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龍
(朝陽市衛生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互吻合,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益。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因其覆蓋面廣,理論性強,學生普遍反映理解費力、記憶困難。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指導有效學習,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使學生易懂易學,提高學習的實效性,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目標追求。我將結合本人實際工作從教研室統一備課、實訓課課堂有效性、理論課課堂有效性三方面進行探討。
集體統一備課是指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凝集體智慧,開展集體研讀課標和教材、分析學情、探討教學重點難點、尋找科學的教學方法、設計高效的教學方案等活動。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開展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隨著新課改深入,信息化教學的推進,過去那種“閉門造車”“單打獨斗”的備課方式不再適合當前教學改革需要,集體備課方式越來越受到普遍青睞。集體備課,可促進教師間協作互助,智慧碰撞,資源共享。在溝通、交流、研究、討論中,對教學進行原設計、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使教學設計更加科學規范、合理完善,可使課堂教學最優化,克服個人備課的隨意性和片面性,可以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1]。
擔任教研室主任4年來,同科里教師一道通過統一備課完成了一套有利于教師統一備課,知識點緊跟新教材的教學資料,包括題庫、實訓計劃、每學期教學計劃和課件,為提高課堂時效性做好準備工作。
覆蓋護考知識點的題庫、有效的實訓計劃、翔實的教學計劃和適合學生的課件的應用,不僅方便了教師的統一備課,還能做到同一專業進度一樣、重點一樣。學生在學習每一章節后都有試題可做,幫助學生復習重點內容,學生在面對校內考試、護考、高考等不同層次的考試都迎刃有余。統一的課件也有利于教師的集體備課,上課過程中有需要改變和填充的,可以及時共享,這樣不斷更新完善教學內容和課件內容,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在當前教育教學課程改革中,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的過程中,針對班級容量過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和個體差異、不同的認知與接受能力,并結合教育對象的發展性、差異性,不斷尋求和完善,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實驗研究發現分組教學是提高課堂實效性較理想的途徑[2]。
通過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護考的考點和知識點,構建專業課的知識體系。重新整改教材,把護考知識點融入其中,再配合真題練習,既能系統化地進行專業課的學習,又能貼近護考。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習能力[3]。
2.1 靈活采用多媒體教學。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絕不是把上課內容單純地搬到PPT上,而是有選擇性地把學生最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內容以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專業課知識點在臨床中的運用情況。除了精美的PPT,我們可以開發適合我校學生認知水平,又可以供學生反復學習觀看的精品課程[4]。
2.2 創設教學情景。在每一章節學習中引入案例,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讓學生學習每一個知識點之后都會很清楚這個知識點有什么用,將來能幫助我們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2.3 注重總結,不斷完善提高。為了收到較好的上課效果,讓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吸收更多的知識,做出了如下努力。
2.3.1 保證課堂安全。上課之前必須詢問兩個班級學委或班長,確定上課人數,請假的一定要有記錄。
2.3.2 有效組織教學。兩個班分坐兩邊,兩個班的學委挨著坐,手持兩個班的名單,共同記錄兩個班課堂回答問題情況。
2.3.3 照顧前后左右。利用麥克上課,大多站在教室中間,盡量照顧前后左右的學生。
2.3.4 嚴格要求紀律。上課遲到、請假、睡覺、說話、回答問題錯誤都點名批評并扣去相應分數,及時記錄,作為平時成績賦分標準。
2.3.5 做好充足準備。準時上課,準時下課課件簡潔清晰、重點突出;授課內容熟練。
2.3.6 充分調動學生。多利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緊跟教師思路,一旦溜號就很難跟上,讓他們不敢溜號;利用隨機抽取兩個班學號的辦法進行提問,讓每個人都緊張起來,回答正確記一個5分,回答錯誤畫個×,且課后把該問題寫5遍。
2.3.7 布置課后作業。每節學完都讓學生利用晚自習時間做相應的習題,不會的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利用課間時間給予解答。
2.4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以完成某一項具體任務為目的,促進學生主動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5]。
采用項目教學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個步驟進行(以《血壓測量》為例)。
2.4.1 項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要完成的項目:血壓測量。教師設計教學案例,課前展示給學生,以便學生按案例去創造教學情境,進行角色扮演練習。
2.4.2 制定計劃:學生一組2人,以組為單位,針對相關問題,開展課前自學;制定工作計劃;分工合作,實施工作計劃。
2.4.3 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小組內的分工及成員間的合作方式,按照確定的工作預案和程序工作。
2.4.4 成果展示: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模仿練習、教師指導。指導內容包括:操作方法是否準確,測量結果是否準確,護患溝通是否有效,病人是否主動配合等。
2.4.5 評估總結:討論課前準備的問題,學生自評,教師檢查評價。
作為教師,應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應根據所教學科的特點,在提問前精心預設有效的問題,在提問過程中注意提問態度、提問時機的選擇、靈活設計等策略的應用,提問后需要及時進行有效反思等,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課堂提問。5分制提問法是一種嘗試[6]。
整節課,師生活躍互動,只要教師提問,學生必定呈現爭先恐后的場面,這樣的課堂是我們所向往的。5分制提問可以讓向往變成現實。
實施5分制提問的課堂要求重點突出,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每次課給學生設置2~3個重點,課上提問,當堂消化。
5分制提問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開學初交代給學生:本學期回答問題以自己主動回答為主要形式。課堂上每回答一次問題給記一次5分,為了給更多學生機會,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1次課最高只給1次5分,如果重復回答問題1次可在5分的右上角標記1個“+”號,以此類推。
結果評價:
考試課:依5分次數和“+”號多少來給出平時成績。
考察課:依5分次數和“+”號多少來給出考察成績。
注意事項:5分制提問的弊端是可以讓膽大的同學充分發揮,但膽小的同學就失去了表現機會。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對策是每次課隨擊提問一次,回答正確也給記一次5分。
上課后一定要及時對課堂提問進行反思,查找提問的疏漏和不足之處,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做針對性的彌補,通過不斷的總結查找,才會更好地把握住提問的技巧,學會靈活機動地處理問題使提出的問題更加有效[7]。
在科內全體教師的配合下從統一備課、實訓課的教學內容及方法改革、理論課嘗試多種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上述實踐,在提高教學課堂實效性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提高課堂效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完成這項工程,首先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學新知、看新事、涉新域、提能力。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才能對專業課各個版本教材融會貫通,自如駕馭;才能把課講得生動靈活、深入淺出、有吸引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最終目的才能實現。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最新的理論知識,不斷地探討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課堂教學和考試輔導實踐;不斷地總結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道路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