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亞華
(中共赤峰市敖漢旗委黨校,內蒙古 敖漢旗 024300)
鄉村振興戰略在實施過程中離不開農村人力資源,但是當前的農村人力資源雖然在數量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質量上并不過關,應當從基礎教育、技能培訓、心理健康等方面抓起,進一步投資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要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需要處理好農村科技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人才隊伍作為保障促進科技體制的改革,增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地位,以科技支撐社會發展。由于我國的農村人口數量較多,人口素質普遍較低,人才流失較為嚴重,缺少人才資源,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需要建立現代化的農業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人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農村地區需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培養,加大引進的力度,廣泛吸引大量的優秀科技人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科技人才培養不僅能夠讓農村地區形成具備競爭實力的科技人才制度優勢,還可以增強農村地區的科技人才創造創新活力,進一步實現農村地區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需要建立健全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保證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由專業的農業科技人才來負責推廣科學技術。在鄉村振興的發展中需要注重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這是因為在當前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中需要有人才作為支點。在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過程中可以引進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技術,促進智慧農業和大數據農業的發展,通過培養科技人才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增強鄉村經濟創新活力,需要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科學技術人才,提升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在鄉村振興發展中需要了解鄉村產業的優勢,并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和大數據思維來大力推動現代化農業和產業的發展,提升鄉村經濟創造活力。在鄉村振興中注重科技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實現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由于我國貧富差距極為明顯,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地區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所以為了提升區域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培養科技型人才,增強農村的人力資源質量,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目標[2]。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培養農村科技人才是為了通過科技人才來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實現科技強農的目標。首先,需要宣傳綠色的發展理念,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中國國土廣闊,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農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的飛速發展致使農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農村的經濟水平較低,大部分的農村人口選擇外出城市尋找出入,而剩下的農村人口由于綜合素質偏低,在環境保護上缺少理念,在農業生產中常常出現廢棄物隨意丟棄,焚燒垃圾等現象,導致土壤、水、大氣等受到嚴重污染。隨著農業科技人才的引入,村民件建議是到環境保護的作用和重要性,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環保理念,創造美好的農村生活。
其次,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需要將農村產業的發展模式進行創新升級,從傳統的小農經濟耕作模式向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的的農業生產模式發展。農村科技人才受到高等教育掌握了專業的知識,可以因地制宜的引入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改變農業的發展模式,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最后,培養職業的農民,提升農民收入,在過去的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小農經濟耕作模式,農民對于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并不了解,農業發展較為緩慢。傳統的額農業生產方式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民經濟收入不穩定。而隨著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入,為農民開展了專業的教育培訓,創建了一只具有高素質的農業生產經營隊伍,實現了農業增收。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科技人才的培養中常常會遇到各種難題,如農村人才發展內生動力不足、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人才培養中缺少師資、人才培養法律法規不健全等等,這些難題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科學合理的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對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從各個方面入手進行處理,增強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效率和質量,促進鄉村振興的目標實現。所以需要創建人才培養的總體框架,大力發展本土農業科技人才,合理調整農業科技人才的隊伍結構,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等。農村科技人才培養策略具體如下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2021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87562人,占全國的36.11%,由此可見我國的勞動力數量極為豐富,但是在實際的農業產生中農民由于受教育的程度較低,雖然近年來文盲人數逐漸下降,但是農村高學歷人員仍舊較少,農村人口流動量大,大部分農民工選擇外出謀求生計,而留在農村發展的人也不一定從事農業工作,導致農村人才培養和發展的內生動力小[3]。
因此,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資金投入,既然農村人才培養和發展的規劃難以實現是因為農民的文化基礎水平較低,那需要注重農民基礎文化水平的提升,增強農村人才培養內生動力。因為在農村人才培養中農民的文化基礎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需要建立健全農業基礎教育的投入體系,推動農村基礎教育工作,營造濃烈的學習氛圍,讓農民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同時,還需要完善農村教育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增強農村基礎教育的質量。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現鄉村振興目標,需要從基層抓起,注重農民綜合素質的提升,掌握農民掌握現代化生產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術等,創新農村產業模式。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職業農民。在這過程中農業組織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起到帶頭的作用融入農民,宣傳普及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致使,增強農民的綜合素質,幫助農民掌握現代化先進的生產技術。除此之外,當地政府可以大力鼓勵有志青年加入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中,為家鄉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地政府應當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機制,以此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創建科技人才培養體制,通過創辦專題講座、崗前培訓、遠程教育等活動,增強農業生產隊伍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利用優渥的薪資待遇來吸引更多高學歷的農業科技人才,加入科技隊伍。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業科技人才,可以構建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才隊伍的積極性和興趣。
眾所周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村教育中長期處于低水平的狀態,各地區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這也是受落后的農村人才培養體系的影響。在當前我國的農村人才的發展中并沒有一套完善的農村人才培養體系,對于農民的發展缺少專業的培訓機構。即使有部分想要提升自我價值的農民想受到專業的技能培訓,但是缺少專業的培訓渠道,這也就限制了我國農村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此外,我國的農村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傳統的農村人才培養方式其效率并不高,對于偏遠地區的農民而言人才的培養需要花費較多的成本,而對于農村的人才培養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培養目標和內容,導致我國農村人才培養的計劃難以實現,無法高效地提升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
因此,需要充分發掘可使用的人力資源,完善農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體系,可以通過創辦農業技術型人才學校,增強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以此完善農村人才教育。此外,還可以根據當地的農民需求,建立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和科研機構,吸引農業管理相關的專業人才,創建人才培養基地,科學合理地制定人才培養體系。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建立一支具有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創新農村地區人才培養的教學方式,完善鄉村人才培養體系以及教育體系[4]。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科技人才培養中缺少一套詳細的法律法規,當前我國鄉村的發展雖然已經步入了國家戰略水平,但是農村農民受教育的程度仍舊處在低水平,教育地位沒有得到法律的支持和幫助。與其他發達國家相較,在農村人才的培養上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并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如美國的《莫雷爾法案》、日本的《農業振興法》等,都是非常重視農民受教育的地位。所以,我國也應當大力發展農村人力資源,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培養的法律法規。
農村人才培養困難重重是因為農村傳統的人才在向現代人才過渡的過程中未能很好的完成,所以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認識到農村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作用,通過立法等方法提升農村教育的位置,制定行之有效的農村人才培養法律法規。在法律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積極引入農業人才,通過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管理和技術培訓中,優化農民生產意識,培養一大批有專業度,具備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增強農民的專業素養,進一步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發展[5]。
總而言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的發展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幫助,人才素質的高低對于鄉村振興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入,加強新型農民的培養,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科技人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