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君
(萊州市競技體育學校,山東 煙臺 261400)
投擲運動是一種需要運動員協調多個身體部位,將手中持有的球投擲到目的地的體育運動,它對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基本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水平低,教練員要讓青少年投擲運動員在體育訓練中獲得較佳的訓練效果,則需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現有的身體素質水平,制定合適的訓練方案,針對性地提高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基本素質,讓青少年投擲運動員可以適應投擲運動對自身素質能力提出的要求,保障青少年運動員的投擲效果。
在投擲運動的專業訓練中,教練員一般需要對運動員的基本素質進行測試,了解他們的基本素質是否符合運動素質標準要求。而青少年投擲運動員是否能夠在訓練中獲得較高的成績,也取決于他們的基本素質水平是否達到標準。就目前來看,能夠對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成績產生影響的因素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會影響其投擲運動成績,它能夠反映運動員的機體能力和投擲技術水平;第二,運動員的速度素質也會影響其投擲運動效果。速度是指人體某部分的動作速度,若是這一速度不夠快,則難以實現人體某部分在投擲運動中的快速移動,也會影響運動員的下肢反應能力,進而對運動員的投擲訓練成績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第三,運動員的彈跳力也會影響其投擲效果,因為這一彈跳力可以給自己的動作增加反作用力,這一反作用力可以促使運動員更好地將球投擲到目的地,保障運動員的投擲質量;第四,運動員的力量素質同樣會影響其投擲效果,尤其是手臂的肌肉力量更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
從這些影響因素來看,教練員要提高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訓練成效,就需要抓住這幾個要素來對青少年的投擲運動訓練素質能力進行針對性的鍛煉與提升。
在教練員對青少年投擲運動員進行長期、有計劃的訓練時,面臨著一些重要的問題。若是不能對這些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則難以保障投擲運動訓練的實效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練員更注重對青少年運動員展開專項訓練,反而忽略了對運動員進行基礎素質的有效訓練,使其運動素質的發展不夠全面、缺乏均衡性。這種問題的存在并不利于提高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素質訓練水平,還可能會扼殺學生的發展可能性,使其在拔苗助長的情況下得不到循序漸進的發展,這不利于學生未來在投擲運動方面的健康發展。
有的教練員在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實際訓練中,采用的訓練方法比較單一,容易讓運動員產生枯燥乏味的訓練情緒,也不利于運動員從單一的訓練中提升自己的訓練成效,這不利于調動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使其在訓練過程中缺乏主動參與的興趣,影響了他們的訓練成效[2]。歸根到底是運動員的內在學習驅動力不足,在運動員缺乏興趣與學習積極性的情況下展開投擲訓練。為了提高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投擲訓練水平,教練員應著重改善投擲訓練方法單一的問題,并且注重增強運動員自主參與訓練的欲望,自覺地形成投擲訓練的良好習慣。
在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投擲訓練中,具有訓練內容缺乏針對性的特點。這是因為有的教練員沒能從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運動員自身的不足,制定合適的訓練方案,所以運動員的訓練實效始終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對于這種情況,教練員應更新自己的訓練理念,推進投擲訓練的創新變革。
在體育運動的訓練中,訓練者為了體現訓練的全面性,會設置一些補償性的身體素質練習活動,這種訓練模式就是“課課練”。目前課課練模式的運用價值是值得認可的,教練員在開展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基本素質訓練時,可將課課練模式引進來,讓運動員能夠根據自己的體能弱項,展開針對性的訓練,克服自己的身體素質薄弱點[3]。
比如有的運動員的柔韌素質不夠強,教練員可讓運動員參與到一系列的柔韌素質訓練活動中,如有靜力性的壓腿訓練、劈叉訓練、下腰訓練、壓肩訓練、轉肩訓練等等。之后,教練員可根據投擲運動的實際特點,對柔韌素質的訓練方法進行優化,將柔韌素質的訓練內容與投擲運動專項訓練內容結合起來,發揮更佳的訓練效果。例如教練員可引入“拉橡皮帶蹬轉”的訓練內容,讓運動員通過模仿這一技術動作,利用外力作用,鍛煉運動員身體的柔韌性,讓運動員跨過關節的肌肉、肌腱等軟組織也具有更強的彈性與伸展能力,使其關節活動幅度更大、范圍更大,為運動員提高自己的投擲技術水平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
“速度”是指一個人快速反應與運動的基本能力,它可涵括動作速度、移動速度以及反應速度。教練員在對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基本素質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時,應該注重從速度素質入手,結合投擲運動的實際特點,通過合適的訓練方式,鍛煉青少年投擲運動員應具備的速度素質[4]。在這方面,教練員可讓運動員參與到合適的跑跳訓練活動中來。例如教練員可讓青少年參與“蹬轉縱跳”練習活動。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可以通過腳部的用力蹬轉,提升自己的動作速度,也可以在沙坑兩級跳的訓練活動中增強自己的落地反應速度。教練員也可讓運動員加強“20米連續滑步”的訓練,鍛煉運動員的位移速度。
教練員也可讓運動員通過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跑跳類的練習活動,提高自己的動作頻率,并增強自己的反應速度,讓自己的大腦皮層興奮性更強。這顯然有利于鍛煉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此外,教練員還可為學生安排短跑、中長跑等訓練內容,進一步提升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水平。教練員可以讓運動員先通過慢跑的訓練方式,做好熱身活動,然后參與到800米的接力跑訓練活動中來,逐步提升其速度耐力素質。在此基礎上,教練員還可引導運動員參與變速跑的訓練。在這一變速跑訓練中,運動員可先進行100米的快速跑,然后進行100米的慢速跑。最后,教練員可開展勻速跑訓練活動,讓運動員在勻速跑步的過程中鞏固自己的速度耐力水平。
在投擲運動中,運動員的彈跳力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這是因為運動員在投擲時,一般需要借助彈跳力的反作用力,增強自己的投擲效果。教練員在鍛煉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基本素質時,應充分重視以彈跳力素質訓練為核心,著重設計一些可以增強運動員彈跳力的訓練內容,針對性地彌補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運動素質缺陷。對此,教練員可引入游戲化教育理念,組織青少年投擲運動員參與到關于彈跳力訓練的游戲活動中來。在設計這一游戲活動時,教練員需認識到彈跳力包括兩種,即水平、垂直等兩種方向的彈跳力。教練員的彈跳力訓練內容應涵括這兩點,全面提升運動員的彈跳力素質能力。
教練員可設計以下的彈跳力訓練游戲:在游戲開始時,運動員可根據指令來做出腳部的彈跳動作。當教練員喊出“雙足跳”這一指令時,運動員需立即反應過來,用自己的兩只腳不斷地跳動起來;當教練員喊出“雙足交換跳”這一指令時,運動員則可用兩只腳交換動作,進行不斷的跳動;當教練員喊出“單足跳”這一指令時,此時的運動員需立即做出單足跳的動作。教練員可隨機更換游戲的指令,讓運動員在游戲活動中,根據具體的指令,鍛煉自己的彈跳能力。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游戲的訓練效果,教練員可引入更多樣化的彈跳動作,如負重跳、深蹲跳、助跑單足跳等等。如此,運動員在參與游戲活動時,既可體會到游戲化訓練的樂趣,又能從中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質。
投擲運動對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普遍較低,教練員可通過動力性訓練的方式,提高投擲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所謂動力性訓練,實際上就是一種能夠讓運動員的肌肉收縮與伸展交替進行,使其肢體在空間發生一定位移的訓練方式,它在運動員專項訓練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練員若要提高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水平,則可將動力性訓練引進來,開展靈活、高效的力量素質訓練活動。
例如教練員可以讓運動員參與“前后拋鉛球”“舉/挺輕杠鈴”“拋甩小重量杠鈴片”“拋投實心球”等一系列的訓練活動,系統地鍛煉自身的基礎力量素質。這些訓練內容看似簡單,但是卻能夠針對性地鍛煉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教練員也可在合適的時機,加大力量素質訓練的難度,旨在增強運動員的爆發力。比如教練員可以讓運動員參與“高翻杠鈴”“負鈴快速蹲起”等訓練活動中,逐漸提高肌肉收縮速度,大幅度增強他們在投擲運動中的爆發力。
總之,影響青少年投擲運動員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基本素質水平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教練員應立足運動員的全面發展需要,對運動員的基本素質訓練方式進行優化與改進,讓青少年投擲運動員在科學的訓練指導下提升自己的各項基本素質,保障青少年運動員在投擲運動中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