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波
(廣饒縣呂劇藝術中心,山東 東營 257300)
在戲劇舞臺表演之中,肢體運用與語言技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占據了戲劇舞臺表演的重要成分,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推動戲劇劇情的發展。因此,需要表演者能夠靈活地使用肢體動作,正確把握語言的技巧,生動地向觀眾展示戲劇內容,深刻詮釋角色人物形象,從而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肢體動作雖然具有無形的特點,但是在戲劇舞臺表演之中卻有著強大的沖擊力。在戲劇舞臺表演中表演者可以借助肢體動作傳達不同層次的人物情感,表現人物復雜矛盾的內心活動,這樣可以快速地將觀眾代入角色中,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從而進一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便是肢體動作在戲劇舞臺表演中的魅力,也從側面展示了肢體動作在戲劇舞臺表演中的重要性。戲劇舞臺表演是處于不斷發展中的,更加強調了古代與現代的融合,中華民族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豐富而寶貴的自然資源都為舞臺戲劇表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夸張的動作表現力是戲劇的一大特征,雖然肢體動作都是來源于生活,但是卻與生活有著明顯的區別。表演者簡單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夠實現情感的表達,突出舞臺戲劇所要表達的內涵[1]。因此,作為一名表演者需要加強自身綜合能力,不僅需要把握一定的語言技巧,更要學會運用肢體動作,通過肢體動作促進表演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突出戲劇多樣化的特點。
戲劇舞臺表演中最重要的表達與交流方式便是語言,語言作為戲劇表演的基礎組成部分,在對故事內容進行講述、故事情節進行呈現、人物關系的引出等多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戲劇舞臺表演中的語言與生活中的用語有著明顯的區別,戲劇舞臺表演中的語言需要具有較高的技巧性。更加強調發揮舞臺語言推動情節發展,烘托戲劇氛圍的作用。想要對戲劇舞臺表演中的人物進行生動的刻畫,就必須要依靠人物語言與臺詞來進行呈現,并且戲劇舞臺語言能夠準確地向觀眾表明人物的形象、性格、年齡、社會背景等。要求戲劇表演者需要對人物語言特征與技巧進行良好的把握,從而實現生動的人物性格與形象的塑造。在戲劇舞臺表演中每一句臺詞都推動著情節的發展,表達著人物的思想情感,觀眾通過語言從而加深對于戲劇人物關系的理解,身如其境地融入舞臺戲劇表演環境之中,從而實現戲劇人物與觀眾之間的強烈情感共鳴。
肢體在戲劇舞臺表演中的運用具體是指人們借助身體或者身體的某個部位實現信息傳達。不一樣的肢體動作會傳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內容[2]。因此,豐富多彩的內容都能夠通過肢體動作進行表達。
首先,應用于與觀眾的交際。在臺戲劇表演之中肢體語言可以作為天賦的展現,要求戲劇表演者需要將戲劇作品的內容與肢體動作轉換,從而與觀眾形成互動,實現肢體動作的交際性特點。尤其是在面對具有豐富文化色彩的舞臺戲劇表演之中,更加要求舞臺戲劇表演者需要靈活使用肢體動作,不同的社會環境所產生的戲劇作品內容是有所區別的,表演者需要學會借助無聲的肢體表演來與觀眾進行心與心的對話,讓觀眾能夠感受到作品所要闡述的內在思想,烘托故事氛圍,實現觀眾與故事的共鳴。
其次,運用于情感的直觀表達。肢體動作也是表演的一種。對于觀眾而言,肢體動作更加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戲劇表演需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表演者需要在表演中靈活使用肢體動作,讓觀眾感受到戲劇表演的內涵與意義。戲劇故事內容的傳達并不只是單一依靠語言與動作來進行完成的,更加強調演員肢體、服裝、外部環境等,但最為重要的是面部表情與行為舉止。戲劇舞臺表演的藝術魅力也在于此,要求表演者需要讓肢體動作更加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在特定的情景之下進行靈活的展示,從而為觀眾提供真實感與生動感,豐富觀眾的體驗,實現肢體表演舞臺的拓展。
戲劇作為我國歷史文化中沉淀歷史較為悠久的文化之一。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之中發展出了多種類型。例如,戲曲、話劇、歌舞劇等。不同劇種在運用語言技巧上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戲劇舞臺表演過程當中,語言作為基礎的部分也是最為核心的部分,它具有多種運用價值。
首先,彰顯人物性格。戲劇表演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人物,戲劇的人物往往有著復雜矛盾的個性特征,那么人物的性格特征需要通過語言技巧與肢體動作來進行呈現。語言方式來展示人物有兩種方式:一是說話方式。不同的說話方式能夠體現不同人的性格特征。二是說話語氣。不同的說話,一句可以呈現當時人物不同的情緒與心理活動,哪怕是同一句話在不同的語氣之下都能夠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便是語言技巧在戲劇舞臺表演中的有效運用,能夠實現人物性格的生動化[3]。
其次,表達呈現真實化。戲劇臺詞與書面語具有明顯的區別,它更加傾向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戲劇表演是將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藝術加工演繹。所以,戲劇的臺詞風格與日常生活較為貼近。較為口語化的臺詞能夠使得觀眾更加具有身臨其境之感,實現情景的有效烘托,從而使得人物角色的情感表達能夠更加的貼近真實生活,通過語言與觀眾搭建情感共鳴的氛圍。
在戲劇舞臺表演中肢體運用與語言技巧兩者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相互依賴、相互聯系。表演者如果能將具體動作與語言技巧進行完美的搭配,就能夠促進表演效果的有效提高,為觀眾呈現具有個性化的、豐滿的人物形象特點,促使觀眾能夠快速地走入到戲劇情節之中。如果在戲劇表演中只有語言的刻畫,人物的形象并不能夠完美的呈現,但在肢體動作的配合之下,人物形象能夠呈現得更加立體豐滿[4]。表演者可以通過情景化的訓練方式促進肢體運用與語言技巧進行結合。要求表演者在訓練語言技巧的過程當中需要帶入一定的情景之中,對角色進行揣摩,從而促使語言表達更加具有感染力。在進行肢體運用訓練過程當中,也要創造一定故事情景,在訓練過程當中不僅要揣摩角色的心理語言,更加需要將心里表達進行外化與肢體動作。與肢體語言相結合,促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與此同時,在語言技巧訓練過程當中,需要對音色、音量、音長等細節方面進行細致的揣摩。在肢體訓練之上,需要充分地的考慮到動作的標準性,動作的藝術性與情景是否相結合,從而實現肢體細節與語言細節的完美結合。在進行戲劇舞臺表演過程當中,特別強調語言與肢體方面之間的協調性,部分演員在表演過程當中因為緊張狀況而出現卡殼狀況,也能通過肢體或語言的暗示,能夠促使演員更快地進入到角色之中,從而完成精彩的戲劇舞臺表演。
加強表演者的基本功,更加強調表演者需要從自身對角色的了解進行有側重的訓練。戲劇舞臺表演自身的特點決定了表演者需要在肢體運用與語言技巧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在表演過程中,只有表演者能夠將語言進行清晰準確、明了的表達,同時加上肢體動作的配合才能夠將自身融入于角色之中。因此,表演者需要結合自身對于語言技巧與肢體運用的把握。首先,從肢體動作方面來說,在進行表演過程當中特別需要認識到戲劇表演是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并不是進行日常生活的復述[5]。在舞臺上肢體動作需要適當地進行夸張,融入藝術成分,要求肢體動作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因此,演員在臺下需要進行多次的練習,積極感受舞臺上與生活中表達所存在的不同,從而實現舞臺效果趣味性與藝術性的增加。其次,從語言技巧方面來說,在表演過程中要求演員必須要吐字清晰、發音準確,戲劇舞臺表演中通常并沒有字幕的呈現。因此,觀眾對于演員聲音的敏感度具有很高的要求,戲劇演員在表演過程當中要保持穩定的氣息,這樣才能夠具有圓潤的聲音,十足的中氣。在進行訓練過程中需要認真拿捏唱詞的語氣變化特點,加強對于語言節奏的把握,語氣的高低變化要做到心中要有數,這樣才能夠使觀眾感受到戲劇舞臺表演的魅力。想要做到這一點,演員必須要扎實的練好基本功,在日常訓練之中加強發音能力與表達能力的訓練,促使自己的聲音變得更加悅耳動聽,語言表達更加規范化。最后,年輕表演者需要積極地向年長的演員進行請教與學習,加強自身語言表達技巧能力的提高,從而為舞臺戲曲表演打下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戲劇舞臺表演作為豐富大眾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夠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在進行戲劇舞臺表演時肢體運用與語言技巧對表演的整體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求表演者在實際的表演過程當中要從多方面的因素考慮,靈活地使用肢體與語言,完美的實現肢體與語言的配合,將觀眾引入戲劇表演場景之中,從而在表演中感受到人物的豐滿與故事情節的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