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慶 丁曉玉
(肥西縣圖書館,安徽 肥西 231200)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從2014年到2021年,“全民閱讀”每年都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因此,倡導全民閱讀不但能彰顯中華民族崇文尚讀的優良傳統,而且是實現“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還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精神內驅力和智力保障。縣級公共圖書館是整個圖書館事業在基層的中流砥柱,因為它服務于基層群眾,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必不可少的基石。大力開展和推進面向鄉村群眾的閱讀推廣活動,讓鄉村群眾享受均等化、專業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為解決“城鄉二元結構”難題提供了可行性路徑,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給予精神內驅力和智力保障。
“閱讀推廣”源自于英語“Reading Promotion”,國內部分學者將其翻譯為“閱讀促進”。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閱讀推廣服務逐漸發展成為圖書館事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業務。那么閱讀推廣的價值是什么呢?從哲學角度來看,人們對問題的思考,通常遵循“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這三層逐步遞進的邏輯展開,這三層邏輯分別對應是本體論、價值觀與方法論。“閱讀推廣是什么?”,探討的是一個本體論問題,而“為什么要進行閱讀推廣?”,解釋的是一個價值觀問題,這兩個問題體現了閱讀推廣存在基礎和價值取向。“閱讀推廣如何做?”則探討的是方法論問題,只有方法正確了,閱讀推廣服務按既定的方法,按部就班逐步推進,閱讀推廣服務才能規范化和專業化。范并思在《閱讀推廣的理論自覺》一文中認為“閱讀推廣”是討論和界定終身學習、個人素養、非正式等概念之間的關系[1]。張懷濤在《閱讀推廣的概念與實施》中認為“閱讀推廣”顧名思義就是推廣閱讀,簡言之就是社會組織或個人,為促進人們閱讀而開展的相關活動,也就是將有益個人和社會的閱讀活動推而廣之;詳言之就是社會組織或個人,為促進閱讀這一人類獨有的活動,采用相應的途徑和方式,擴展閱讀的作用范圍,增強閱讀的影響力度,使人們更有意愿、更有條件參與閱讀的文化活動和事業[2]。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用一句話概述,那就是為了實現全民閱讀而開展的圖書導讀活動、閱讀興趣和習慣培養、閱讀方法指導等所有行為的統稱。
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四章第36條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通過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享等活動,推廣全民閱讀。從圖書館法的條文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從傳統的藏書與管書轉變成現代向居民群眾進行閱讀推廣服務,以此來推進全民閱讀的廣度化和深度化。全面推動全民閱讀,既是政府的責任,也需要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積極地參與進來。公共圖書館要在全民閱讀中承擔起獨有的社會責任,完成他人不可替代的歷史使命[3]。縣級公共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服務中也應該十分清楚明白,“縣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是什么?”“縣級公共圖書館為什么要進行閱讀推廣?”以及“縣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如何來做?”本體論、價值觀與方法論這三層遞進邏輯。對于“縣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是什么?”,它應包括圖書館的使命和愿景等;對于“縣級公共圖書館為什么要進行閱讀推廣?”價值觀問題,它包括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觀、精神、職業道德以及作風等;對于“縣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如何來做?”方法論問題,它包括圖書館閱讀推廣運營和管理方式等。比如,安徽省舒城縣圖書館在國家“雙減”政策出臺后,專門掛牌成立了“課后服務閱讀空間”,在圖書館的二樓少兒閱覽室內配備了1600余冊圖書,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和學校老師看管,讓下午放學的學生們在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中學習成長,既解決了毗鄰學校和家庭的后顧之憂,又實現了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的價值。
縣級公共圖書館是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場所之一,是當地社會信息服務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基層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縣級公共圖書館一直以來秉承“服務第一,讀者至上”的宗旨,接納、理解、尊重、關懷每一個來圖書館學習的人,在每個服務細節上都需要體現圖書館的人性化關懷,給前來學習的讀者提供一個便捷、舒適、安靜、愉快的閱讀環境。這就需要完善縣級圖書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專業化服務的提升,關注場館的硬件設施和個性化的服務,將讀者的訴求融入圖書館的建設中來,讓讀者在寬敞明亮、色彩舒服、設施齊全、圖書種類豐富的環境中享受圖書館帶來的海量知識、領略閱讀的樂趣,不斷實現精神文明的提升。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形式在當代5G環境下已經向信息化服務方向發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網絡為讀者提供線上的公共社會服務,如實時的農業資訊、法律法規信息、醫療衛生信息等,讓讀者實時、準確地了解有用的資訊。同時,縣級公共圖書館還應緊跟時代發展,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數據資源庫,提高網絡閱讀服務的吸引力,對于不同類型的讀者將文獻整理分類,制定個性化文獻傳遞服務,為當地讀者提供對生活、學習和工作有益的資源。在網絡已普及化的今天,電子資源共享已經常態化,縣級公共圖書館應開通并完善電子文獻在線借閱服務,提供各類與生活工作的文獻、報紙雜志、電子讀物等閱讀資源,讓讀者在家也可享受豐富的閱讀資源,拓寬了閱讀推廣的空間。縣級公共圖書館不間斷地開拓網絡閱讀推廣渠道,可利用微信公眾號、QQ群、抖音等網絡平臺推送服務,通過此類平臺及時性、低門檻、公開化的特點開設圖書館的公眾賬號進行圖書閱讀宣傳,實時與當地群眾交流、互動,宣傳圖書館的活動和解答讀者疑惑,實現交流零障礙和零時差,把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效益提升到最大化。
縣級公共圖書館因擁有優越的信息資源而承擔著眾多社會文化責任,如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信息素養等,常態化地開設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閱讀推廣活動,例如,讀書會、專題講座、展覽等,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服務可以激起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縣級公共圖書館可利用中華傳統節日和世界讀書日等重要的節點開展與之相關的閱讀推廣活動。縣級公共圖書館在推動基層全民閱讀中應該發揮核心作用,依托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加大文化惠民力度,開展進鄉村企業、進鄉村社區、進鄉村學校等活動,為鄉村群眾提供豐富的閱讀服務,將健康、實用、優質的圖書不斷地輸送到當地群眾手中。同時,縣級公共圖書館在服務對象上更應注重特殊群體以彰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均等性和公益性。
截至2020年底,我國鄉村總人口約為5.6億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文化振興,它是實現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鄉風文明”的先決條件,縣級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則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首先,在業務上,以縣級館為中心構建三級服務網絡。縣級圖書館要有效地為鄉村農民提供知識和信息服務,必須要建成一個網絡體系,縣級公共圖書館是這個網絡體系的頂點、鄉鎮分館為中間層、農家書屋是這個網絡體系最基層。縣級公共圖書館具有文獻資源豐富、業務管理規范等優勢,它是三級網絡服務體系的中心,它要在資源配置、業務指導上發揮核心作用。鄉鎮圖書分館、農家書屋分布在農村,貼近群眾生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全方面、持續性地開展鄉村閱讀推廣服務。其次,在提供內容上,以農民生產需求的農業知識為主,兼顧文史哲其他知識。現代農業生產的科技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農民掌握豐富的農業科技知識,農村地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并已形成了一定規模,這時農戶就需要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指導,鄉鎮分館和農家書屋應該根據農民的需要準備相應的圖書,精準地傳遞到農民手中。同時,在鄉村留守兒童較多的地方,鄉鎮分館和農家書屋還應提供適合小朋友們閱讀的圖書。最后,在服務手段上,以書刊借閱為基礎,開發多種服務形式。目前,鄉鎮分館、農家書屋大多是與文化站、村委會在一起,可以開展農業知識講座、健康體檢義診、評書、唱地方戲、播放電影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鄉村群眾走進圖書館鄉鎮分館和農家書屋。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在《圖書館學五定律》第二定律指出:“書是供所有人使用的”“則一視同仁地向每個人提供圖書,將嚴格而認真地堅持看書、學習和享受機會平等的原則”[4]。縣級公共圖書館作為非營利性公共文化單位,其閱讀推廣活動為社會公共物品,為社會上不同的群體的終身學習、科學普及、學術研究和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及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等提供基本的條件。同時,縣級公共圖書館作為國家公共文化的基層宣傳者、促進者和傳播者,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是其義不容辭的社會職責,憑借其館藏資源優勢可以有效地提升鄉村群眾的農業技能和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