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青島市市南區少兒體育活動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1)
多球訓練已經成為國內乒乓球訓練的主要手段,教練員一般可以在訓練過程中為運動員連續不斷地發給不同的球,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化地增加乒乓球訓練的強、密度。這里所指的“不同的球”,是指落點、球的速度以及球的旋轉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的球。運動員需對這些球作出快速的反應,然后將乒乓球擊回去。這一訓練法備受教練員的關注與重視,它已然在乒乓球訓練方法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需要教練員對該訓練方法進行靈活的運用。
乒乓球運動員一般從5—6歲開始,經過8—10年的艱苦訓練方能成才,少兒時期的乒乓球訓練是一個成才的關鍵期,對運動員將來能否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發現,當前少兒乒乓球訓練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從小培養興趣,激發少兒對乒乓球訓練的積極性,對打好乒乓球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按部就班、毫無新意的訓練狀態,不利于提高少兒乒乓球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也不利于他們在乒乓球訓練中的心理發展。
目前有些教練員沿用較保守、單一的乒乓球訓練方法,不能很好地激發運動員的訓練興趣,從而無法更好地營造乒乓球訓練氛圍[1]。一方面,缺乏多元化的訓練方法會讓運動員產生厭煩心理,難以突破乒乓球訓練的困境;另一方面,會限制乒乓球訓練的效果。少兒時期的乒乓球運動員,發展潛力很大,但是缺乏新穎性的訓練方法不利于激發他們的運動潛力,難以讓運動員超越現在的自己。
少兒運動員有求知欲強、活潑好動等特點,在乒乓球訓練中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而被吸引注意力,使其難以關注自己在乒乓球訓練中的實際發展情況,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訓練效率,有的運動員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自己的乒乓球訓練目標。
在少兒乒乓球單球訓練的基礎上,多球訓練法的融入與運用為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其訓練價值體現在以下三點。
在多球訓練法的運用過程中,教練員可以在少兒運動員的身心承受范圍內制定高強密度的乒乓球訓練計劃,能夠讓運動員不只是單純地進行重復的訓練,沒有講究訓練的合理密度和強度。在長時間的高強密度訓練中,運動員可以對乒乓球運動形成一種強烈的神經反射。在乒乓球比賽中,若是需要使用到某一技術動作才能成功擊球時,運動員的身體會自然地做出準確又快速的反應,這會提高運動員的得勝率[2]。
如今乒乓球界的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對運動員對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練員需從少兒乒乓球訓練入手,重視少兒群體的思維活躍性,注重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來提高其技、戰術水平。多球訓練法的引入與運用,為教練員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教練員可將多球訓練法靈活地運用到乒乓球訓練之中,將比賽中的技、戰術組合融入多球訓練中。例如正手挑打,銜接反手進攻;反手擰拉,銜接正手進攻;一方擺短,另一方回擺或劈長,雙方進行相持,既增加了實戰性,又增加了訓練難度及挑戰性,運動員精神飽滿,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斷增強技、戰術應用能力。
多球訓練法逐漸發展成熟,受到許多教練員的青睞,在世界范圍內的體育界都有了比較廣泛的運用。教練員在單位時間內為運動員多次發不同的球,既可強化乒乓球訓練效果,又可縮減運動員的訓練時間,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提高自己的訓練效果。長期下來,這種訓練方式可以適當增強少兒運動員的運動負荷量,還能增強運動員的心理品質,使其擁有足夠的身體條件和心理條件,滿足乒乓球比賽提出的要求。
教練員在剛開始運用多球訓練法對少兒進行訓練時,應注重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引導少兒展開單項技術的多球訓練。這是因為在起初的發展階段,他們的技術動作還不夠協調,容易會出現緊張情緒,導致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常會出現動作變形等情況。教練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多球訓練計劃,讓少兒盡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技術水平[3]。
首先,教練員可帶領少兒運動員參與到單項技術的定點訓練活動中來。教練員一般會設計一個固定的發球落點,每次發球時,都會將球落在那個點所在的區域上,通常改變的是球的速度或者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教練的發球手法、球的旋轉、發球落點的區域等都是固定的。比如教練固定使用的手法是正手快攻,那么運動員可以在原地同樣使用固定的正手快攻手法予以回擊。在這一階段,少兒運動員可以初步奠定自己的多球訓練基礎,提高自己對單項技術的熟練程度。
其次,教練員可讓少兒運動員參與單項技術的定性訓練。此時,教練員可固定球的旋轉性質(上旋或下旋),改變的是其他因素,旨在鍛煉少兒的反應能力,并進一步提高其多球訓練效果。比如教練員在發球時固定使用了上旋球,可以隨機改變供球的落點、力量、速度,運動員需固定使用某種手法(如:正手快攻)予以回擊。最后,教練員可組織定線的多球訓練活動,要求運動員在固定的回球路線里,對其供出的球擊回來。這種訓練方式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激活少兒運動員的發展潛能,使其努力在不超出固定回球路線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反應速度與回球能力。
在少兒運動員接受了單項技術的多球訓練之后,他們往往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此時少兒對乒乓球訓練的熱情比較大。為了讓少兒建立起動力定型,并且提高少兒運動員的乒乓球技術動作水平,教練員可以開展組合模式的多球訓練活動。當教練員固定了發球的落點與供球的旋轉,可隨機地改變供球的速度、節奏或者力量;當教練員固定了發球的力量與發球的速度,則可隨機地改變發球的落點、旋轉或者節奏。教練員還可從發球的組數、發球的練習時間與休息時間的間隔等方面入手,對組合模式的多球訓練方式進行優化,讓少兒逐漸能夠承受更大的運動負荷。
需注意的是,教練員需要確保少兒運動員的擊球技術動作是標準的。為了確保組合模式的合理性,教練員可以根據單項技術的多球訓練經驗,將不定點多球訓練、不定性多球訓練、不定線多球訓練等訓練模式也融進來,讓運動員能夠在不同形式的多球訓練活動中獲得充分的發展[4]。首先,在不定點組合模式的多球訓練中,教練員可以不固定發球的落點,然后固定發球的其他組合屬性,如速度、旋轉等屬性,為少兒發力量、組數、間隔時間均不同的球。其次,在不定性組合模式的多球訓練中,教練員可以不固定球的旋轉性質,在此基礎上,可固定發球的其他組合屬性,如力量、速度等屬性,為少兒發旋轉、組數、間隔時間均不同的球。最后,在不定線組合模式的多項訓練中,教練員可在不固定回球路線的前提下,設定組合類的固定發球屬性,再隨機更改其他的發球屬性,讓運動員能夠增強自己的運動負荷,提高自己的回球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術應用水平。
教練員在提高了少兒運動員的乒乓球技術能力之后,應該讓其進入到一個鞏固定型的訓練階段,讓運動員能夠靈活地在乒乓球比賽中運用自己學過的技戰術知識[5]。對此,教練員可讓少兒自愿組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參與到對抗性的乒乓球競賽活動中來,讓運動員在實戰中對乒乓球技戰術進行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是因為少兒運動員具有一定的爭強好勝心理,他們樂于主動參與乒乓球競賽活動,在實踐訓練與競賽活動相結合的訓練模式下,更好地鍛煉自己的乒乓球運動技能。
在具體的競賽活動中,教練員可以設置若干個擊球目標,各小組的成員可與其他小組的成員來比一比誰可以在規定時間里擊中最多的目標。在競賽時,若是有人出現了不規范的動作,則予以“警告”,若是“警告”的次數達到了某個值,則意味著要接受懲罰。這一懲罰內容是讓失誤者在單位時間內糾正自己的動作錯誤,若是超出了時間,則接受其他小懲罰,然后繼續在單位時間內糾正動作錯誤,直到真正改過來為止。通過這樣的訓練活動,少兒能夠養成正確的乒乓球運動習慣,并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技術動作熟練程度,學會靈活地將其運用到乒乓球比賽之中,提高其取得比賽勝利的概率。
綜上可知,針對少兒乒乓球訓練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練員可發揮多球訓練法的實際價值,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的改善。實踐證明,多球訓練法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少兒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效率,讓少兒逐漸樹立起了自信心。同時,少兒運動員的乒乓球訓練方法會逐漸趨向于科學化和規范化,長期下來,可以讓少兒運動員的乒乓球技戰術水平呈穩定上升的發展趨勢。因此,教練員可以將多球訓練法靈活地運用到乒乓球訓練之中,旨在推進乒乓球訓練的創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