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石屏縣委黨校,云南 紅河 661400)
大數據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是群眾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尤其是相對年輕化的群眾。全新的互聯網時代到來,網民群眾包括黨員需要一個更具廣泛性的網絡文化環境,而黨建文化相對于一些小眾文化來說,更具廣泛性和積極正面性,群眾認同性高,更適合用于覆蓋面廣的宣傳推廣。
新媒體不僅是個體之間的相互傳播,信息交流,也是一對多的傳播模式,傳播速度快,效率高。相比于線下傳統紙質媒介,新媒體網絡傳播工具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一對多的傳播模式并不局限于傳統媒介的數量上限,例如,微博平臺的官方賬號宣傳,黨建文化內容一經發布,可同一時間迅速輻射到所有關注該賬號的黨員與群眾,接收效率快,傳播速度驚人,一對多的數量無上限,可有效進行廣泛傳播。
通過新媒體傳播黨建文化,能夠更大程度地引起群眾的共性,帶動信息關注度,提高黨建文化的宣傳推廣效率。而且相對傳統媒介來說,新媒體傳播的方式更加廣泛,不再拘束于靜態的文字圖片傳播,而是可視化、可聽化、可閱讀化的多元宣傳模式,更具優勢。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相對群眾而言,也增加了趣味性和信息接收的積極性,這對黨建文化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
互聯網平臺的覆蓋面廣,參與性強。開設一個積極正面的黨建文化傳播平臺,群眾和黨員都可以通過平臺各抒己見,不同群體之間加深交流,形成良好的黨建文化參與性與積極性。相較于傳統線下傳播方式而言,線上的傳播只要開設群眾討論版塊,即可收取不同屬性群眾的輿論,提煉出群眾的積極需求,實現對群眾需求和輿論方向的精準把控,保證在互聯網討論版塊中網絡環境的正面積極性,同時,還能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討論交流,信息共享。出現一些不良言論或者情緒,要及時正面地去疏導,引導受眾群體接收正確積極的信息,加強對信息的判斷。
新媒體大數據時代對信息的傳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新媒體平臺中包含了許多的信息,這些信息若不加以引導,任其發展,容易影響群眾的網絡環境健康。所以,將黨建文化傳播推廣到新媒體網絡平臺中去,是非常重要的。面對繁多復雜又多元化的網絡數據信息,加入黨建文化傳播,可以稀釋網絡數據和信息,增加網絡信息的健康度,同時,也能將黨建文化推廣到群眾里去。同時,黨建文化以新媒體這種新型傳播方式,更容易被廣大網民群眾所接受,既保證的大數據背景下的真實有效性和準確性,也打破了區域限制,讓黨建宣傳不再局限于一個區域,實現了信息的全民化,弱化區域不同造成的時效性和差異性,對黨建文化的建設有積極重要的作用。全媒體的黨建文化宣傳,也符合文化改革的推行,不僅能夠提高黨建文化傳播的速度,也能優化黨建文化傳播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優化工作模式,與時俱進。
新媒體運用在現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從覆蓋率較高的微信、微博大平臺多方著手。以微信平臺示例,可以建立微信為主的傳播途徑,通過建立所需賬號,公眾號,設立宣傳所需的黨課模塊。通過微信平臺傳播,可以加強黨建文化傳播路徑的親民性、便利性、日常化滲透性。微信平臺中,通過公眾號的建立,將各類黨建文化內容以新聞、時事熱點、文章推送的形式傳送到每個黨員的微信號上。黨建文化以這樣的方式推送出去,效率更高,途徑更廣,覆蓋率也更大。同時,也可以開設微信群交流,增加不同屬性人群的交流討論,思想碰撞,把黨建文化深入到每一個群體中去。
微博也是覆蓋較廣的新媒體平臺之一,且年輕的黨員受眾較多。把黨建文化通過一個官方號傳播出來,不僅能實現一對多,提高文化建設效率,且相對年輕化的平臺更容易將所需要傳達的內容鋪設到年輕黨員群眾中去,提高參與積極性和互動性。官方號的宣傳方式,一對多數量無上限,無區域局限性,也能減少時間差造成的信息時效性弱化,全面提高黨建文化信息和內容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同時,微博還可以開設電子式的期刊訂閱模式,實現期刊線上電子化,推動傳播速度,綠化期刊文字傳播環境,減少紙媒的使用,通過網絡期刊的電子化,具有更高的可讀性和循環閱讀使用性。
黨建網絡平臺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黨建部門可以通過提高對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學習和利用,建立官方權威的專項黨建網絡平臺,通過該平臺,傳播黨建文化,正能量的、及時準確的黨建信息。黨建網絡平臺不僅需要官方權威,也要接地氣,用精簡又力接地氣的內容,傳播黨建文化,提高親民度,增加普通群眾的可讀性。同時,網絡平臺傳播內容需要有針對性、時效性,挖掘真正深受黨員和群眾關心的時事熱點,引導輿論方向,增加話題的趣味性和多元化。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大數據時代下,黨建文化傳播建設的改革和年輕化不僅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新媒體大數據時代,網民魚龍混雜,需要新媒體黨建文化傳播者有專業的素養,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互聯網文化環境,掌握新媒體傳播玩法,了解各種新媒體平臺的特性,將傳播媒介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了解群眾關心時事熱點,及時引導輿論方向,鼓勵積極正向的輿論信息,減少不良信息傳播,保證黨建文化傳播平臺環境的健康積極性。