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之
(南京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課程思政是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體系有機融合,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最終實現專業教育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現有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主要采用了課堂宣講模式,由專業課程教師采用多媒體和敘述相結合的形式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主講教師對課程思政內容不熟悉,課前準備較為欠缺等因素,導致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形式不精彩、講述數據不嚴謹、思政觀點較片面等問題,使得思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何發掘課程思政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做到學生愛學、樂學成為課程思政建設中重要的問題。
網絡視頻是現在較為流行的一種信息傳遞方式,手機端和電腦端中也有多種視頻軟件,眾多視頻內容受到學生的歡迎,成為學生課余時間一種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利用網絡視頻形式開展科普教育是當前知識傳播的一種手段,其熱度也逐漸增加,眾多政府機構和專家學者也開設賬號,上傳相關視頻。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科普視頻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可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一方面,可以解決專業課教師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收集材料的問題,視頻上傳者在制作視頻過程中會收集大量的材料,制作精良的視頻不僅數據內容翔實、邏輯清晰,有些圖片和視頻片段也較難收集,因此,可以節省專業課教師大量備課時間。另一方面,視頻形式對學生更加具有吸引力,學生通過日常休閑娛樂過程中采用的方式開展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視頻內容圖文并茂也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內容,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1,2]。
技術經濟學是南京工程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主要從技術與經濟的基礎知識入手,著重講述新能源技術以及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希望學生掌握經濟評價方法、風險分析方法、能源有效利用評價方法,以及新能源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后評價、技術經濟預測等方面的內容。在技術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充分采用科普視頻特別是財經類視頻開展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教學,本文以該課程為實例,介紹科普視頻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利用科普視頻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首先需要明確課程思政元素有哪些。針對技術經濟學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3,4]。
將國家基本情況、地理歷史、文化傳統等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國家歷史地理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在技術經濟學發展歷程中介紹技術經濟學是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提升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將思想理論成果融入課程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制度對國家的深遠影響,明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從而讓學生對制度產生自信。例如在經濟效果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比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經濟效果的追求,強調社會主義制度是以社會整體發展為目標,彰顯制度的優勢,培養學生對制度的自信心。
把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與課程知識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對待問題需要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鼓勵學生實事求是、不斷探索。以在盈虧平衡分析教學中采用思科公司為例,讓學生探索思科公司面臨困境時采用的方面,了解公司突破常識的決策中蘊含的科學性。
將新能源產業所包含的綠色環保理念深入專業教學中,不斷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培養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例如在生命周期評價教學中,通過介紹塑料制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污染物的排放,讓學生了解工業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激發學生生態保護意識。
把社會公民教育穿插進專業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提醒學生保護自身生命和財產安全,防范電信詐騙,預防犯罪等。例如在教授資金時間價值中通過計算網絡不良貸款的利息,讓學生了解網絡不良貸款的威脅,提升學生保護自身的能力。
目前,視頻網站上有眾多科普視頻,其內容包羅萬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選擇視頻素材是非常關鍵的。整個教學過程大致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在課程教學時需要根據專業知識點設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適度選取有關聯的思政主題,分析該思政主題與教學目標的關聯性,總結相應的思政教育目標。
根據提煉的課程思政主題,在眾多視頻網站中搜索和主題相關的科普視頻,選擇視頻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證視頻的主題與課程思政內容和專業知識點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合適內容可以考慮更換思政主題。選擇視頻時應當優先選擇視頻思想積極向上、內容邏輯清晰、語言描述通順、圖文畫面精美的視頻,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科普視頻長度在10分鐘以內為宜,如時間過短思政內容可能介紹得不夠清晰,時間過長可能會占用過多課堂時間,導致課堂重心偏移,若考慮視頻在課間休息過程中播放,可以稍微拉長時間。
在教學過程開展之前需要根據選擇的視頻,總結其中知識點和課程思政內容,設計視頻播放之前的引導詞,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觀看視頻。視頻播放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糾正不當行為。視頻播放結束后與學生就視頻內容和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利用淺顯的話語對視頻內容進行總結并介紹其中的專業知識點和課程思政內容,通過溝通交流考察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相關內容。
在課程結束之后,對學生進行隨機訪問,調查學生對本次視頻內容的滿意程度,根據學生建議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對視頻上傳者的其他視頻或者同類型視頻進行觀看,培養學生觀看科普視頻的興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將課堂中的思政教育延續至課堂教學之外,形成持續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以技術經濟學中教學實例介紹如何采用科普視頻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以經濟評價中的基本要素中的稅收一節為例,稅收基本概念較為簡單,主要是指國家為了滿足社會需要根據法律對公司和個人強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特殊分配方式。該部分課堂教學的知識點主要包括了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和稅收的種類,通過多項數據和說明讓學生掌握相關內容。
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主要通過播放文一教授關于稅收與政府關系的相關視頻,使學生對稅收的概念和重要作用有了進一步了解,也思考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扮演了怎么樣的角色。根據視頻內容,學生了解到在宏觀經濟學中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僅限于稅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我國,政府除了稅收之外需要引導產業發展,主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開展,正是由于政府的作用才能有現在中國的高度發展。學生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對國家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產生自信,培養了愛國主義情懷,也讓學生對技術經濟學中相關內容的局限性有所了解,鼓勵學生保持科學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課后通過對學生開展調研可知,有部分學生即使缺乏上課聽講意愿,但是對每堂課的視頻內容有所印象,可以通過相關視頻回想起教學內容。同時,學生課后也會自發觀看與教學內容相似的科普視頻,提升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思想政治水平。
在最后技術經濟學課程考核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對稅收這一部分知識了解較為全面,有很多同學也能在課堂教學之外認同本章節的課程思政內容,說明達到了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教育是專業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利用科普視頻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在技術經學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教學元素可以包含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科學精神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大學生社會教育等多個方面,利用科普視頻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過程可以包含設定目標、選擇視頻、教學實施、課后反饋等多個部分。以技術經濟學教學實例說明采用科普視頻可以在課程思政教學中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可以發揮較為長遠的思政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