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蘭
(包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 包頭 014030)
在預防醫學領域當中包含職業衛生,其主要關注核心點在于勞動時職業性有效因素之間的接觸,同時針對勞動者健康情況以及生命質量影響[1]。在職業衛生工作區域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所承擔的工作量相對較多[2]。并且伴隨臨床職業發病率持續增長,職業病管理以及防治等由于區域不同,其現狀也存在極大差異。所以必須增強職業病防治管理力度,創建針對性處理措施,確保患者安全[3]。本研究通過調查包頭市職業病防治機構職業衛生具體現狀,從而確保職業衛生服務整體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為后期職業衛生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4]。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職業病防治機構的職業衛生現狀調查情況,內容如下。
本次研究主要針對包頭市職業病防治機構情況實施統一調查,挑選本地區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納入時間由2017年1月開始,到2020年1月結束,主要對其職業衛生情況作出詳細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及措施。
通過制定統一調查表,隨后針對本地區內的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職業衛生當前狀況開展調查工作,其調查內容具體如下。第一,職業衛生工作具體投資經費是多少、相關設備檢測能力具體情況以及工作設備;第二,職業衛生結構主要設施狀況;第三,具體人力資源情況,分別為工作人員學歷結構、工作人員職稱結構、工作人員具體數量以及實際年齡等;第四,獲取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情況;第五,具體職業衛生工作落實情況。共分發30份調查表,總回收率為100%。
第一,分析職業衛生人員設置狀況;
第二,分析職業衛生機構設置情況;
第三,分析獲取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和職業衛生具體開展情況;
第四,分析經費投資、設備檢測能力與職業衛生工作設備情況。
本地區內的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存在相關技術人員共420名,而職業衛生技術人員所占比例相對較低,為12.38%(52/420)。其中其他與機構(縣級疾控中心)共18家,而衛生工作專業工作人員人數較少,職業衛生技術人員大部分以兼職人員為主。其中無職稱、初級職稱、中級職稱以及高級職稱所占百分比分別為19.23%(10/52)、25.00%(13/52)、40.38%(21/52)、15.38%(8/52); 無學歷、中專學歷、專科學歷、本科學歷所占百分比分別為1.92%(1/52)、21.15%(11/52)、40.38%(21/52)、36.54%(19/52);年齡在50歲以上、30~50歲之間、30歲以下所占比例分別為17.31%(9/52)、59.62%(31/52)、23.08%(12/52)。
本地區內的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中的11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存在專門職業衛生科僅為1家,其余10家均合并至其他科室。
本地區內的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獲取職業健康檢查資質或者職業病診斷資質共19家,而未獲取以上相關資質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共11家。職業健康監護和職業病診斷工作均有非疾控機構完成。
本地區內的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在經費投資方面共耗費將近4萬元左右,其中配置設備共72臺。檢測設備用于檢測一系列化學因素,包括:金屬、苯、甲醛以及同系物等,同時,針對一系列化學性因素(包括:γ線、X線、α線以及β線)以及一系列物流因素(包括:高溫、噪聲以及粉塵等)實施檢測工作,檢測工作均有第三方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完成。
1.1 針對職業衛生工作重視力度不足。本研究結果顯示,本地區內的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中只有1家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存在專門職業衛生科,由此可見,疾控機構針對職業衛生工作重視力度嚴重欠缺。
1.2 人力資源欠缺,人才斷層情況嚴重。本研究針對本地區內的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展職業衛生工作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存在一系列問題,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存在相關技術人員共420名,而職業衛生技術人員所占比例相對較低,為12.38%。其中其他與機構(縣級疾控中心)共18家,而衛生工作專業工作人員人數較少,職業衛生技術人員大部分以兼職人員為主。其中中級職稱最多,其次便是初級職稱,最低為高級職稱;在學歷方面顯示,最高為專科學歷,其次便是本科學歷,最低為無學歷人員;在年齡階段方面結果顯示,最高為30~50歲之間,其次為30歲以下,最低是50歲以上。由此說明,本市由于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對包頭市職業衛生工作后期順利發展造成威脅。
1.3 覆蓋面積小。本研究結果顯示,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資質以及職業病診斷資質共19家,剩余11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均未獲取。30家職業病防治機構在經費投資方面共耗費將近4萬元左右。由此說明,包頭市整體職業衛生工作在覆蓋方面十分狹窄。具體歸納為以下四點:第一點,嚴重缺乏職業衛生人力資源,存在嚴重人才斷層現象;第二點,職業衛生工作整體覆蓋率偏窄;第三點,相關部門并未高度重視職業衛生工作;第四點,對于職業衛生工作方面經濟投資相對較少,而設備檢測能力以及檢測設備設施等還需提升[5]。
本研究對以上出現的四點問題通過分析后,創建針對性干預措施,及時進行解決[6]。首先,與先進省市疾病預防機構之間創建良好溝通,主動學習,所有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創建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新型衛生服務模式。積極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其次,創建職業衛生技術專業人員精銳隊伍,提高高級職稱人員以及年輕技術人員之間比例關系。大量引進高學歷人才,提升整體職業衛生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促使職業衛生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再次,增強所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關注力度,建設職業衛生能力。盡可能去爭取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從而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為后期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條件;最后,提升當地政府對于職業衛生工作重視力度以及認識度,加大相關機構經費投入。
呂曉丹等人對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衛生能力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具體存在問題主要包括:第一,經調查只有25.6%機構創建單獨職業病防控科室,絕大部分為其他科室兼職,對于縣級機構而言,該情況十分突出;伴隨工作人員數量持續增長,大部分均為兼職。所以必須提升職業防治專業型人才比例,提升重視力度。第二,與2012年級2002年比較,2016年人員增長兩倍,可見人數數量持續增加,但年齡<30歲人員較少,主要以中青年人群為主,教育水平在本科和專科之間。因此,需要提升人員以及機構設置水平。第三,2013年獲取職業健康體檢資質共54加,2016年只有35加開展工作,可見對于職業衛生工作開展重視力度不足。重點職業病報告以及監測項目開展較好,具體質量則有待研究。第四,職業衛生設備差或者不齊全,因此早期重視程度,配備齊全基本設備,增加經費,促使職業病防治工作能夠順利開展,該研究人員研究結果與本研究保持一致[7]。
近年來,我國職業病發病持續性增高,職業病防治管理工作的效果與現狀在各地各級存在較大差距,必須加大對職業病的防治管理,找出更具成效的管理對策,才能緩解職業病問題給經濟與社會帶來的危害。職業衛生屬于預防醫學的領域,關注的重點在勞動過程中職業性有效因素的接觸,以及對勞動者職業生命質量與健康的影響。在職業衛生工作這一領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需要承擔較多工作,職業衛生防治機構作為收治各類職業病及開展職業衛生服務的專門機構,有綜合醫院共有的特點。近年來,職業衛生突發事件不斷,患者明顯增多,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因而職業衛生防治機構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因而,職業衛生防治機構要隨著形勢的變化,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工作的現代化、規范化管理。
總之,當地政府需增強職業衛生工作重視力度,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創建精銳部隊,各部門之間構建良好溝通橋梁,為符合當地具體情況探索新型職業衛生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