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東 劉麗霞 鄭世英 吳秀芬 劉德穩 高 晨
(德州學院生態與資源環境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德州學院于2015年設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以培養項目管理、造價管理、技術性管理人才為目的。作為工程技術與管理學的交叉學科,在專業發展建設過程中,我院始終堅持“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培養定位,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已有兩屆畢業生。我校在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著力于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更能適應社會與市場需要,也便利于學生在校所學理論知識與企業所學的實踐技能有機的結合,是一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好模式[1]。
1.廣泛調研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必須符合企業所需[2]。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我們制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在確立培養目標時走訪了山東省和德州市二十多家大型工程建設企業,調查發現多數中小型房地產開發和建筑企業,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需求迫切,并且對生產一線的管理人員要求具有良好土木工程技術背景。調研和參照設有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以及部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最終確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并適度調整了課程結構,增加了選修課比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設了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
2.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廣泛征求用人企業意見建議
課程體系建設是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的關鍵內容之一[3]。校企合作模式的支撐是課程體系,特別是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在設置課程體系過程中,我們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以及學校的具體要求,結合企業對課程設置的意見,建成了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尤其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當前企業急需BIM技術的人才,就在專業核心課中增設了《BIM技術及應用》課程,根據調研,選修課中開設了“土木工程概論”“國際工程承包與管理”等課程,進一步拓寬了專業口徑和學生就業范圍。經大量調研和廣泛征求用人企業的意見,并經過專家論證,工程管理專業制定了既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又適合我校實際的課程體系。
師資隊伍是專業的基本辦學條件之一,師資隊伍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專業辦學質量[4]。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工程管理專業主干課程和實踐類課程除了配備專職教師以外還聘請了企業一線員工參與。聘請企業客座教授、兼職教授以及生產一線工程師、建造師承擔部分課程的教學工作,邀請實習基地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擔任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習指導教師。堅持每年邀請2—4名工程管理、監理、施工、造價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對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舉辦講座,讓學生學到課本上接觸不到的新知識、新經驗和新方法,將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等有關信息傳遞給在校師生。工程管理專業還每年選派骨干教師去企業學習交流土木工程技術類的實踐技能,來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企業作為學校的實習實訓單位,雙方應從符合教學規律、適應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制訂學生實習實訓期間的教學計劃[5]。工程管理專業重視實習基地建設工作,目前已經建成德建集團、德州潤德混凝土有限公司、德州市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十多處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能夠滿足基本的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實踐教學。
在進行工程管理實習基地規模建設的同時,注重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實習基地的質量建設。
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實習包括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直接感受生產施工氛圍,接受一線工程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進一步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對以后可能要從事的行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實習考核時要求學校和企業的兩名指導教師分別給學生劃定實習成績,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學生實習效果。
改革課程設計,調整授課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是我國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計改革的必由之路[6]。我院工程管理專業6門課的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校企合作的指導工作。
1.深入企業,增強學生的崗位認知。在進行房屋建筑學、工程估價、工程項目管理、施工組織、BIM及應用等課程設計時,首先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的相關崗位進行認知體驗,更容易讓學生明確課程設計的目的,使學生學習起來不再感覺抽象。
2.指導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擬定課程設計任務書,共同進行課程設計指導工作。
3.充分利用企業現有資源和項目進行課程設計,突出專項能力的培養。
4.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對學生設計好的作品進行講評。
畢業設計(論文)有助于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有機的結合,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7]。
1.鼓勵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時參考實習單位指導教師的意見
鼓勵學生結合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關鍵技術、關鍵管理方法等來進行選題,增加了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寫作的興趣。
2.學生撰寫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參考在實習企業搜集的資料
3.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與管理工作
4.邀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畢業論文答辯
畢業論文答辯前做好論文查重工作,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期間,邀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監理等企業以及其他高校的教師參加論文答辯工作,一起對每個學生進行提問,對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作出評價,討論確定學生論文的修改意見,確定進入第二輪答辯的學生名單,并對論文進行評分,對于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利用寒暑假的長假期,采用學生與用人單位自愿的原則,與德建集團、德州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安排自愿參加的學生去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為工程管理專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加了一條重要途徑。在實習信息反饋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都受到用人企業的好評。
此外,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進行科研以及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績。
總之,經過幾年的努力,工程管理專業已經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修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師資隊伍和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共同承擔各類實習、課程設計的指導工作、合作指導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進行教研科研和指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的實踐教學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