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華
(濟寧市琵琶山小學,山東 濟寧 272100)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孕育了很多優秀的古詩詞作品,而如今的古詩詞教學也由以前的以背誦記憶為重點,轉變為了以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和傳承我們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能夠陶冶情操,為之后的素質教育做好鋪墊,基于這種轉變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改進成了必行之路。
縱觀小學語文階段的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古詩詞雖凝聚了前人無數智慧與精神,但畢竟距離我們年代較遠,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機械單一、直接翻譯的教學方式更會讓學生們感到枯燥乏味,無法領會其中蘊含的情志,導致對古詩詞學習喪失興趣。其次,當代大眾的生活更加信息化、網絡化,對于網絡的依賴,導致了學生們更喜歡花費時間和精力用于電子產品,而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致缺缺。綜上分析,現在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并不良好,改進教學方式是一條必行之路[1]。
要想改變教學方式,先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這是教學方式的理論向導。現在的古詩詞教學應該以理論向導為教學目標,帶領學生進行古詩詞的學習,同時也應該注意提升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構建一個有特色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師在進行古詩詞的講解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詩詞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們能夠深刻地理解詩詞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在教學中,也可以調整講課順序,將同一類別或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講解賞析,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們理解詩詞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情感,同時也能讓學生們更加記憶深刻。教育一定是多元化的,小學是一個學生最重要的打基礎環節,也是學生理解力和自制力最不足的時期,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能夠做到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夠提升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所以更加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則可以利用這一點去培養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現在的新課標教材在古詩詞的教學頁都配置了插圖,插圖相較于文字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一些,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感情。比如,在學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雖是寫景,但其中包含了詩人李白對于老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這時就可以運用插圖,一葉小舟孤獨地行駛在海面上,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再配上詩人李白依依不舍的背影,圖片的表達更加直接強烈,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也能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兩句詩所想要表達的感情。除去教材中的插圖,教師們也可以自己準備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視頻來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中的趣味性才是最重要的,有趣味才能被課堂內容所吸引,進而記住課程內容,比呆板的死記硬背更能達到教學目的。
古詩詞中所描述的內容,大多都是詩人的親身體驗和感受,教學時應該把這些體驗落到實處,落到學生們更容易理解的實際生活中來,把晦澀難懂的古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帶入到實際生活中,這就是古詩詞教學的核心所在。比如,在學習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老大”都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日常生活去理解是什么意思,再帶入到詩詞中進行認識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們去想一想,詩人“少小離家”的原因是什么?“老大回”時看到和他打招呼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任何一首古詩詞中,都可以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帶入思考,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共情是古詩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正因為古詩詞往往都來源于實際,每一個人都可能因為詩中所表達的內容產生共情,所以只有理解了詩人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提高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不僅提升了古詩詞學習能力,還提高了語文科目的成績。
古詩詞的表達是最為凝練的,古詩詞中區區幾十個字,卻能準確地表達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這種精煉的語言再加上氣氛的營造,是很容易讓學生們進入到詩人所描繪的世界之中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具有強大的想象力,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則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可以通過古詩詞中的意象進行延伸,讓學生們通過想象和聯想,去描述出詩人詩中的場景。比如,在進行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教學時,可以利用其中的多個意象,“枯藤”“老樹”“昏鴉”等,去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或畫出一個畫面。再比如《游園不值》這首詩中,“小扣柴扉久不開”可以讓學生自行想象,是什么樣的小門?門為何沒有人打開?“一枝紅杏出墻來”,那墻里的畫面會是怎樣的?在這樣的思考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增強了對于古詩詞的記憶,也鍛煉了理解能力,還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表達能力,對后續的語文學習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2]。
語文古詩詞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但這個積累更多的是要通過自主的學習去進行積累,但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改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能力。在日常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們不必每一首詩都帶領著學生們一起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們分為多個小組,每一個小組去進行一首詩的學習和了解,然后作為小老師來為其他同學去講解,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對于同一首古詩詞肯定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在討論研究和求同存異的過程中,更加有利于學生們互相之間的理解和學習,且這種上臺講課的方式會更激發學生們本身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教師們更加充分地了解學生們對于古詩詞的理解狀況,以便于教師們找出學生們的理解誤區,更好地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們也可以舉辦一些詩詞分享大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讀后感,通過教師和同學們的情感認同來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們自主閱讀學習的能力便會有所提升[3]。
古詩詞的學習很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應該從小開始,從選擇書籍的能力開始。小學生多多閱讀、多多看書自然是很好的,但是閱讀一本適合他們且對他們有幫助的書籍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每天在看書,但看的都是漫畫書也是萬萬不行的。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應該去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開設一些閱讀課程,制作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們有一個閱讀的環境,如果身邊的同學都在看書,也會影響到更多的同學產生閱讀興趣,教師們也要為學生們提供幫助,推薦一些適合學生們看的書。比如,科技類的圖書、童話故事、名人自傳、歷史故事等,都是對學生的閱讀很有幫助的,且讀起來輕松有趣。只有這種輕松沒有壓力的閱讀環境才能讓學生們去喜歡閱讀、享受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書籍的能力,在進行后續的古詩詞學習時,學生們也會因為大量的閱讀而積累下來的閱讀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中的情感。
學生的基礎教育,一半來自學校,另一半來自家庭,家長的督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語文古詩詞方面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積累練習才能夠充分地理解消化。有很多學生的家長對于語文學科不夠重視,認為語文學科只要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就可以了,所以大多數家長不會把精力投入到語文學科上來,有些家長還會壓縮語文學習的時間去進行其他科目的課外補課,從而造成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下降。為了提高家長對于語文尤其是古詩詞方面的重視度,教師們可以定期組織家長會,為家長們闡明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可以布置一些打卡作業,督促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古詩詞的閱讀和學習。同時也應該提醒家長,不要說“別看電視了,去看書。”諸如此類的話語,這樣會使得學生認為電視和看書學習站在了對立面上,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家長應該鼓勵式教學,關心孩子的閱讀情況,并加以表揚,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古詩詞和閱讀的興趣[4]。
古詩詞的學習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是我們前人無數智慧與情感的結晶,我們應該去了解它、學習它,更應該學好它。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不容易對古詩詞產生興趣,所以就需要進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旨在加強小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同時教學方式的改進,也有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養成,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底蘊頗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學習到文化知識,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懷,也能加強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蘊。而從小進行古詩詞的學習也是對于意志力的鍛煉,小學生去學習背誦古詩詞是不容易的,能夠堅持學習下來更是不容易,也能夠更好地磨煉意志。
總而言之,古詩詞文化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財富,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去進行特色教學,激發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文學修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將古詩詞的真正魅力展現出來,提升當代小學生的文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