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嬌陽
(宜昌市夷陵中學,湖北 宜昌 443100)
接下來的兩年的時間里,雖說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是磨難總是伴隨著成長,筆者智慧管班,德育并舉,師生之間互相信任、感情融洽,最終在2021年的高考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在筆者接手班主任工作時,慶幸的是,當時的備課組里有幾位優秀的同行,對待學生始終和風和雨用心陪伴,起早貪黑傾注滿腔心血也毫無怨言,處理任何班級事務或是突發事件都有條不紊,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初為班主任的筆者影響頗深。他們讓筆者知道,一名優秀班主任,要靠自身優良師德影響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作為班主任,不僅要管理好班級,引領創造良好班級學習氛圍,更肩負著教育學生成人的重任,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做好銜接,而學生的眼睛時刻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學生常在內心評價老師的一言一行。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告訴筆者:“學生具備的最佳技能是觀察和模仿。你自己是什么樣的風格就會帶出什么風格的班。”要想培養優秀的社會人才,我們老師就必須在自身榜樣規范上下功夫。所以,筆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為人師表,用自己的良好風范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底認可、信服教師,這樣也會讓筆者的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020年的12月份,正是高三一輪復習即將結束的時候,日復一日的枯燥知識點復習讓學生的生活乏善可陳,班級學習呈現疲軟狀態,天氣寒冷,學生早起困難,早自習效果堪憂。于是,筆者堅持每天早晨六點五十之前進班,鼓勵早到的同學大聲朗讀,給后到的同學樹立良好的榜樣。長此以往,學生不再是等待班主任的到來,而是進教室后就自覺地讀書,因為他們知道班主任不會遲到。筆者見過2020年的清晨薄薄的沒來得及融化的初雪,也拍過晚上十點后有夷陵中學鐘樓的夜景。筆者也見證了班上的學霸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復一日地早起勤奮。有一天,筆者收到了班上小田同學的打油詩:“天很冷,手也涼,黎明之前就起床,要問為啥這個樣,因為要去見嬌陽”。由此可見,師德的魅力恰恰就是從班主任們無形之中的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的。班主任們的一言一行他們看在眼里,逐漸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我們以德服人,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在內心里鞭策他努力的動力[1]。
第斯多惠說: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已經走向成熟,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關愛,同時也學會了冷漠地拒絕借著“假心假意”的關心窺探別人隱私的獵奇者。同時他們的感情又比較脆弱,容易退卻,這就更需要我們老師敏感的捕捉他們散發出的需要幫助的信號,并且提供發自真心的引導和幫助,讓他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小J同學就是聞名于A2四樓、年級組、學工處的“釘子戶”。沒見面時,通過年級組得知他黑過教室外面的電子屏讓信息技術老師也束手無策。初見面一個月,就為躲避考試,在晚上十點鐘消失在B棟教學樓,我們發動老師們去找,經過他藏身的教室,他只冷漠不應。他也時不時地需要請假回家休息,借口千奇百怪,如心情不好、數學考差了、語文一篇文章讀不懂等。筆者主動找之前的科任老師們了解他的課堂表現,打電話給家長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現,通過給學生們布置寫一篇《自我介紹》了解他更深層次的心理訴求。通過這些操作,筆者知道他很重視喜歡地理,且目標明確,有自己的理想大學。筆者明白了,他頻繁鬧情緒搞小動作只是為了在班上刷存在感,為了博得更多人的關注。但是因為他的標新立異,他平時聽到更多的是批評,他最缺乏別人的理解及老師的關愛。筆者認為作為班主任,既不能聽之任之,一味的批評,更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學生。思考之后,筆者決定迎合他,給他想要的存在感。筆者給他安排了一件事兒,由他每天晚上六點二十進班后給大家聽寫地理。因為他對地理的熱愛,也很享受這種幫助大家學習的感覺,他請假頻率幾乎為零的同時還完成了既定的地理聽寫。感受到筆者的特殊關愛后,小J對筆者表現出了十二分的信任,經常要來聊一聊,聊完就開心回去繼續學習。小J表現失常的時候越來越少。第一階段的操作較好地建立了筆者和小J之間的初步信任。當他能被理解的時候,他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可是,“懷柔政策”也有失效的時候,小J最后一次情緒爆發是在高考前的三月份。中午十二點二十分,筆者走出辦公室,在朝著教室的方向遠遠看見小J揮著手里的粗棒子,正在摧毀教室門口的一盆滴水觀音。他看見筆者冷靜地走向他,就沖進教室坐下。在年級組辦公室里,小冷流著眼淚說考試沒考好,心里很憤怒。但其實打完花兒,他也很后悔。筆者要求冷靜下來的小J思考,比起傷害花草生命,還有沒有更好的情緒宣泄渠道?他說可以找朋友聊天。筆者欣慰地贊同他,植物也是生命,它不能為你的憤怒買單。學會情緒管理是比我們取得優秀學業成績更重要的事情。后來,我們請來了他的媽媽,讓她帶小J去花鳥市場放松一下,并且要求他買回一盆花兒,這盆花兒一直到高考都由他照顧。在幫忙給花兒松土、澆水的同時,他停止了一切搞怪,認真配合復習進程,在高考中真正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結束高考后,他把花兒帶回了家。筆者認為,班主任們對學生的愛應該體現在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寬容學生、尊重學生和欣賞學生上,讓他們在被尊重和被欣賞中不斷自我完善。小J在渴而不得的關愛中終于建立了對筆者的信任,愿意從最開始的冷漠破壞到慢慢愿意展示底線,愿意剖析最真實的自己,愿意露出心底最需要撫慰的柔軟,對于他來說,成績很重要,但是學會正確認識成績,正常與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和諧相處更重要,就這樣,我們因材施教,他也學會了尊重生命,自我救贖,自我革新,自我成長。這個陪伴成長的過程可能是漫長且曲折的,我們要允許學生情緒有反復,但只要整體向上向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17歲左右的高中生正迎來人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他們需要面臨諸多的挑戰,包括學科成績的起伏、生理發育、日益成熟的自筆者意識、人格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時他們還承載著父母、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高期待,因此,高中階段正是誘發心理問題的敏感時期。小S同學就是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一位。小S熱愛讀課外書也熱愛打游戲,雖然想成績一鳴驚人,但是他缺乏自律自立能力。他時常看著周圍人談論的熱火朝天,臉上流露出羨慕卻又抗拒加入。筆者時常擔心沉默無言的他被同學們孤立,于是特地安排了兩位活潑愛笑的學生做他的同桌,并暗中囑咐他們要跟小S友好往來。因為看他在圖書館借閱了《呼嘯山莊》,與他的談話中也一起討論過希斯克里夫人性中的矛盾。還安排了班上閱讀量與他不相上下的學生與他同桌,希望他能學會建立正常交際關系。高二上學期就在看著他的成績浮浮沉沉中度過了。遠離家庭還好,可怕的是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小S沉迷游戲無法自拔,與強勢的爸爸多次沖突徹底毀掉了爸爸對小S的美好期待。筆者在中間多次打電話,希望媽媽能居中調停,可是媽媽學歷低下,沒有談話技巧,過于嘮叨,小陳也不厭其煩,家庭關系陷入了僵局。在與小S的通話中,筆者得知他很痛苦,他也很想好好學習,可是總堅持不到幾天。5月,老師們先返校上網課。一天中午,小S爸爸打來電話,說決定讓小S退學,讓他去農村鍛煉一下,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以后再決定要不要上學。筆者問他這個決定是個人行為還是家庭共同商量的結果?他有些吃驚,說他們提出退學,班主任幫忙辦手續就行。筆者推心置腹,小S文采斐然,是同學們眼中的才子,怎么能隨意退學?即使筆者反復解釋,他仍然不愿意接受孩子可能出現了心理疾病,拒絕心理老師的介入,只是一味認為小S很懶。事情的轉機在公共衛生事件平穩后的返校心理測評后,小S被認定是心理不健康程度為一級。幸運的是,回到學校有了同學的陪伴,隔離了電子產品,再加上學生成長中心李萱璐(化名)老師的幫助,小S的情況已經比較穩定了,通過再次與父母溝通,希望他們更多的是陪伴,杜絕嘮叨,更多的是鼓勵,杜絕和其他同學攀比成績。他的父母終于妥協,認可了筆者的努力,愿意配合。在學校,筆者在路上碰見小S,總會主動跟他聊幾句,問問他最近在看什么書。元旦晚會合影、拍畢業照時筆者都拉著小S跟筆者站在一起。如果小S作業沒有及時完成,筆者就針對他進行減免,避免給他過多負擔。就這樣,在我們的全力配合下,小S走上了健康的道路,高考前一晚的合影中他胸有成竹地露出了微笑,高考志愿也完全按照他的意愿,最終被理想的大學建組專業錄取。錄取后,他的爸爸給筆者發了長長的信息,他說,“我們差點放棄了,小陳也差點放棄了。今天考完后,媽媽去接他,除了極度疲勞,心態很好。這些都是您的功勞。”暑假期間,小S媽媽告訴筆者小S在美術機構學習素描,并傳了他的作品給筆者看,她告訴筆者小S真正走上了正軌,時至今日,他們都非常滿意,孩子還健康生活著,并且越來越好,她感謝班主任的辛苦付出。能得到家長和學生的共同認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2]。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教師是學生的喚醒者、人生路上的明燈。有良好師德的班級管理者更是學生一生的貴人。他能跳出高考唯成績論的窄圈子,放眼于健全學生的人格,完美學生的人生規劃;他可以幫學生撫平心中的傷痕、帶學生見識世界上的美好、建立一個有序平穩值得期待的未來。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筆者也必將這一切可圈可點的過往根植于血液中,崇尚師德為先、敬業踏實地走好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