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棟
(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 保衛科,浙江 寧波 315012)
當接到緊急事件信息后,保障部門需要及時啟動相關的應急預案,除了中心調度人員以外,其他相關人員需要全部及時到位,并在搶救室外等候。同時,根據搶救室主任和護士長的安排,對患者實施一對一的搶救治療。
通常情況下,醫院中搶救室床位極其有限,完全不夠收治患者的數量,對此,后勤保障部門人員需要及時在空閑區域布置好應急床位,以便供患者的使用,同時可調集輪椅、擔架等運送工具以便使用。此時,安保人員需要負責在急診入口維持好交通秩序,對于非特殊急診車輛,全部引導其離開,確保有足夠的空間供搶救車的進出調度。后勤保障人員需要時刻關注急診室的搶救材料與設備的使用情況,及時去庫房取出,避免急救設備供應不足等現象發生[1]。
由于搶救效率是事故人員生命的基礎障礙,因此,要求后勤人員熟練掌握院內工作流程,同時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良好的體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全地將所需要的搶救物資送達。
當發生突發性事件后,通常會同時涌入幾十、上百例患者,再加上相關人員等,就必然會導致急診區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從而導致醫療秩序混亂等現象發生,導致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救治造成阻礙,同時也會導致圍觀群眾出現不好的情緒,對社會造成較大的消極影響。因此,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快速分流。
此時,后勤保障人員需要與臨床相關部門進行全面合作,不但是日常運送人員,還包括保安、維修人員均需要進行全程參與,每組還需要設置一個負責人,實施現場指揮,主要負責對患者進行運送,同時對隨床物資進行統計,并在運送前后做好相應的記錄,并及時反饋患者相關信息。所有調度均需要確保急診處于可承受急救范圍內,使其能夠基本恢復正常的醫療秩序,而轉入各科室的患者則需要由科室醫護人員進行詳細檢查與治療,對超出醫院實際救治能力的患者,則需要及時與上級部門進行協商,從而及時對患者進行院外分離與轉運。在對患者向外分流的過程中,后勤安保人員需要快速對醫院進出區域進行管控,對一般車輛進行引導分流,專門設置通道與場地供外送救護車使用[2]。
調查中發現,部分醫院雖然醫療水平較高但其建筑年代較為久遠,同時缺乏相關消防設施,導致其存在較為嚴重的消防隱患。后勤部門對整個醫院的水、電、氣等維護保障,以及大大小小的維修工作、改造新工程等都和消防安全管理息息相關[3]。
消防管理科室對動火管理不完善,甚至存在改造與使用同時進行,即未執行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并且樓內行動不便者居多,樓內未配備滅火設備。大中型醫院積極推進現代化醫院管理模式,不斷引進先進設備[4]。
科技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不斷更新更加先進的家用電器。在住院病房,空調、燈具、微波爐、電腦、電視機、充電器、各類醫療儀器都是患者住院期間中必不可少的電器。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員在電器操作不當或者使用產品質量不過關設備的情況下,經常出現電火花或者開關跳閘等原因造成火災。而在病區護士站,呼叫鈴、電腦等基本處于24 h連續工作狀態。在冬夏季節,病房里的空調基本也是處于超負荷的運轉。醫療工作的特殊性讓這樣的情形很難改變,電路的老化、電器超負荷的運轉,容易發生短路起火,造成損失,降低患者對醫院管理的滿意度[5]。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醫院全體人員務必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自覺增強消防安全意識,一旦發現火災,必須立即通過電話向消防控制中心報告,并說明著火地點、部位、燃燒物品、目前狀況、報警人姓名、報警電話號碼。及時報警及時施救,將火災危害降到最低。同時,應設置明確的逃生指示標志,明確逃生路線。有條件的應對醫院整體結構進行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確保消防安全[6]。
如遇突發停電時,值班電工應該立即進行現場排查,并對停電原因做出判斷,區分是院內原因還是供電公司原因引發的停電。確定停電原因后,立即上報處理。在緊急搶修的同時,立即啟動備用電源,對緊急用電部門實行優先供電,按照用電需求區分優先級別。同時,要查看是否有人員被困現象,如發現有人員被困電梯、設備間等立即設法營救,確保人員安全。加強病區中的用電安全管理,杜絕不安全隱患,要求患者及家屬配合醫院的安全管理,不把危險用電設備帶入病區。強化醫院人員用電安全意識,要求其經常檢查用電線路是否老化,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中[7-8]。
醫院突發治安事件是指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危害醫護人員、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國家和個人財產的群體性或個體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中一方或多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或多方當事人在提供醫療服務或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時存在過失,造成實際損害后果,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所爭議事實認識不同、相互爭執、各執己見的情形[9-10]。當今社會醫療糾紛頻發和一些因素有關,如醫院自身在醫療服務方面的因素、醫務人員防范醫療糾紛意識和溝通技巧的缺陷、患者希望值過高、患者的經濟狀況與健康需求的矛盾問題、社會新聞媒體宣傳的因素等。近年來,全國時有出現醫療糾紛、沖擊和擾亂醫院秩序、傷醫事件。事件的發生不僅給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生命造成重大損害,也對國家和個人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對醫院的發展和社會造成重要影響。因此,醫院應做好應對突發事件和醫療糾紛的應急預案。第一,一旦發生相關事件,醫院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統一指揮、協調行動。做到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各負其責,協同處置,從院領導到相關部門都要加強行動和協作能力,以便能及時消除事件帶來的影響。第二,加強思想重視和把控能力,醫院對院內各種突發治安事件要做到把握有利時機、果斷處置,規模和影響較大的事件,要及時匯報上級和相關單位,以便及時調動人員進行聯動支持,力爭把事件控制在萌芽狀態,平息在初期階段,減少不良社會影響。第三,行動要迅速,處置要果敢,醫院在處置突發治安事件時要迅速穩妥,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要嚴格依法依規地處理矛盾和糾紛,努力減少醫院的損失和危害。第四,從制度上加強管理。醫院應做好各類應急預案,以便在事件出現的第一時間就能及時做出反應,同時應要求醫院各內部科室也應針對本科室特點做好預案和管理,并應與患者做好溝通和交流,及時解決和消除問題和矛盾[11-13]。
盡管發生事故的概率較低,但醫院的后勤保障部門依舊需要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以便隨時調集相關人員、相關物資、維持秩序、協助運送等。因此,加強對患者日常培訓與學習極為重要,年度的應急預案演練不但需要演練,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發生時能沉著應對,全力以赴,時間處置結束后按時評估、全面進行總結,并采用PDCA管理理念進行分析,完善相關制度的應急預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醫院后勤人員的服務質量,完善醫院的服務品質,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