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平
(中共榕江縣委黨校,貴州 榕江 557200)
建設現代化農村和促進發展農村農業的前提,就是改革農戶的經濟權益,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權益,發展并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環境下發揮出人民群眾的財產權益,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加大投入農業經濟,協調發展農村新經濟和新產業。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迸發式發展社會經濟,這也是在改革開放時獲得最大的成就,改革開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構架,大多數農村青年年勞動力都到大城市進行體力勞動,造成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情況逐漸嚴重,農村大多數勞動力都步入城市,這是農村地區經濟衰竭的主要原因。而農村大量流失勞動力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主要是農產品數量和質量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不僅如此,也產生了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益不平衡的情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科學技術飛快進步的背景下,農村當中運用科學技術的效果和范圍并不大,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環境下進行探索發展農村經濟的途徑就一定要處理現有的問題。我國發展農村經濟具有很大的潛力,首先要發展農村經濟,城市經濟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農村經濟也有效推動城市經濟發展,要深入挖掘農村經濟發展潛能。不同農村區域所探索發展方式也不一樣[1]。
為了能夠有效解決我國農村和城市之間存在的差距,發展農村經濟就一定要對發展農村經濟的途徑進行充分的思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能夠有效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我國目前社會發展最緊迫解決的問題就是有效解決農戶的經濟收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只有農戶富足了,才能夠把生產和消費帶動起來,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只有農戶富足了,才能夠提升教育文化水平,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大量提供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充分地吸引勞動力和優秀人才進入農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建設農村經濟。不僅如此,發展農村經濟技術能夠推動產業逐漸擴大。想要實現農村產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農村經濟。建設新型農村要具備生活富裕、生態優美、產業旺盛的特點,那么就要促進發展核心產業,推動產業逐漸規模化,最大程度上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推動銷售生產農村農產品,提供一定動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除此之外,發展農村經濟能夠有效平衡和城市之間的差異,有效解決我國地區不平衡的情況。這幾年我國持續發展農村經濟,也逐漸縮小了農村區域和城市區域之間的差距,特別是小城市和大城市或中城市、內陸城市和沿海城市等的差異非常明顯,造成了有一些地區人民群眾具有非常大的生活壓力,無法平衡資源,減少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而農村經濟的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各個區域之間的發展經濟的差異,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讓人民群眾能夠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
目前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的發展水平并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無法對廣大消費者轉變的消費觀念進行適應,并且目前我國各個地區農村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了過剩的階段性和結構性情況,由于大量流失了勞動力并且對利用科學技術的認知程度非常低,這也造成層農村生產的農產品質量比較差。與此同時,我國并沒有加強注重無公害農產品,也沒有開發研究專業的檢測技術,同時,我國生產農產品的成本以及農產品售價逐漸提升。農產品的成本和售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村區域中階層和低階層經濟首日群體的日常生活消費。
因為農村經濟發展和城市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市場經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重視醫療和教育方面的問題。農村大量的勞動力也逐漸流入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農村區域的農戶普遍教育水平都比較低,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生存和發展主要就是體力勞動,所以農村群體當中留守兒童、留守婦女以及留守老年人的情況非常嚴重,并且這一類留守群體具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意識觀念,無法運用和掌握新農業知識和新農業技術,這種種原因都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發展產生一定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國并沒有加大力度鼓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來農村發展,絕大多數教育程度偏高的人才都在大城市發展,沒有想要建設新型農村的想法,所以造成建設發展農業比較緩慢[3]。
我國大多數發展農村經濟都不均衡,不同農村區域發展農村經濟的狀況不同,所要面對的問題也不一樣,想要共同實現富裕的目的,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農村農戶的情況,不但要提高農戶教育質量和思想文化,還要攻堅扶貧。各個農村地區都要積極響應攻堅脫貧,要充分地調查貧困群體的具體情況和人口數量,并且要尋找專項脫貧負責人,努力讓負責人對貧困人民一對一幫扶,輸出文化、教育和思想等各個方面的正確理念。建設農戶精神文化要非常長久的時間和努力,由于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要非常長的期限,農村扶貧工作的壓力也比較大,并且時間也很緊迫,從而導致產生了非常多的問題。
根據我國不同的農村區域,相對應有不同的農村特點,解決的問題也都不一樣。發展農村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好當地的資源,保證在建設農村經濟的過程中,把當地資源優勢和自身實際發展農業情況進行相結合,建立起屬于當地農村科學合理的經濟構架體制。而有一些農村比較偏遠,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態自然景色來吸引城市人民群眾來旅游,讓城市居民充分感受農村生活,增加了人群流量,那么相對應就會帶動農村當地的服務行業和餐飲行業。而革命根據地區就可以建立紅色革命的旅游基地,而缺少自然環境資源的區域,就可以按照當地氣溫氣候特點,進行珍貴藥材和特色水果的種植,并且與企業進行合作建設當地加工廠,最大程度上推動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4]。
根據實際情況了解,我國各個農村區域都農戶對利用科技的認識程度不足,且落后的教育知識和精神文化,主要就是因為教育程度比較低。發展農村經濟離開了國家的支撐之后也會顯得非常無力,所以要加強重視教育方面的培養,要開展進行提高農村農戶的素質水平工作。相關政府部門和村委會可以利用廣場舞和文藝晚會等這種宣傳推廣方式,來傳遞給農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鼓舞大學生回到家鄉進行創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農戶提供充足的資源和優質的條件。并且邀請相關的農業科技專業來進行培訓農戶的專項技術,進行培訓農戶管理藥材技術、林間種植技術以及養殖家禽技術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農戶的農業生產水平,最大化地保障農產業的品質。
保障建設新型農村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人才,建設培養一支水平強素質高的管理團隊能夠在最大程度推動農村集體發展,要進行培訓當前業務能力比較強并且表現優異的黨員,可以把優秀的黨員調動至基層集體領導當中,這樣能夠有效地加強基層領導的執行力度和凝聚力量。引入高質量高素養的人才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最關鍵的措施,可以與各個高校展開合作或者各個教育機構進行聯合,或者返聘退伍的高質量人才,加大政策吸引大學生,從而能夠保障發展農村經濟,提供充足的優秀人才,不僅如此,培養農戶現代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農村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和農村科技研究所以及各個職業高效進行合作,進行培養現代農戶,特別要加強注重培養青壯年人才,能夠有效保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動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環境下,進行分析發展農村經濟的方式和發展農村經濟的途徑是十分重要的,想要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發展農村經濟,那么就要全方位地滿足和解決農村地區脫貧問題。
目前信息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地區銷售農產品也不再僅限現實當中進行售賣,隨著互聯網時代飛速發展帶動了電商行業迅速崛起,并且具有一定的宣傳電商平臺方式和物流基礎。現代農村在找尋銷售農產品途徑的過程中可以對互聯網平臺進行考慮,進行當地農產品的銷售。與此同時,農村鄉鎮相關領導人員要具備品牌理念,要加強重視當地的農產品生產,要積極地和農戶進行溝通交流,激勵農戶進行注冊品牌,并且要嚴格管理農產品的質量。相關政府部門也要積極的引導和鼓舞當地有名的企業進行推廣宣傳農產品,能夠有效進行招商引資,提高加工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當地農戶就業機會和經濟收益[5]。
發展國家經濟的前提是要發展農村經濟,也是有效實現我國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鄉村振興無法離開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經濟要充分地考慮適合的發展途徑。各個地區都要充分進行調查研究,科學合理進行規劃,因地制宜,制定滿足發展農村經濟的策略,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