好基礎。
所謂課程思政,主要就是以構建全程、全員和全課程育人格局的方式,把思政理論與各科課程同向同行,實現協同效應,將立德樹人看做教育根本任務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具有綜合性和系統性。主要形式就是把不同思政教育元素與各科課程進行有效融合,對學生行為舉止和思想意識進行潛移默化影響。其中,思政教育主要元素包括基礎理論知識、精神需求以及價值觀念,本質是教育實現立德樹人,要想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就需要先育德,再育人。在思政教育中,其主要工作就是怎么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這個一直是國家重視的問題,也是教育的生命線。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始終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創造有利條件。
新的歷史背景下,實現思政教育和中職英語教學有效融合,在某種條件下可以發揮英語課程育人相關功能[1]。由于中職英語課程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在職業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不但可以為社會培養職業化人才,而且還有利于促進語言教育功能的升級。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英語教學中,既能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又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不同國家的思想觀念、文化意識,在課堂上通過對比形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提升學生辨別真善美的能力,讓其學會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向世界各國人員講述相關的中國故事,提升自身價值,促進語言教育功能的升級。
新的社會發展趨勢下,課程思政教育應該及時發揮自身最大效應,轉變為課程教學的內在發展動力[2]。思政教育與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對英語教師提出新的教改命題,也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理論體系進行宏觀把握,從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塑造大思政視野,不斷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正常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優化教改命題解題思路。
將思政教育和中職英語教學進行有效融合,一定程度上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中職學生發展需要[3]。現在的中職學生,由于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接受信息途徑較多,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也更加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有自己思維意識,更希望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能夠對我國和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參與更多社會實踐,樹立遠大目標和理想,為自己以后職業規劃創造有利條件。然而,這些發展需求是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前提的。因此,有效將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進行融合,可以讓學生生活和學習中接觸到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符合中職學生個人發展需求,能夠提升學生自信心,為以后工作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斷動力支持,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優質人才,及時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而且還要重視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從而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4]。目前,存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很多學生缺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過度追求物質生活,而忽視個人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英語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可以將民情和國情教育融入其中,不斷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基礎,確保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政素養。比如在進行每節課開始之前,可以提前安排一個學生,以“愛國”或者“文化”為主題,進行5分鐘的英文演講,學生可以選擇國內景點、也可以選擇文化著作、也可以選擇傳統節日等,通過這種形式來增強學生愛國情懷和職業敏感度。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提升創新意識,不斷完善和優化教學內容,通過設計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5]。現階段,部分中職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本身基礎能力較差,加上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使得英語課堂教學非常枯燥,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就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利用豐富教學活動輔助課堂教學,在完成基本的英語教學知識時,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和把握,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當中,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自信。
比如在學習“What's she like?”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通過Get ready、Listen and talk、Focus in、Express yourself、Think about it、Write about it、Read on等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訓練教學。比如以“Think about it”這一環節為主,教師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讓學生選出自己心中的對象,圍繞這一對象在課堂上進行描述,說明自己為什么會選擇她,她有什么特點值得你學習和借鑒,以后是否想成為她那樣的人,從而調動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課堂內容的深化理解,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與此同時,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外國的生活習慣、傳統習俗等文化知識,找出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課外閱讀作品,供學生閱讀和學習,拓寬學生學習視野。針對風俗忌諱、社交禮儀以及民族傳統等文化差異,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各種盲目排斥的思想存在,讓學生學會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此類問題,也可以實現靈活運用,避免出現各種笑話的出現。與此同時,還要對我國民族文化保持足夠自信心,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要想實現中職英語教學與思政課程的有效融合,英語教師就應該及時將教學方法加以優化,通過拓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將思政教育深入每個中職學生心中[6]。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
比如將全班學生組織起來,每組四個人,開展一些關于歷史話題和時政話題的討論,話題自選,小組之間進行分工協作,負責文獻資料收集、訪談報告、制作相關的調查問題,最終整理成報告,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從而將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利用不同方式為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打下基礎。與此同時,教師要樹立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積極對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進行實踐探索,實現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比如可以定期設計相關的主題活動,以“職業規劃”作為主要內容,組織學生參加外語辯論賽;或者講述關于紅色文化和中國故事,并用英文寫出來,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和探討,實現思維碰撞。此外,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以網絡學習為主,讓其關注國內外重點新聞,了解和掌握國家發展方向、具體政策和方針,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促進思政教育。
要想提升中職英語教師思政能力,為教育教學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一方面,就需要英語教師對自身扮演的角色智能進行準確定位,認識到課程思政重要意義和作用,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給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另一方面,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增強自身思政意識,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對英語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及時研究和探討,找出正確解決方案,將思政教育科學合理地融入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思政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致力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當中,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意識,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和幫助,讓其形成正確的心態,積極致力于英語學習中,從而促進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要想在課程思政理念下,實現中職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作為教師就需要充分考慮各個方面影響因素,特別是中職學生自身發展情況,其主要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基礎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并且容易受到不同思想沖擊,使得學生整體思想水平較為低下,要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職英語老師要積極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將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教育朝著可持續發展道路邁進,為現代社會發展培養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