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成松
半夏最早在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在后來歷代本草經中均有記錄,屬于我國臨床中較為常用的中藥材[1]。半夏屬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在夏秋兩季采挖,并除去外皮和須根,洗凈后曬干,在我國多省市均有分布[2]。半夏性溫、味辛,有毒,歸脾、肺、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風痰眩暈、痰飲眩悸、痰多咳嗽、嘔吐反胃、痰厥頭痛、胃脘痞滿、梅核氣等病癥。
半夏具有毒性早有記載,主要為內臟毒性和黏膜刺激性,毒性機制和毒性物質在古代典籍中并未闡明。半夏中毒后急性表現以口腔、舌咽部麻木、腫痛,張口困難,胃部不適,胸腔壓迫感、惡性等癥狀,嚴重者會產生呼吸困難,呼吸道痙攣,最后麻痹而死[3]。
2.1 刺激性作用相關研究認為半夏的有毒成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機溶劑,經過加熱煎煮后的半夏,含有的草酸鈣針晶不會被破壞[4],故認為草酸鈣針晶為半夏的主要刺激性毒性成分,其可與凝聚素蛋白相結合,半夏含有的草酸鈣針晶因質地堅硬細長直接對黏膜細胞產生刺激,導致黏膜細胞發生損壞,黏膜細胞在被破壞后產生大量的炎癥物質,導致刺激性疼痛反應。
2.2 毒性成分
2.2.1 蛋白質類半夏所含蛋白質主要為凝集素蛋白,其為導致炎癥作用的主要蛋白凝集素蛋白的結構為空間結構,屬于親水性蛋白,屬于植物性的凝集素,其在人體內可與紅細胞發生凝集作用。半夏凝集素蛋白具有以下特點,可增加有絲分裂的活性,通過自身整合將細胞膜上的細胞膜穿孔而形成離子通道[5]。在相關研究中對大鼠腹腔炎癥與半夏的草酸鈣針晶和蛋白類物質的毒性有直接關系,凝集素蛋白在進入機體后會導致中心粒細胞發生遷移,并誘導巨噬細胞形態發生改變,最終導致細胞的損傷甚至死亡。
2.2.2 生物堿類半夏毒性成分中的生物堿作用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有研究報道顯示半夏中的生物堿成分能夠抑制癌細胞生長,特別對肝癌細胞、胃癌細胞的抑制效果更明顯。隨著對生物堿類研究的不斷深入,醫學界對癌癥和炎癥之間的關系的重新認識,半夏生物堿確實對腫瘤細胞起到抑制作用。對半夏生物堿進行急性毒性試驗結果發展,不同處理方式的半夏生物堿對小鼠急性毒性試驗的致死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明半夏生物堿具有急性毒性作用[6]。
2.2.3 其他物質也有學者認為半夏中含有二羥基苯乙酸也被稱為尿黑酸,其與葡萄糖苷結合形成強烈刺激性成分。半夏的木質部含有辣味,分析認為主要成分為二羥基苯甲醛也被稱為兒茶醛。半夏中含有的白頭翁素也被認為是半夏刺激皮膚黏膜的物質成分。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可采用炮制方法去除半夏的毒性,通過高溫加熱可將半夏中含有的白頭翁素成分破壞,以降低半夏毒性。在宋代就記載了通過采用吸附方法的灰裹法以去除半夏所含的有毒物質[7]。另外,經過現代研究證明,半夏的有毒成分還包括辛辣醇、甾醇類、生物堿等不溶于水或難溶于水的物質,不能通過水煮或姜汁浸泡破壞其成分,也不能在連續加熱條件下被破壞。
3.1 水浸炮制通過查閱歷代中醫藥古籍發現,半夏的炮制主要目的為減除毒性。生半夏在炮制前均會經過水浸泡到沒有干心后再進行炮制?!段渫h代醫簡》中指出半夏的炮制應泊水斗六升,再炊令六沸?!独坠谥苏摗分兄赋霭胂纳洗嬖谙断?,如洗除不凈會會肝氣怒滿,令人氣逆?!侗静萁浖ⅰ分袑Π胂牡拿枋鰹?,凡半夏將入藥為丸散膏丹的,應用熱湯洗去其上的滑,經手反復洗凈,使其滑凈,不然會刺激人的咽喉?!督饏T玉函經》中提到,半夏應以湯清洗數十度,令水清滑盡,洗熟則無毒?!秱浼鼻Ы鹨健酚杏涊d,半夏應以熱湯洗去上滑,十洗四破,再稱之如丸散膏丹。從古代到現代半夏的炮制均有“水浸”這道工序[8]。姜半夏的記載最早出現于《劉涓子鬼遺方》,指出用湯浸洗七遍后再用生姜浸一宿熬之。清半夏在宋代典籍中有記載,用水濕透半夏,使其內部無白心,再加入生姜水、明礬并晾干,然后切片可用。法半夏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湯洗七次,用白礬一兩半,溫水浸泡5 d再焙干?!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對于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炮制要求先也需要將半夏浸泡到無干心才可繼續炮制[9]。不同炮制工藝均有“水浸泡”去毒的操作,說明“水浸”工序對去除半夏毒性有重要作用。分析與2個因素有關,半夏的有毒成分可溶于水,在水浸中有毒成分被水提取出來,達到了去毒減毒的作用。另外,半夏的有毒成分遇水后在特定條件下被水解破壞,起到了減毒的作用。
3.2 姜制生姜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屬于藥食同源植物,其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生姜的主要成分為辛辣成分和揮發油,其中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酚、姜烯酚等酚類物質。在20世紀80年代生姜的抗炎作用就被報道,并且國內外對生姜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生姜的主要成分能夠有效抑制細胞因子和前列腺素的釋放和合成[10]。 生姜在人體內能夠移植人體的中性白細胞作用,以起到非甾體類抗炎藥作用。在《劉涓子鬼遺方》中有記載生姜可炮制半夏起到解毒的作用,誤食生半夏中毒會導致咽喉、口腔水腫、發癢,呼吸困難,頭昏流涎等癥狀,臨床解毒需要采用高錳酸鉀水洗胃,或生姜熬湯解毒。有研究報道對于誤服生半夏不久的患者會出現咽喉、口腔刺痛,口唇腫脹,聲音嘶啞,惡心嘔吐情況,在服用生姜湯后腫脹及疼痛情況會得到緩解。姜制半夏的解毒機制研究還不夠深入,姜汁煮制半夏是炮制的主要方法,在生姜汁和半夏共同煮制過程中推測半夏的毒性刺激成分發生了改變[11]。另外,研究結果顯示,生姜汁可降低半夏毒性物質對眼結膜刺激反應的陽性率,對刺激反應表現出較強的拮抗作用。
3.3 輔料解毒在炮制過程中根據中藥所含毒性藥物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輔料,在滿足用藥要求的同時,可參照藥物本身所含有毒物質的理化性質,更好地滿足臨床用藥需求[12]。
3.3.1 甘草甘草具有廣泛的藥物解毒功效,研究顯示甘草有毒性吸附作用,其中含有的甘草甜素對毒性物質具有痰樣的吸附作用,經過甘草煎煮過的半夏可降低毒性,緩和藥性。另外,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可水解為葡萄糖醛酸,可與多種毒性物質結合,并且分子中含有羰基和羥基,達到促進體內羰基毒性成分合成的作用,從而不利于動物自身吸收毒性物質,起到解毒功效[13]。
3.3.2 豆腐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為兩性化合物,其與重金屬、生物堿、鞣酸等均能結合產生沉淀,不利于人體吸收,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和豆腐經過蒸煮后會在表面形成多孔性凝固蛋白,對毒性成分具有吸附作用,可起到解毒的作用。豆腐與半夏共同煎煮可起到降低藥物毒性作用。
3.3.3 明礬明礬在水中容易溶解具有吸附毒性生物堿成分的作用,與生半夏一同煎煮具有生半夏減毒解毒的作用,通過比較不同炮制方法半夏炮制品的毒性大小,明礬制半夏毒性遠小于姜半夏和蒸半夏,說明明礬具有較強的解毒功能[14]。相關研究結果證實利用明礬炮制半夏,可使其所含的生物堿成分產生沉淀,利于毒性成分的去除,從而達到解毒的目的。
3.3.4 米醋醋制法利用米醋中的有機酸與半夏中的有毒成分結合從而起到解毒的作用。特別是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毒性藥物進行醋制能夠明顯起到降低有毒成分含量的作用,早在宋代就有醫書典籍記錄醋制半夏解毒的內容。相關研究證實[15],半夏中所含的毒性成分對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利用米醋炮制后可與有毒物質生成衍生物,失去了對黏膜的刺激性。經過米醋炮制后的瀉下藥物作用緩和,并且毒副作用較低。
半夏的刺激性毒性物質在學術界還存在一定爭議,雖然草酸鈣針晶為學術界公認的刺激性物質,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點。在浸泡過程中能否破壞草酸鈣針晶,以起到降低或減少毒性的作用;炮制過程中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可通過炮制減毒入手進一步研究。相關研究證實炮制可減輕半夏的毒性,但大部分研究傾向于探討刺激性毒性的作用機制,對半夏肝腎毒性的研究較少,毒理特征也不夠清晰。未來可對半夏的遺傳毒性、肝腎毒性、妊娠毒性入手,根據研究機制特點制定完善的半夏減毒標準,以滿足半夏安全用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